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8.古今经典中医几百首二至三味药治病方剂汇编

古今经典中医几百首二至三味药治病方剂汇编

目录

单味药经典30个医案--114个病症必用单药---52个二味药方剂--40个二味药古今名方--

-由两味药组成的65首经典方剂---由三味药组成的73首古今经典方剂---中药配伍

患者一:邻居

症:外感伤寒,热入阳明大便燥结,服大承气汤无用

诊断:脏腑气化阻滞不通,郁滞使药力不入

方:威灵仙三钱——通经络,调气机,触发大承气汤药力

患者二:霍印科

症:怒动肝火,外感,腹中胀满,大便燥结,服大承气汤无用,反而胁下疼痛

脉:沉弦有力

诊断:肝气郁滞,肝火盛

方:柴胡三钱,生麦芽一两

患者三:同村

症:急性喉症,咽喉肿,呼吸受到影响

方:辛凉解表药

患者四:李杏春

症:风寒,喘促不休,不发烧,精神不振,胸膈闷满舌苔白腻

脉:滑而濡

方:小青龙汤加杏仁三钱

愈后调理:苓桂术甘汤

患者五:邻居少妇

症:身体弱,月经越来越少

方:当归八钱

患者六:张锡纯

症:仲秋之月,申酉时腹中作胀(三到七点)

诊断:秋金收令太过,致腹中气化不舒

方:每日嚼厚朴六七分(治胃气郁结胀满疼痛)

患者七:张马村牧童

症:被人把脑袋塞裤裆中,胸口堵物,呼吸不畅

诊断:闷极之时,怒挣不出,淤血上溢

方:三七三钱

患者八:高姓少年

症:不断吐血

方:三七粉一两

患者九:张锡纯

症:水土不服,泄泻

方:山药加大米(一切羸弱虚损之证,包括阴虚劳热,喘,嗽,大便滑泻,小便不利)

患者十:一位妇女

症:产后十几天大喘大汗,身上发热,咳嗽,身体弱

脉:非常快,似在不治

方:山药,每日六两(补肺、补脾,止咳)

患者十一:一位妇女

症:腹泻长达几个月,百药不效,病势垂危

方:生山药煮粥,每日三次

患者十二:一位部郎的女仆

症:三十岁,温病十多天,非常重,昏迷不知,呼之不应

脉:轻按非常快,重按按不到

诊断:正气大虚

方:熟地二两(滋阴)

生山药一两(补肺脾肾)

生白芍一两(敛阴和血)

甘草三钱(和药)

患者十三:一个少年

症:吸鸦片,沉溺女色,身体不好,患感冒,隔日浑身冷汗,怔忡,气息似断

脉:双手浮弱,无根

诊断:虚证,气虚欲脱

方:收敛之药,同时补气——

山萸肉四两(肝经虚极的寒热现象,治阳气欲脱)

人参五钱

用二两山萸肉煎汤,人参切小块,汤药送服人参块

患者十四:一个孕妇

症:霍乱,吐泻一昼夜,流产,神气顿散,心摇不能支持

方:山萸肉二两,生山药二两

愈后调理:每日生山药一两

患者十五:刘铭轩六岁的孩子

症:麻疹,大喘不止,危在顷刻,精神恍惚,肢体躁动不安,出诊第三日上脸,疹色微发紫

脉:摇摇而动,按之无根

诊断:毒火攻心,肝风已动

方:息风、清火、托毒外出——

羚羊角(性微凉,透大热,解毒,引脏腑间热毒达肌肤而外出)

患者十六:霍乱患者

症:这一年少阳相火司天,厥阴风木在泉,肝胆火盛,喜喝凉水,心里烦热

诊断:热症

方:加入三钱羚羊角

患者十七:刘玉良

症:十三岁,鼻出血,一天四次,凉血止血药无用

脉:平和偏弱

诊断:虽少阳之体,夏天天热,但是寒证

方:温降汤

白术(补脾)

清半夏(补脾,收敛固涩)

生山药(降逆)

干姜

生赭石(扎细,降下)

生白芍(缓和干姜热性,柔肝)

川厚朴

生姜

患者十八:滕玉可

症:痢疾,泻鲜血,二十多天

诊断:严重热痢

方:苦参子一百粒(鸦胆子、鸭蛋子,解毒杀虫),龙眼肉包裹,整个吞服

患者十九:农民小伙子

症:二十多岁,疲劳过度,四肢懒动,饮食减少,胸中短气,呼吸困难,大张嘴呼吸,不能躺,只能靠在墙上,腹中重千金,不能转侧;烦躁

诊断:大气下陷(腹重,不敢仰卧)

脉:乍有乍无,寸关尺仅有一两部能摸到,且有偷停;雀啄之象,三五不调,连连数急

方:升陷汤(黄芪六钱、知母三钱、柴胡一钱五分、升麻一钱、桔梗一钱五分)改装——生黄芪一两,柴胡、升麻、山萸肉各二钱;加知母、玄参

患者二十:一个哥们儿

症:二十岁,经常咳嗽,动辄上气不接下气

脉:指下若不觉其动,摸不到脉

诊断:大气下陷,胸中之气无力推动脉搏

方:升陷汤加人参、天冬各三钱

患者二十一:部队战士

症:正月天气寒冷,发烧,无汗

诊断:伤寒,风寒感冒,无汗是因为体表仍为寒邪所闭

方:石膏粳米汤——

生石膏二两,压成细末(透里热)

粳米二两半(和胃气,并使石膏药性逗留胃中)

患者二十二:老齐的朋友的妻子

症:症瘕,肚子痛,吃不下东西,不能起床

方:理冲汤——

生黄芪

党参

白术(补虚)

生山药(补虚)

天花粉(润燥)

知母(润燥)

生鸡内金(化瘀)

