【育儿宝】父母必读:如何让孩子爱上阅读
【育儿宝】
父母必读:如何让孩子爱上阅读
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历史上很多名人都酷爱读书,自幼年就开始与书籍为伴。早期阅读对人的成长进步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幼儿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和陶冶情操的有效方法,对孩子一生的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首先,读书可以提高孩子的智力。幼儿在读书时会调动大脑的各部分机能思考书中故事的含义,并提出自己的理解;在自己不能理解书中内容的时候,会向父母寻找答案;在读书时还会将书中内容和自己的生活相联系,在生活中举一反三,活用知识。
其次,书籍不仅能为孩子带来丰富的知识,更能陶冶性情,帮助孩子全面发展。儿童读物都是经过若干代专家精心挑选出来的作品,韵律优美,语言精炼,适合幼儿认知和诵读特点。阅读使得幼儿得到了知识和审美的双重教育,为孩子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三,读书可以提高孩子运用语言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听说习惯。儿童文学作品中所用的语言通俗易懂,又充满趣味,孩子在阅读中逐步了解并学习使用这样形象化的语言,自然而然地提高了语言表达技巧。
有很多家长认为3-6岁的孩子太小,不可能学会阅读。实际上3-6岁正是大脑发育的黄金时期,只要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顺应孩子的兴趣,孩子就能在短时间内认识足够的字,学会阅读。研究显示,只要掌握了1500个左右常用汉字,幼儿就能独立阅读自己喜欢的图书了。阅读不只是增长知识的手段,更重要的是,阅读可以丰富孩子的心灵,让孩子的生活充满色彩,让孩子学会享受思考的乐趣。家长应当帮助孩子形成早期阅读的习惯,让孩子的思想和身体在家长的呵护下一起快速成长。
两个重要的观念
1、阅读不以识字为目的,却可以让儿童在不知不觉中学习识字。爸妈在为儿童逐字朗读的时候,一边用手指的动作引导儿童注意每一个字的字形。同时读出每一个字的发音。这样,儿童可以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学着把自己听到的字音和看到的字形一一对应起来,从而意识到每一个字形都负载着一个精确的发音。在以后的阅读活动中,同样的一个字,儿童会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多次遇见。这样一方面会让他有一定的亲切感,另一方面也可以不断加深和丰富儿童对该字的理解。
2、重要的不是在阅读中学习,而是学会阅读。有些家长认为早期阅读的最大好处是让孩子开阔视野,学习知识。其实不然,早期阅读之所以被称为“早期阅读”。除了它发生的时间早以外,更重要的是它和普通阅读的目的不同。早期阅读是让孩子学会阅读,而不是在阅读中学习。所谓“学会阅读”,就是指体验到阅读的乐趣、掌握阅读的技能、养成阅读的习惯。强调阅读不以识字为主要目的,也不是为了学习知识等等,都是为了让孩子能够把阅读活动和一切愉快的情绪体验联系起来,让孩子喜欢阅读。
早期阅读的具体方法
阅读重在享受过程的快乐,和孩子一起阅读不只是一种读书形式,更多时候,它是一种观念,父母只有树立了这样的观念,才能留心、用心,把阅读带进日常生活中。
朗读法
成人用自然的气息,清晰而响亮的声音,正确而流畅的语音,把图书中的文字一字一句的念给儿童听的方法。这是一种旨在使儿童通过语言接受图书信息的、具有传递关系的指导方法。朗读图书是最简单、最方便的一种指导方法,而且通过国外学者的研究发现,图书朗读对儿童早期的阅读提高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成人要选择适合于儿童特定年龄阶段的兴趣特点和需要的图书,在朗读之前,要先对图书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对于故事发展情节、角色人物的特点、语言风格有所理解,从而有助于朗读时更好地运用声音、语气、语速去表达作品。让儿童坐在自己的身边,书的高度与儿童视线平行,集中孩子的注意力。还可以在朗读前引导儿童通过观察封面图画预测故事情节,然后向儿童提出验证各自预测的要求,使儿童带着问题聆听故事,吸收新的信息,思考新的问题,建构图式。