患者二十三:沈阳县属一科长

症:梅毒,头面肿大,下体溃烂,周身壮热,谵语不省人事

脉:洪实

诊断:热证

方:生石膏加党参五钱

患者二十四:汲海峰的母亲

症:七旬,羸弱,平日胃口不好。不消化,和牛奶或米汤度日,后患感冒(温病),发热咳嗽,痰粘稠,昏聩

脉:细数,按下微觉有力

诊断:本身阴虚,后受温热之邪——滋阴

方:滋阴清燥汤——滑石、甘草、白芍、生山药,加玄参,兑入一个鸡子黄(滋阴)

患者二十五:十三岁的孩子

症:黄疸一个月,后不能吃饭

脉:非常沉细

诊断:虚实夹杂之证

方:硝石矾石散(《金匮要略》)——

硝石和矾石,米粥冲服,一次冲服六分

愈后调理:生山药、生薏米各八钱,茯苓三钱

患者二十六:张纪三

症:瘟疫瘴气一类,肚脐以下肿,溃烂,穿孔

方:生黄芪一两(生肌排脓,主久败疮)

天花粉一两

乳香、没药、金银花、甘草几钱

患者二十七:李庆霖表妹

症:周身灼热,心中烦躁不已,不能吃饭,一吃饭就吐,多日无大便

脉:洪实

舌:黄厚

诊断:外感之邪,如里化热,进入阳明经,即张仲景说的阳明证,热气挟胃气上逆致呕吐

方:生赭石粉末(降逆)

生石膏粉末、瓜蒌仁、玄参、天冬、甘草

其他五药熬好后,用开水冲服生赭石,后服其他五味汤药

患者二十八:一个少年

症:温病,治疗不及时变成阳明腑实证,大便燥结,身上高烧;精神躁动

脉:有力,弦

方:白虎加人参汤(扶正);阿司匹林(透发疹子)

患者二十九:陈丽生

症:疟疾,口苦舌干,大便燥结,小便短赤

脉:双手皆弦,且长,按之甚硬

诊断:蓄热甚重

方:生石膏一斤,热清即止

患者三十:宋志良的女儿

症:猩红热,浑身疹子,连在一起

方:白虎汤(生石膏从三两加到六两)

114个病症必用单药

一切头疼,必用川芎;一切疼痛,必用元胡,一切气虚,必用黄芪;一切虚脱,必用人参;一切血虚,必用阿胶;

一切出血,必用三七;一切气郁,必用香附;一切便秘,必用大黄;一切肝郁,必用柴胡;一切热毒,必用二花;

一切阳虚,必用附子;一切热病,必用犀角;一切妇科,必用当归;一切外感,必用荆芥;一切失眠,必用枣仁;

一切郁证,必用合欢;一切面瘫,必用白附;一切腿病,必用牛膝;一切头病,必用天麻;一切阳痿,必用羊藿;

一切阴虚,必用麦冬;一切咳嗽,必用杏仁;一切呕吐,必用半夏;一切中毒,必用绿豆;一切诸风,必用防风;

一切白发,必用首乌;一切风湿,必用灵仙;一切骨病,必用川断;一切咽喉,必用桔梗;一切失音,必用大海;

一切腰痛,必用杜仲;一切尿石,必用金钱;一切虚热,必用青蒿;一切牙疼,必用细辛;一切黄疸,必用茵陈;

一切闭经,必用益母;一切淋症,必用车前;一切鼻塞,必用辛夷;一切乳少,必用山甲;一切目赤,必用栀子;

一切目昏,必用青葙;一切鸡眼,必用鸦胆;一切呃逆,必用柿蒂;一切疝气,必用橘核;一切胀满,必用槟榔;

一切汗症,必用浮麦;一切阴痒,必用蛇床;一切痰厥,必用皂荚;一切遗尿,必用桑蛸;一切疮疡,必用麝香;

一切白斑,必用陀僧;一切疥疮,必用硫磺;一切蛇疮,必用雄黄;一切不孕,必用石英;一切耳鸣,必用磁石;

一切痰多,必用竹沥;一切癌症,必用蛇草。一切头疼,必用川芎;一切疼痛,必用元胡; 一切气虚,必用黄芪;

一切虚脱,必用人参;一切血虚,必用阿胶;一切出血,必用三七;一切气郁,必用香附;一切便秘,必用大黄;

一切肝郁,必用柴胡;一切热毒,必用二花;一切阳虚,必用附子;一切热病,必用犀角    一切妇科,必用当归;

一切外感,必用荆芥;一切失眠,必用枣仁;一切郁证,必用合欢;一切面瘫,必用白附;一切腿病,必用牛膝;

一切头病,必用天麻;一切阳痿,必用羊藿;一切阴虚,必用麦冬;一切咳嗽,必用杏仁;一切呕吐,必用半夏;

一切中毒,必用绿豆;一切诸风,必用防风;一切白发,必用首乌;一切风湿,必用灵仙    一切骨病,必用川断;

一切咽喉,必用桔梗;一切失音,必用大海;一切腰痛,必用杜仲;一切尿石,必用金钱;一切虚热,必用青蒿;

一切牙疼,必用细辛;一切黄疸,必用茵陈;一切闭经,必用益母;一切淋症,必用车前;一切鼻塞,必用辛夷;

一切乳少,必用山甲;一切目赤,必用栀子;一切目昏,必用青葙;一切鸡眼,必用鸦胆;一切呃逆,必用柿蒂;

一切疝气,必用橘核;一切胀满,必用槟榔;一切汗症,必用浮麦;一切阴痒,必用蛇床;一切痰厥,必用皂荚;

一切遗尿,必用桑蛸;一切疮疡,必用麝香;一切白斑,必用陀僧;一切疥疮,必用硫磺;一切蛇疮,必用雄黄;

一切不孕,必用石英;一切耳鸣,必用磁石;一切痰多,必用竹沥;一切癌症,必用蛇草。

52个二味药方剂

( l )肉桂配合黄连:名交泰丸,能治心肾不交。

( 2 )吴萸配合黄连:名左金丸,能平肝制酸。

( 3 )干姜配合黄连:能除胸中寒热邪结。

( 4 )半夏配合黄连:能化痰浊湿热郁结,宽胸止呕。

( 5 )厚朴配合黄芩:能化脾胃湿热。

( 6 )桂枝配合白芍:能调和营卫。

( 7 )当归配合白芍:能养血。

( 8 )当归配合川芎:名佛手散,能行血活血。

( 9 )蒲黄配合五灵脂:名失笑散,能祛瘀止痛。

( 10 )桃仁配合红花:能行血通经。

(11)柴胡配合黄芩:能清肝胆热。

( 12 )柴胡配合白芍:能疏肝和肝。

( 13 )桑叶配合菊花:能清头目风热。

( 14 )高良姜配合香附:名良附丸,能止胃痛;

( 15 )延胡索配合金铃子:名金铃子散,能治腹痛。

( 16 )附子配合肉桂:能温下元。

( 17 )黄柏配合知母:能清下焦湿热。

( 18 )苍术配合黄柏:能治湿热成痿。

( 19 )杏仁配合贝毋:能化痰止咳。

( 20 )半夏配合陈皮:能化湿痰。

( 21 )神曲配合山楂:能消肉食积滞。

( 22 )豆蔻配合砂仁:能健脾胃。

(23 )常山配合草果:能止疟疾。

( 24 )龙骨配合牡蛎:能涩精气。

(25 )杜仲配合续断:能治腰膝酸疼。

( 26 )天冬配合麦冬:能清养肺肾。

( 27 )半夏配合硫黄:名半硫丸,治虚冷便闭。

( 28)女贞子配合旱莲草:名二至丸,能补肾阴。

( 29 )桑叶配合黑芝麻;名桑麻丸.能治肝阳头晕。

( 30 )山药配合扁豆;能补脾止泻。

( 31 )升麻配合柴胡:能升提中气下陷。

( 32 )鳖甲配合青蒿:能滋阴退蒸。

( 33 )乌梅配合甘草:能生津止渴。

( 34 )苍术配合厚朴:能逐湿浊。

( 35 )豆豉配合葱白;名葱豉汤,能通阳发汗。

( 36 )皂角配合白矾:名稀涎散,能吐风痰。

( 37 )木香配合槟榔:能疏肠止痛。

( 38 )三棱配合蓬莪术:能消坚化痞。

( 39 )枳实配合竹茹:能和胃止呕。

( 40 )丹皮配合山栀:能清血热。

( 41 )旋复花配合代赭石:能平噫气。

( 42 )丁香配合柿蒂:能止呃逆。

( 43 )补骨脂配合肉果:名二神丸,能止脾肾泄泻。

( 44 )桑皮配合地骨皮:能泻肺火。

( 45 )知母配合贝母:名二母散,能清肺热。

( 46 )木香配合黄连:名香连丸,能止赤白痢。

( 47 )白矾配合郁金:名白金丸,能治癫狂。

( 48 )枳实配合白术:名枳术丸,能健脾消痞。

( 49 )赤石脂配合禹余粮:名赤石脂禹余粮汤,能涩大肠。

( 50 )金樱子配合芡实:名水陆二仙丹,能止遗精。

( 51 ) 枸杞子配合菊花:能明目。

( 52 )生姜配合红枣:能和气血。

40个二味药古今名方

1.甘草干姜汤《伤寒论》组成:甘草、干姜;功效:振奋脾阳

2.芍药甘草汤《伤寒论》组成:白芍、甘草;功效:养血敛阴,和中缓急

3.干姜附子汤《伤寒论》组成:干姜、附子;功效:急救回阳

4.桂枝甘草汤《伤寒论》组成:桂枝、甘草;功效:温通心阳

5.栀子豉汤《伤寒论》组成:栀子、香豉;功效:清热散结

6.栀子干姜汤《伤寒论》组成:栀子、干姜;功效:清上焦,温中焦

7.赤石脂禹余粮汤《伤寒论》组成:赤石脂、禹余粮;功效:涩肠固脱止痢

8.桔梗汤《伤寒论》组成:桔梗、甘草;功效:宣肺止咳,祛痰排脓。主治:肺痈

9.泽泻汤《金匮要略》组成:泽泻、白术;功效:利水祛饮,健脾和中

10.蒲灰散《金匮要略》组成:蒲黄、滑石;功效:化瘀利窍泄热。主治:热淋

11.甘草麻黄汤《金匮要略》组成:甘草、麻黄;功效:发汗宣肺,散水和中

12.枳术汤《金匮要略》组成:枳实、白术;功效:健脾利水,行气散结

13.硝石矾石散《金匮要略》组成:硝石、矾石;功效:消瘀化湿;主治:女劳疸

14.半夏麻黄丸《金匮要略》组成:半夏、麻黄;功效:通阳涤饮,降逆定悸;主治:水饮致悸

15.大黄甘草汤《金匮要略》组成:大黄、甘草;功效:荡热和胃;主治:胃肠实热呕吐

16.半夏干姜散《金匮要略》组成:半夏、干姜;功效:温中助阳,化饮降逆止呕

17.生姜半夏汤《金匮要略》组成:半夏、生姜汁;功效:宣散寒饮,舒展气机

18.橘皮汤《金匮要略》组成:橘皮、生姜;功效:通阳和胃,理气散寒

19.紫参汤《金匮要略》组成:紫参、甘草;功效:清热祛湿,安中止利

20.葵子茯苓散《金匮要略》组成:冬葵子、茯苓;功效:利水通窍,渗湿通阳。主治:妊娠水肿

21.矾石丸《金匮要略》     外用药组成:矾石、杏仁;功效:除湿热,止带下

22.红蓝花酒《金匮要略》组成:红花、酒;功效:活血行瘀,利气止痛

23.小半夏汤《金匮要略》组成:半夏、生姜;功效:化痰散饮,和胃降逆;主治:痰饮呕吐