讲故事法
成人以口语的形式,加上适当的表情、动作,把图书里的故事内容讲给儿童听。美国有一项研究发现,儿童听成人讲故事是一种社会性交往活动。讲故事是用一种交谈或对话的方式进行的活动,这对儿童的阅读能力和文字认识能力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讲故事法与朗读法的不同之处在于,不仅要用口头语言来讲故事,还需要运用适当的体态语言去演绎故事的内容。成人在讲故事时应根据故事的内容,控制自己说话的声调、音量和速度,用脸部的表情和身体的动作等来表达角色和故事情节的变化。在讲故事的同时,可以引导儿童一边听故事,一边看图书插图及文字,可以促进儿童理解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对应关系。
讨论法
讨论是成人与儿童一起围绕所阅读的图书,提出一定的问题,进行相关的讨论,以帮助儿童更好地理解和阅读图书的方法。可以是一边朗读或讲故事,一边与儿童进行讨论;也可以是阅读前或阅读后的讨论,具有一种儿童与成人共同获取图书信息、共同建构意义的关系。
在讨论中,成人的提问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就提问的类型而言,有以下几种:引导儿童观察和描述的提问,引发儿童回忆和比较的提问,启发儿童联想和想象的提问,引发儿童因果推测的提问,引发儿童假设、质疑的提问。当然,成人也要鼓励和激发儿童的提问,通过双向互动的探讨问题的方式,儿童对图书作进一步的分析,将接收的新信息与原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由表及里地分析和综合,扩展了自己的猜测或修正自己的预测,极大地提高了幼儿的思维能力。
故事表演法
儿童阅读故事图书后,在成人的引导下,以玩偶或自己扮演角色的形式,把图书故事内容、情节表演出来的一种方法。这是在图书阅读后较长一段时间里进行的延伸学习的方法,对儿童的言语、思维、理解和表达等综合能力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在故事表演的过程中,要鼓励儿童模仿故事里的各种动物的动作、叫声,模仿各种人物的活动姿态、行为与动作。帮助儿童学习故事里角色的语言特点,特别是对话语言。另外,要启发儿童把日常生活中自己观察到的、看到的人们说话的表情、语气、音调等运用到故事的角色语言中,发挥他们的表演潜力。通过故事表演,儿童对图画书里的角色,故事情节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逐步加深了对图书内容的理解;通过故事表演,儿童学习角色的对话和故事里的语言,促进了他们自己的语言表达、增强了阅读的兴趣和对文学作品的体验。
分享阅读法
分享阅读主要指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成人和儿童共同阅读一本书的、类似游戏的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家长引导着儿童一起阅读图画、理解故事,并逐步从图画阅读过渡到对文本的学习和进一步的拓展活动。
北京师范大学的伍新春副教授认为分享阅读对于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激发幼儿的阅读动机有着独特的作用。首先阅读故事的主题和内容要丰富有趣,尤其是故事的情节发展要符合幼儿想象和思维的特点。这样的故事对初学阅读的幼儿来说,就容易激发他们阅读的动机和愿望。其次阅读故事的语言要优美自然,词汇丰富,这样的故事不仅能够使幼儿在“听故事”时觉得生动有趣,而且可以容易让幼儿由“听故事”过渡到自己“讲故事”,从中体验到成就和胜任感,并由此进一步提高他们阅读的兴趣和愿望[1]。同时分享阅读还可以促进师生和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让儿童在阅读活动中体验到来自于成人的关爱和快乐。
让孩子爱上阅读8招
在早期阅读中,家长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在0-3岁婴儿阶段,大多数婴儿的阅读活动在家庭中进行。
而在3-6岁幼儿阶段,虽然公共教育体系已经建立起来,幼儿园开展了大量的早期阅读活动,但是阅读技能和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需要家庭的支持。