24.百合地黄汤《金匮要略》组成:百合、生地黄;功效:润肺滋肾,清热凉血

25.百合知母汤《金匮要略》组成:百合、知母;功效:补虚清热,养阴润燥

26.百合鸡子汤《金匮要略》组成:百合、鸡子黄;功效:养阴清热,安中和胃

27.瓜蒌牡蛎汤《金匮要略》组成:瓜蒌根、牡蛎;功效:清热生津止渴

28.百合滑石散《金匮要略》组成:百合、滑石;功效:滋阴润肺,兼以清热

29.赤豆当归散《金匮要略》组成:赤小豆、当归;功效:排脓除湿

30.头风摩散《金匮要略》    外用方组成:大附子、盐;功效:温经散寒,祛风止痛

31.葶苈大枣泻肺汤《金匮要略》组成:葶苈、大枣;功效:开泻肺气,行水祛饮

32.薏苡附子散《金匮要略》组成:薏苡仁、附子;功效:温经散寒,除湿止痛

33.枳实芍药散《金匮要略》组成:枳实、芍药;功效:行气和血,缓急止痛;主治:气血郁滞证

34.左金丸《丹溪心法》组成:黄连、吴茱萸;功效:清泻肝火,降逆止呕;主治:肝火犯胃证

35.六一散《黄帝素问宣明论方》组成:滑石、甘草;功效:清暑利湿;主治:暑湿证。

36.参附汤《正体类要》组成:人参、附子;功效:益气回阳固脱;主治:阳气暴脱证

37.当归补血汤《内外伤辨惑论》组成:黄芪、当归;功效:补气生血;主治:血虚阳浮发热

38.失笑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蒲黄、五灵脂;功效:活血祛瘀,散结止痛;主治:瘀血停滞证

39.二妙散《丹溪心法》组成:黄柏、苍术;功效:清热燥湿;主治:湿热下注证

40.走马汤《外台秘要》组成:杏仁、巴豆;功效:泻寒散结通腑

由两味药组成的65首经典方剂

1、蒲黄合五灵脂,名失笑散,能祛瘀止痛。《苏沈良方》卷八

五灵脂、蒲黄各等分,共研细末。每服6克,先用酽醋30毫升,熬药成膏,以水150毫升,煎至100毫升,热服。

活血祛瘀,散结止痛。治小肠气及心腹痛,或产后恶露不行,或月经不调,少腹急痛。现用于心绞痛、胃痛、痛经、产后腹痛、宫外孕等属于瘀血停滞者。

本方所治诸痛,均为瘀血内停,血行不畅所致。方中五灵脂、蒲黄相须合用,活血祛瘀,通利血脉,而止瘀痛。用酽醋煎熬,取其活血脉,行药力,加强活血祛瘀止痛之效。

2、当归合川芎,名佛手散,归芎汤,能行血活血。《删补名医方论》

归二两或三两、川芎一两。锉粗末合均每服五钱,水一盏,煎八分,热服,未效再服。加败龟版一具,梳发一团,名【开骨散】

治妊娠胎动下血,或因伤动,子死腹中,下血疼痛,口襟欲死,服此探之,不损则痛止,已损则立下,又横生倒生,交骨不开,产后血晕昏乱,崩中金疮,去血过多等证。

3、高良姜合香附,名良附丸,能止胃痛。《良方集腋》卷上

高良姜(酒洗七次,焙干)、香附子(醋洗七次,焙干),二药各研各贮。用时以米饮汤加入生姜汁1匙,盐1撮,为丸服之。

原书云:本方用治诸痛,如因寒而得者,用高良姜6克、香附3克;如因怒而得者,用高良姜3克,香附6克;如因寒怒兼有者,用高良姜、香附各4.5克。

疏肝理气,温胃祛寒。治肝郁气滞,胃有寒凝,脘腹疼痛,喜温喜按,成胸胁胀痛,或痛经,苔白,脉.沉紧者。

4、玄胡合金铃子,名金铃子散,能治腹痛。《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中

金铃子、玄胡索各30克,药为细末。每服9克,酒调下。孕妇慎用。

疏肝泄热,行气止痛。治肝气不舒,气郁化火,致患心腹胁肋诸痛,或发或止,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现用于溃疡病,肝炎,胆囊炎、肋间神经痛,胆道蛔虫症等属于肝郁气滞偏热者。

方中金铃子疏肝气,泄肝火,延胡索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二味相配,一泄气分之热,一行血分之滞,使肝火得清,气机通畅,则诸痛自愈。

5、吴茱萸合黄连,名左金丸,回令丸,茱连丸,能平肝制酸。《丹溪心法》卷一

黄连180克、吴茱萸30克或15克,上为末,水丸或蒸饼为丸。白汤下50丸。

清肝泻火,降逆止呕。治肝火犯胃,胁肋及脘腹胀痛,呕吐口苦,吞酸嘈杂,嗳气,口干,舌红苔黄,脉弦数。

本方治证为肝失条达,郁而化火,以及肝火犯胃所致。方中重用黄连苦寒泻火为君,佐以辛热之吴茱萸,既能降逆止呕,制酸止痛,又能制约黄连之过于寒凉。二味配合,一清一温,苦降辛开,以收相反相成之效。

6、肉桂合黄连,名交泰丸,治心肾不交。《韩氏医通》卷下

川黄连5钱、肉桂心5分,上为末,炼蜜为丸。空心淡盐汤送下。

主治心肾不交,怔忡无寐。

失眠:黄连、肉桂各等分,或黄连3份、肉桂2份研末和匀装胶囊,每囊重0.3g,每服4粒,睡前半小时服用。一般热象不着者用黄连、肉桂各等量所做成的胶囊;热象较着心火亢盛用3:2所构成的胶囊。

7、女贞子合旱莲草,名二至丸,能补肾阴。《中国药典》

女贞子蒸500g、墨旱莲500g。女贞子粉碎成细粉,过筛;墨旱莲加水煎煮二次,每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适量,加炼蜜60g及水适量,与上述粉末泛丸,干燥,即得。黑褐色的水蜜丸;气微,味甘而苦。一次9g,一日2次。补益肝肾,滋阴止血。用于肝肾阴虚,眩晕耳鸣,咽干鼻燥,腰膝酸痛,月经量多。

8、半夏合硫黄,名半硫丸,治虚冷便秘。《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

半夏汤浸七次,焙干,为细末、硫黄明净好者,研令极细,用柳木槌子杀过各等分。上药以生姜自然汁同熬,入干蒸饼末搅和匀,入臼内杵数百下,丸如梧桐子大。每次15~20丸,空腹时用温酒或生姜汤送下,妇人醋汤下。

除积冷,暖元脏,温脾胃,进饮食。主心腹一切痃癖冷气,及年高风秘、冷秘或泄泻等。

9、知母合贝母,名二母散,能清肺热。《症治准绳·类方》卷二引《局方》

知母、贝母各等分。共研细末,临睡时白汤调,温服。如喘急,加苦葶苈末;如久嗽不止,加马兜铃末,如无,以粟壳代,去筋膜不制。

贝母化痰泻肺火,知母滋肾清肺金,取其苦寒胜热,润能去燥也。主治咳嗽,痰壅喘急,喘急倒头不得,肺痨有热。

10、破故纸合肉蔻,名二神丸,止脾肾寒泻。《普济本事方》卷二

破故纸4两(炒香),肉豆蔻2两(生)。共研细末。加大肥枣49个,生姜4两,切片同煮,枣烂去姜,取枣剥去皮核,用肉研为膏,入药和杵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盐汤送下。

主治温脾暖胃,进食固肠。主脾肾虚寒,五更泄泻,不思饮食,或食而不化,或作呕,或作泻,或久泻不止。腰痛,水肿。疮疡,因脾肾阴虚泄泻。老人胃冷脾泻。肾泻,脾泻。腰痛肾虚,全不进食。火衰不能生土,脾胃虚寒,食少泻痢,腰痛脾泻,屡投补剂不应者。

11、木香合黄连,名香连丸,治红白痢疾。《中国药典》

黄连(吴茱萸制)800g 、木香200g。共研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用米醋8g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即得。淡黄色至黄褐色的水丸;气微,味苦。一次3~6g,一日2~3次;小儿酌减。

清热燥湿,行气止痛。用于湿热痢疾,里急后重,腹痛泄泻;菌痢,肠炎。

12、枳实合白术,名枳术丸,能健脾消痞。《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第一部

枳实炒、麸炒白术各等份。一次6克,一日2次。

为消食剂,具有健脾消食,行气化湿之功效。主治脾胃虚弱,食少不化,脘腹痞满。

13、芡实合金樱子,名水陆二仙丹,止遗精。《洪氏集验方》卷三

金樱子去刺子,洗净,捣碎,入甑中,蒸令熟,取汁慢火成稀膏、芡实肉研为粉各等分。金樱膏与芡实拌和匀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丸,用盐汤送下。

补脾益肾,收涩固精。治男子遗精、白浊,女子带下。

14、黄柏合苍术,名二妙散,治湿热成痿。《丹溪心法》卷四

黄柏炒、苍术米泔浸炒各等分。共研细末。每服3~9克,日服二次,用沸汤加姜汁送服。表实体壮者,加酒少许佐之。若气虚者加补气药,血虚者加补血药,痛甚者加生姜汁,热服。

清热燥湿。主湿热下注,筋骨疼痛,脚膝无力;或足膝红肿热痛;或下部湿疮;以及湿热带下、淋浊等症。

15、枸杞合菊花,能明目。

16、生姜合红枣,能调和营卫〈气血〉。

17、赤石脂合禹余粮,能涩大肠。

18、半夏合黄连,能宽胸止呕,化痰浊郁结。

19、柴胡和黄芩,能清肝胆热。

20、桑叶合菊花,能清头风热。

21、柴胡合白芍,能疏肝和肝。

22、附子合肉桂,能温下元。

23、黄柏合知母,能清下焦湿热。

24、桑白皮合地骨皮,能清泻肺热。

25、丁香合柿蒂,能止呃逆。

26、鳖甲合青蒿,能滋阴退骨蒸潮热。

27、杏仁合贝母,能化痰止咳。

28、山药合扁豆,能补脾止泻。

29、木香合槟榔,能理气止痛。

30、杜仲合续断,治腰膝酸痛。

31、半夏合陈皮,能化湿痰。

32、升麻合柴胡,能提升中气下陷。

33、常山合草果,能治疟疾。

34、葱白合豆豉,名葱豉汤,能通阳发汗。《肘后方》卷二

葱白3枚、豆豉6克。水300毫升,煮取100毫升,顿服取汗。

服药后未出汗,加葛根6克,升麻9克,如仍不汗,更加麻黄6克。

通阳发汗。主外感初起,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鼻塞者。

35、枳实合竹茹,能和胃止呕。

36、党参合花粉,名参花散,治久嗽气喘。《万病回春》卷七

党参、天花粉各等分。共研细末。每服5分,蜜水调下。主治咳嗽发热,气喘吐血。

37、茯神木合乳香,名神香散,治筋挛疼痛。

神香散《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丁香,白豆蔻(或砂仁亦可)各等分。上为末。每服五七分,甚者一钱,清汤调下;若寒气作痛者,生姜汤送下,日数服,不拘时候。方中丁香温胃暖脾,降逆止呕;白豆蔻芳香化湿,理气畅中。二药合用,共奏理气宽中,温中祛寒之功。