心理学家西格曼博士提出:睡前10分钟的亲子共读除可帮助入睡外,对孩子的免疫系统、倾听的技巧及想象力的发展都有益。在美国的大多数中产阶级家庭,每天和孩子一起读书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在家庭的早期阅读中,有八种阅读方法可供选择。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分别是朗读,提问式阅读,接龙式阅读,角色扮演式的阅读,复述式阅读,续编式阅读,改编式阅读,自由阅读。
然而,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阅读方法。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可以选择一两种适龄的阅读方法,同时结合孩子喜欢的,或高一级的阅读方法,进行反复阅读,达到最佳的阅读效果。
第一招:朗读
对于0-3岁的婴幼儿来说,朗读是语言习得最好的方式。当大人读书给孩子大声朗读的时候,会把文字以及文字的发音灌输到孩子的耳朵里,并形成一种听得懂的词,像蓄水一般储存在记忆里。所传输的字多到一定程度之后,这个“蓄水池”就会开始溢出“水”来,也就是将听得懂的词转换成可以说出来、写出来及阅读中的词。
朗读不仅帮助孩子学习词汇、语法和句子的节奏,还能让孩子感受到成人的关注和爱,这种安全感对孩子的一生都有帮助。以培养出天才女孩而知名的斯特娜夫人,在女儿刚满月时就给她朗读文学作品,她认为孩子的感觉器官需要接收种种刺激,特别需要言语的刺激,同时她也认为,这语言应该是语音纯正,语句完整、规范、漂亮的,而语句完整、规范,这正是书面语言的特点。也就是说,需要的不是一般的跟孩子“说话”,而是要给孩子读书,让她接收优美语言的刺激。
对低龄的宝宝来说,朗读的时间通常在10-15分钟之间,开始时,你给宝宝读什么不重要,无论是小说还是报纸都可以。重要的是朗读的声音和语调。等宝宝3个月大的时候,朗读故事书就成了最佳的选择。故事书通常有明快的节奏,简单的语法,很容易朗诵得声情并茂。并且,投入的感情也很多,声调的变化较大,这些都会受到受宝宝的欢迎。
第二招:提问式阅读
提问式阅读适合2岁以上的孩子。但1-2岁的孩子,根据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记忆能力的发展,也可以尝试性地采用。
与孩子拥坐在一起,给孩子讲述图画书,或边讲边提问、解释疑难。提问式阅读能激发幼儿对阅读活动的兴趣,提高孩子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帮助幼儿掌握有序翻阅等基本阅读技能,促进亲子间的情感交融。
幼儿在看图书时,常常发生的问题是把一张张图画割裂开来,缺乏对整个故事情节的理解。家长“提问”则可以在深刻理解故事的基础上,抓住故事情节线索,对孩子进行引导。例如,在布奇乐乐园的《阿迪逛超市》中,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阿迪和妈妈去哪里了?”“阿迪去超市里买什么?”“为什么超市里的草莓酸奶哭了?”“最后,为什么草莓酸奶笑了?”这些提问一环紧扣一环,有利于帮助幼儿理清故事情节线索,知道在超市里的简单规则——付了钱才能打开包装,吃东西。
第三招:接龙式阅读
接龙式阅读适合3岁以上的孩子。但2-3岁的孩子,可以根据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和记忆能力的发展,尝试性地采用接龙式阅读。
接龙式阅读需要家长和孩子在熟悉故事内容,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进行。家长说上一句,让孩子接下一句。需要注意的是,用于接龙式阅读的故事最好是节奏感强,且伴有情节和语言的重复。接龙式阅读可以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加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在一来一往的互动中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还有利于孩子将故事中的语言迁移到现实生活中。 如布奇乐乐园的分享故事《你想坐我的脚踏车去玩吗》,就是一个比较好的进行接龙式阅读的故事。故事中的布奇骑着他的新车去玩了,路上分别遇到了一只蚂蚁,两只小白兔,一只小浣熊,还有一头小象。每遇到一个动物,总是以“你想坐我的脚踏车去玩吗?”为开始,以动物上车为结束。故事情节和语言重复,节奏感强,可以帮助幼儿在接龙过程中体验到互动的乐趣。
第四招:角色扮演式阅读