温中散寒。主治胸胁胃脘逆气难解,疼痛,呕哕,胀满,痰饮膈噎,诸药不效者。霍乱因于寒湿,凝滞气逆者。

38、甘草合绿豆,能解百毒。

39、黄芪合当归,名补血汤,治贫血及产后无乳。

40、白芍合甘草,名芍药甘草汤,治拘挛腹痛。《伤寒论》

芍药12克、甘草12克。水6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分温再服。

调和肝脾,缓急止痛。主治津液受损,阴血不足,筋脉失濡所致诸证。治伤寒伤阴,筋脉失濡,腿脚挛急,心烦,微恶寒,肝脾不和,脘腹疼痛。方中芍药酸寒,养血敛阴,柔肝止痛;甘草甘温,健脾益气,缓急止痛。二药相伍,酸甘化阴,调和肝脾,有柔筋止痛之效。

现用于血虚津伤所致的腓肠肌痉挛、肋间神经痛、胃痉挛、胃痛、腹痛、坐骨神经痛、妇科炎性腹痛、痛经;以及十二指肠溃疡、萎缩性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急性乳腺炎、颈椎综合征等属阴血亏虚,肝脾失调者。

41、川芎合土茯苓,治肝郁头痛。

42、川芎合生石膏,名郁梁丸,治实热上逆头痛。

43、台乌合益智仁,名缩泉丸,治小便频数遗尿。

44、香附合黄连,名香连丹,治火郁胸满痛。

45、葵子和砂仁,治乳痈。

46、杏仁合小茴香,治疝气冲逆作痛。

47、槟榔合南瓜子,治绦虫。

48、甘草合桔梗,名桔梗汤,治肺痈咳嗽,痰中有脓。

49、生姜合陈皮,治呕吐不止。

50、生姜合竹茹,治呃逆不止。

51、荆芥合白矾,名三癇丸,治小儿惊风及癇证。

52、荆芥合槐花,名槐荆丸,治痔漏。

53、槐花合黄芩,治妇人崩漏。

54、侧柏叶合白芍,治妇人月经过多。

55、陈皮合藿香,名回生散,治霍乱吐泻。

56、厚朴合贝母,止咳嗽,开郁消食去胀。

57、蛤粉合青黛,名黛蛤散,治痰嗽面肿不寐,并小儿百日咳。

58、白矾合硫黄,治白癜风。

59、白矾合黄腊,名矾腊丸,治痈疽恶疮。

60、白矾合皂角、名稀涎散,治痰涎壅盛,中风气闭。

61、皂角合菖蒲,名皂荚散,治鼻寒不得喘息。

62、百合合冬花,名百花膏,治咳嗽痰中带血。

63、乌梅合川椒,名杀虫丸,治蛔虫,蛲虫。

64、赤小豆合当归,治大便下血。

65、血余炭合百草霜,治妇女崩漏。

由三味药组成的73首古今经典方剂

1.麻黄细辛附子汤 《伤寒论》组成:麻黄、附子、细辛功效:助阳解表主治:素体阳虚;暴哑。

2.麻黄附子甘草汤 《伤寒论》组成:麻黄、附子、甘草功效:助阳解表主治:少阴阳虚,外感风寒。

3.小承气汤 《伤寒论》组成:大黄、厚朴、枳实功效:轻下热结主治:阳明腑实轻证。

4.调胃承气汤 《伤寒论》组成:大黄、芒硝、甘草;功效:缓下热结;主治:阳明病胃肠燥热证。

5.大陷胸汤 《伤寒论》组成:大黄、芒硝、甘遂;功效:泄热逐水;主治:水热互结之结胸证。

6.四逆汤 《伤寒论》组成:附子、干姜、甘草;功效:回阳救逆;主治:心肾阳衰寒厥证

7.通脉四逆汤 《伤寒论》组成:附子、干姜、甘草;(即四逆汤倍干姜)功效:破阴回阳,通达内外主治:少阴病,阴盛格阳证

8.白通汤 《伤寒论》组成:附子、葱白、干姜;功效:破阴回阳,宣通上下;主治:少阴病阴盛戴阳证

9.桃花汤 《伤寒论》组成:赤石脂、干姜、粳米功效:温中涩肠止痢;主治:虚寒血痢证

10.茵陈蒿汤 《伤寒论》组成:大黄、栀子、茵陈;功效:清热,利湿,退黄;主治:湿热黄疸

11栀子柏皮汤 《伤寒论》组成:栀子、黄柏、甘草;功效:清热利湿;主治:黄疸之热重于湿证

12.小陷胸汤 《伤寒论》组成:半夏、黄连、瓜蒌;功效:清热化痰,宽胸散结;主治:痰热互结之结胸证

13.瓜蒂散 《伤寒论》组成:瓜地、赤小豆、香豉;功效:涌吐痰涎宿食;主治:痰涎宿食壅塞胸脘证

14.芍药甘草附子汤 《伤寒论》组成:芍药、甘草、附子;功效:阴阳双补

15.栀子甘草豉汤 《伤寒论》组成:栀子、香豉、甘草;功效:清热散结,兼以益气

16.栀子生姜豉汤 《伤寒论》组成:栀子、香豉、生姜;功效:清热散结,和胃止呕

17.栀子厚朴汤 《伤寒论》组成:栀子、厚朴、枳实;功效:清热除烦,宽中消满

18.三物小白散 《伤寒论》组成:桔梗、巴豆、贝母;功效:温寒逐水,涤痰散结

19.大黄黄连泻心汤 《伤寒论》组成:大黄、黄连、黄芩;(以麻沸汤渍之)功效:清热除痞

20.栀子柏皮汤 《伤寒论》组成:栀子、黄柏、甘草;功效:清解里热,兼以祛湿

21.猪肤汤 《伤寒论》组成:猪肤、白蜜、白米粉;功效:滋肾、润肺、补脾,除烦利咽

22.苦酒汤 《伤寒论》(苦酒即米醋)组成:半夏、鸡子、苦酒;功效:化痰敛溃,消肿止痛

23.半夏散及汤 《伤寒论》组成:半夏、桂枝、甘草;功效:散寒通阳,化痰开结

24.枳实栀子鼓汤 《伤寒论》组成:枳实、栀子、香豉;功效:清热除烦、宽中下气

25.甘麦大枣汤 《金匮要略》组成:甘草、小麦、大枣;功效:养心安神,和中缓急;主治:脏躁症

26.瓜蒌薤白白酒汤 《金匮要略》组成:瓜蒌、薤白、白酒;功效:通阳散结行气祛痰;主治:胸阳不振,痰气互结之胸痹轻证

27.大半夏汤 《金匮要略》组成:半夏、人参、白蜜;功效:和胃降逆,益气润燥;主治:胃反证

28.大黄附子汤 《金匮要略》组成:大黄、附子、细辛;功效:温里散寒,通便止痛;主治:寒积里实证

29.泻心汤 《金匮要略》组成:大黄、黄连、黄芩;功效:泻火消痞;主治:邪热壅滞心下,气机痞塞证

30.下淤血汤 《金匮要略 组成:大黄、桃仁、蛰虫功效:泄热逐瘀主治:瘀血化热,瘀热内结

31.滑石代赭汤 《金匮要略》组成:百合、滑石、代赭石;功效:清心润肺,利湿除热

32.蜀漆散 《金匮要略》组成:蜀漆、云母、龙骨;功效:祛痰截虐

33.瓜蒌薤白白酒汤 《金匮要略》组成:瓜蒌实、薤白、白酒;功效:宣痹通阳,豁痰利气;主治:胸痹

34.茯苓杏仁甘草汤 《金匮要略》组成:茯苓、杏仁、甘草;功效:宣肺利气化饮

35.橘枳姜汤 《金匮要略》组成:橘皮、枳实、生姜;功效:温胃理气散结

36.桂枝生姜枳实汤 《金匮要略》组成:桂枝、生姜、枳实;功效:通阳化饮,下气降逆

37.厚朴三物汤 《金匮要略》组成:厚朴、大黄、枳实;功效:行气除满

38.大黄附子汤 《金匮要略》组成:大黄、附子、细辛;功效:温经散寒止痛

39.当归生姜羊肉汤 《金匮要略》组成:当归、生姜、羊肉;功效:养血散寒止痛。主治:血虚内寒之寒

40.旋覆花汤 《金匮要略》组成:旋覆花、葱、新绛;功效:行气活血,通阳散结

41.厚朴大黄汤 《金匮要略》组成:厚朴、大黄、枳实;功效:涤饮泄热,行气开郁

42.小半夏加茯苓汤 《金匮要略》组成:半夏、生姜、茯苓;功效:祛饮降逆,宣阳制水

43.滑石白鱼散 《金匮要略》组成:滑石、乱发、白鱼;功效:化瘀行血,清热利尿。主治:血淋

44.茯苓戎盐汤 《金匮要略》组成:茯苓、白术、戎盐;功效:补益脾肾,渗湿利水;主治:劳淋

45.麻黄附子汤 《金匮要略》组成:麻黄、附子、甘草;功效:温经助阳,发汗散寒

46.柏叶汤 《金匮要略》组成:柏叶、干姜、艾叶;功效:温中止血;主治:虚寒吐血

47.猪苓散 《金匮要略》组成:猪苓、茯苓、白术;功效:健脾祛饮

48.薏苡附子败酱散 《金匮要略》组成:薏苡仁、附子、败酱草;功效:清热解毒排脓;主治:肠痈之脓已成

49.干姜人参半夏丸 《金匮要略》组成:干姜、人参、半夏;功效:温中散寒,化饮降逆

50.当归贝母苦参丸 《金匮要略》组成:当归、贝母、苦参;功效:养血开郁,清热除湿 主治:妊娠血虚热郁小便难

51.下瘀血汤 《金匮要略》组成:大黄、桃仁、蛰虫;功效:破血逐瘀 主治:瘀血内结之产后腹痛

52.大黄甘遂汤 《金匮要略》组成:大黄、甘遂、阿胶 功效:破血逐水 主治:水血并结血室

53.三物黄芩汤 《千金要方》组成:黄芩、苦参、干地黄;功效:清热燥湿,滋养阴液。主治:产后四肢烦热之湿热阴虚证者

54.生脉散 《医学启源》组成:人参、麦冬、五味子;功效:益气生津,敛阴止汗;主治:温热、暑热耗气伤阴证;久咳伤肺,气阴两虚证

55.玉屏风散 《医方类聚》组成:防风、白术、黄芪;功效:益气固表止汗;主治:表虚自汗

56.缩泉丸 《魏氏家藏方》组成:天台乌药、益智仁、茴香;功效:温肾祛寒,缩尿止遗;主治:膀胱虚寒证

57.磁朱丸 又名“神曲丸”《备急千金要方》组成:神曲、朱砂、磁石;功效:益阴明目,重镇安神;主治:心肾不交诸症

58.三圣散 《儒门事亲》组成:防风、瓜蒂、藜芦;功效:涌吐风痰;主治:中风闭证

59.控涎丹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组成:甘遂、紫大戟、白芥子;功效:祛痰逐饮;主治:痰伏胸膈证

60.戊己丸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黄连、吴茱萸、白芍;功效:疏肝理脾,清热和胃;主治:肝脾不和证

61.香连丸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黄连、吴茱萸、木香;功效:清热化湿,行气化滞;主治:湿热痢疾

62.泻白散 《小儿药证直诀》组成:地骨皮、桑白皮、甘草;(入粳米同煮)算4味或3味功效:清泻肺热,止咳平喘;主治:肺热喘咳证

63.香薷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香薷、白扁豆、厚朴;功效:祛暑解表,化湿和中;主治:阴暑