角色扮演式阅读适合2岁以上的孩子。但1岁半-2岁的孩子,可以根据他们的情感体验能力和表演能力的发展,尝试性地采用角色扮演式阅读。
家长和孩子在阅读了一个图文并茂的故事后,在熟悉和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扮演故事中的某一角色。家长在表演时,语速要慢,表情要丰富,便于孩子受到故事的气氛感染而进入状态。家长和孩子还可以交换角色多次扮演。角色扮演式阅读可以大大增强幼儿对阅读活动的兴趣,提高幼儿的语言、动作的表达能力,加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有利于家长与孩子之间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
在布奇乐乐园读本故事《踩水花》中,有这样一段节奏感比较强的儿歌“呱呱呱,青蛙也来踩水花;嘎嘎嘎,小鸭也来踩水花;汪汪汪,小狗也来踩水花。”在和孩子阅读后,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模拟小动物们的动作和叫声,一起扮演青蛙、小鸭和小狗。在《不,我不要》中,家长可以扮演妈妈,孩子扮演布奇,一起演绎这个老爱说“不,我不要”的孩子在叛逆期内发生的故事。
第五招:复述式阅读
复述式阅读适合3岁以上的孩子,但是对于语言表达能力发展较好的2-3岁孩子也可以尝试性的采用这种方法。
3-4岁的孩子很喜欢边看边讲,将自己看到或是听到的故事内容告诉他人,这个时候家长可以满足孩子的讲故事的欲望,让孩子将故事复述出来。复述故事有利于丰富幼儿的书面语言,提高表达能力和表现力。
在布奇乐乐园《童话里来的小木偶》中,布奇和莫莫帮助童话里来的小木偶找回了丢失的腿。故事充满想象力,情节简单,线索单一,并伴有简单的逻辑思考,比较适合孩子复述。
第六招:续编式阅读
续编式阅读适合4岁以上的孩子,但随着孩子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的发展,3-4岁的孩子也可以尝试采用这个阅读方法。
在阅读原有故事的基础上,鼓励孩子续编故事的中间、结尾等。续编故事有利于拓宽孩子的思路,发展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将积累的好词好句进行迁移运用。
布奇乐乐园的探险故事《我们去找宝藏吧》,讲述了布奇和阿迪经历了各种困难,找到宝藏的故事。孩子在续编的过程中,可以对故事的中间环节,如找宝藏的过程,发挥自己的想象,甚至还可以重新设置找宝藏的人物和路线。
第七招:改编式阅读
改编式阅读适合5-6岁左右的孩子。但随着孩子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的发展,4-5岁的孩子也可以尝试性的采用。
在阅读中,鼓励孩子积极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思维,对故事中原有的情节进行改编。父母要小心呵护孩子的创造欲望,不可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如遇上孩子改编不合情理时,可耐心地对其讲清道理。改编故事有利于拓宽孩子思路,发展孩子的创造性思维,使孩子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激发幼儿继续阅读的兴趣。
布奇乐乐园的《对不起,朋友》,讲述了布奇好心办坏事,使融化了的冰淇淋如洪水般的冲毁了蚂蚁的家。可以引导孩子紧接着这个故事进行改编,让布奇的好心成就一件好事。再如《再也不画一半了》,故事中的阿迪画画时,总是画了一半之后,又去画其他的,做事不能有始有终。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将故事改编成相反的情节。
第八招:自由阅读
自由阅读适合5-6岁左右的孩子。但随着孩子识字能力和阅读自主性的发展,4-5岁的孩子也可以尝试性的采用。
由孩子自由地翻阅讲述,或听录音翻阅。自由阅读培养幼儿的自主性、自律能力及独立阅读能力,自由阅读有利于反馈幼儿在阅读兴趣、能力、习惯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布奇乐乐园的《我的嘴巴回来啦》,讲述了莫莫吃东西没有节制,嘴巴越吃越大的故事,倡导孩子自我控制。《我能打败大妖怪》讲述的布奇克服恐惧的故事。故事情节充满幻想,且故事内容与孩子的生活相关。这类为孩子所熟悉的主题比较适合自由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