64.碧玉散 《伤寒直格》组成:滑石、甘草、青黛;功效:清解暑热;主治:暑湿证兼有肝胆郁热者

65.鸡苏散 《伤寒直格》组成:滑石、甘草、薄荷;功效:疏风解暑;主治:暑湿证兼微恶风寒者

66.益元散 《伤寒直格》组成:滑石、甘草、辰砂;(以灯心汤调服)  算3味吗功效:清心解暑,兼能安神;主治:暑湿证兼心悸怔忡,失眠多梦者

67.金铃子散 《太平圣惠方》组成:川楝子、延胡索;功效:疏肝泄热,活血止痛;主治:肝郁化火证

68.良附丸 《良方集腋》组成:高良姜、香附子、生姜;功效:行气疏肝,祛寒止痛;主治:肝胃气滞寒凝证

69.三妙丸 《医学正传》组成:黄柏、苍术、川牛膝;功效:清热燥湿;主治:湿热下注之痿痹

70.三子养亲汤 《杂病广要》组成:紫苏子、白芥子、莱菔子;功效:温肺化痰,降气消食;主治:痰壅气逆食滞证

71.枳术丸 《内外伤辨惑沦》组成:枳实、白术、荷叶;功效:健脾消痞;主治:脾虚气滞,饮食停聚

72.牵正散 《杨氏家藏方》组成:白附子、白僵蚕、全蝎;功效:祛风化痰,通络止痉;主治:风中头面经络

73.增液汤 《温病条辨》组成:玄参、麦冬、生地;功效:增液润燥;主治:阳明温病,津亏便秘证

中药配伍

补血一号:黄耆25g当归10g大枣30g

补脾一号:党参 10g炒白术10g茯苓15g甘草6g

冠心病一号:薤白10g瓜蒌皮10g川芎8g丹参25g

疏肝一号:柴胡10g白芍药15g炒枳壳10g甘草6g

定踹一号:炙麻黄10g杏仁10g甘草6g

胃炎一号:黄连6g蒲公英20g威灵仙10g

排石一号:金钱草30g炙大黄8g车前草30g

降酶一号:垂盆草30g马鞭草30g茵陈20g

降糖一号:天花粉30g黄连10g鬼箭羽10g

肠炎一号:黄连6g木香6g白芍药15g

解毒一号:金银花30g连翘20g甘草6g

滋阴一号:生地黄15g麦冬15g玄参15g

化湿开胃:炙半夏10g化橘红15g茯苓15g甘草5g

活血化瘀:当归10g川芎6g赤芍15g红花10桃仁10g

通络止痛:全虫6g蜈蚣1对僵蚕10g

温经散寒:制川乌6g草乌6g细辛6g威灵仙15g

★常用中药配伍

蒲黄合五灵脂,名失笑散,能祛瘀止痛。

当归合川芎,名佛手散,能行血活血。

高良姜合香附,名良附丸,能止胃痛。

玄胡合金铃子,名金铃子散,能治腹痛。

吴茱萸合黄连,名左金丸,能平肝制酸。

肉桂合黄连,名交泰丸,治心肾不交。

女贞子合旱莲草,名二至丸,能补肾阴。

半夏合硫黄,名半硫丸,治虚冷便秘。

知母合贝母,名二母散,能清肺热。

破故纸合肉蔻,名二神丸,止脾肾寒泻。

木香名黄连,名香连丸,治红白痢疾。

枳实合白术,名枳术丸,能健脾消痞。

芡实合金樱子,名水陆二仙丹,止遗精。

黄柏合苍术,名二妙散,治湿热成痿。

枸杞合菊花,能明目。

生姜合红枣,能调和营卫(气血)。

赤石脂合禹余粮,能涩大肠。

半夏合黄连,能宽胸止呕,化痰浊郁结。

柴胡和黄芩,能清肝胆热。

桑叶合菊花,能清头风热。

柴胡合白芍,能疏肝和肝。

附子合肉桂,能温下元。

黄柏合知母,能清下焦湿热。

桑白皮合地骨皮,能清泻肺热。

丁香合柿蒂,能止呃逆。

鳖甲合青蒿,能滋阴退骨蒸潮热。

杏仁合贝母,能化痰止咳。

山药合扁豆,能补脾止泻。

木香合槟榔,能理气止痛。

杜仲合续断,治腰膝酸痛。

半夏合陈皮,能化湿痰。

升麻合柴胡,能提升中气下陷。

常山合草果,能治疟疾。

葱白合豆豉,名葱豉汤,能通阳发汗。

枳实合竹茹,能和胃止呕。

党参合花粉,名参花散,治久嗽气喘。

茯神木合乳香,名神香散,治筋挛疼痛。

甘草合绿豆,能解百毒。

黄耆合当归,名补血汤,治贪血及产后无乳。

白芍合甘草,名芍药甘草汤,治拘挛腹痛。

川芎合土茯苓,治肝郁头痛。

川芎合生石膏,名郁梁丸,治实热上逆头痛。

台乌合益智仁、名缩泉丸,治小便频数遗尿。

香附合黄连,名香连丹,治火郁胸满痛。

葵子和砂仁,治乳痈。

杏仁合小茴香,治疝气冲逆作痛。

槟榔合南瓜子,治绦虫。

甘草合桔梗,名桔梗汤,治肺痈咳嗽,痰中有脓。

生姜合陈皮,治呕吐不止。

生姜合竹茹,治呃逆不止。

荆芥合白矾,名三癇丸,治小儿惊风及癇证。

荆芥合槐花,名槐荆丸,治痔漏。

槐花合黄芩,治妇人崩漏。

侧柏叶合白芍,治妇人月经过多。

陈皮合藿香,名回生散,治霍乱吐泻。

厚朴合贝母,止咳嗽,开郁消食去胀。

蛤粉合青黛,名黛蛤散,治痰嗽面肿不寐,并小儿百日咳。

白矾合硫黄,治白癜风。

白矾合黄腊,名矾腊丸,治痈疽恶疮。

白矾合皂角、名稀涎散,治痰涎壅盛,中风气闭。

皂角合菖蒲,名皂荚散,治鼻寒不得喘息。

百合合冬花,名百花膏,治咳嗽痰中带血。

乌梅合川椒,名杀虫丸,治蛔虫,蛲虫。

赤小豆合当归,治大便下血。

血余炭合百草霜,治妇女崩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