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英剑:对于高考生,如果还不能确定未来要做什么,那么报考文科是一个最佳选择

郭英剑:读大学,为什么要读文科?

郭英剑教授

本文发表于《光明日报》2021年6月8日,题目为 “文科:培养想象力与批评性思维能力”,转载自微信公号——外国文学文艺研究
————

对于高考毕业生来说,在未来高校中选择读文科还是理科,是一件很自我的事情。只要自己清楚地知道自己未来的目标,这两者之间并无质的差别。但是,如果你还不能确定未来自己要做什么,那么,报考文科将是一个最佳选择。
我所以这么说,道理很简单。文科之间的思想观念与知识体系是相通的,或者说具有内在的同一性。因此我们经常会看到,学者在文科(比如文史哲,即文学、历史、哲学)之间游走是很常见的学术现象。文科知识即便有所欠缺,要补课,相对是容易的。而理科之间的差别巨大,一旦在一个学科掉队,就很难再跟得上大部队了。
文理科之选,在过去是个重大选择。那时人们常说学了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而选了文科未来的路子就会变得狭窄。刚刚改革开放时期,我国各个领域人才匮乏。大学因此成为了人才培养基地。一个法律专业的大学毕业生,走出校门就可能要走向重要的政法岗位,担负重要的使命。一个外语专业的大学毕业生,走出校门就可能要走出国门,承担起沟通世界的职责。然而在今天,这种现象已经不存在了。一个大学生走出校门之后,首先就要接受相关专业领域的训练,之后才有可能有机会上岗发挥作用。
事实上,近十年来时代已经发生了巨变。特别是从2020年起,依据我国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中国的高等教育已经从大众化走进了普及化时代。在高等教育普及化的时代读大学,不仅选择文理科变得不那么重要了,就连读什么专业也变得不那么重要了。从2017年开始实施的高校 “大类招生”,其中的一个重要考量就是要淡化专业,更多的考虑多学科、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规格。当大学的人才培养对专业性的要求大幅度降低时,文科将会越来越显示出其强劲的生命力。
然而,读文科也不是没有问题。对于文科生来说,最常遇到的问题就是:读这个专业有什么用?毕业之后,你可以做什么?

我对此的回答是,首先,世界不仅需要科学与技术,也需要甚至更需要去探究生命的价值与生活的意义。而文科,就是要通过各个学科的不同路径去寻找生命与生活究竟有何意义的答案。就此而言,文科各个专业并非与现实相脱节,而是通向世界的桥梁。其次,文科毕业生,未来可以进入很多行业领域。继续在文科领域中攻读更高学位,是其出路之一。在美国,文科生的读研率(包括硕士、博士),大约占到60%以上,这个数字要高于其他专业。据调查显示,拿到硕博学位的文科生,他们工作后的收入中数,处于所有专业毕业生的中上水平。再次,当今科技时代所出现的尖端问题,大都不是依靠技术问题或科技的力量可以加以解决的,而是需要丰富的想象力与强大的批评性思维能力才可以解决。而文科,恰恰以培养人的想象力与批评性思维能力为目标。因此,文科毕业生的未来前景是光明的,在科技时代也同样可以大有作为。
对于高考毕业生来说,上大学,读什么专业没那么重要,但上大学却至关重要。在高等教育普及化的今天,高等教育的使命将会从培养 “人才” 逐步转化为培养 “人”。所谓人才,主要是指相关领域中的专才,这与专业有关。而在大学已经普及化的今天,“教育” 首先强调的是个人的发展过程;其次是培养个体自身的 “文化素养”,接受各种信息,使自身能够融入到当代社会与世界之中;再次是锻炼个人的创造性与批评性思维能力;最后则是学会各种基础科目(如数学、物理学、化学、文学、历史等等)所传达出的各种思维能力。
我曾说过,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毕业后会很快忘记大学所学课程的内容,但该课程中所学的思维方式则不大会忘记,而且有可能会让自己受用终生。换句话说,未来的教育,应该是让更多的青年学子成为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拥有文化素养的“人”,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国家公民,进而在未来社会中实现其人生价值。而这,恰恰是文科的意义所在。
从这个意义上说,文科教育以及文科毕业生将会在未来发挥重要作用。
(北京时间)2021年5月29日(周六)晚上0:05-1:00初稿于北京家中
10:30-11:30(周六)定稿于北京家中

THE END

——《给大家的复旦人文课》:从此,人人都可读复旦——

悉数中华文化中的先贤、经典,我们不禁心向往之,却也畏手畏脚。长期以来,碎片化的输入使得我们在提起“诗经”、“唐诗”时,只能背出几句诗词,却无法掌握贯穿其中的脉络。

提升人文素养,需要如化石沉积一般,顺着时间发展、历史轨迹,一层一层,叠加、构筑起自己的文化城堡。

这个时候,我们需要的是一堂人文大课、一堂精品好课,纵览三千年,真正将不同朝代的文化印记一一对应。从《诗经》到小说,如观看一部精心制作的纪录片,跟随专业学者,去欣赏中华文明的无双风华。

现在,三联中读联合一条课堂,上线了《给大家的复旦人文课》
在这门课中,我们将如繁星般的人文经典以时间的线索贯穿起来,由10位复旦名师亲自坐镇,深入浅出的为你娓娓道来,从《诗经》到《红楼梦》,从唐诗到宋词,不用坐进复旦的教室,也能聆听来自名师的解读。
(0)

相关推荐

  • 在中国文科生倍受歧视,在澳洲学文科有前途吗?

    共2397字|预计阅读时长3分钟 阅读导航 前言 中等收入陷阱,文科生背锅? 澳洲也重理轻文? 人文学科就业难 想学文科怎么办 结语 前言 近日,中国的文科生被莫名扣上一口影响国家发展的大锅. 中国央 ...

  • 体验“复活”,云游“复旦”

    复旦来信,请查收 亲爱的2021er们,你们好呀! 请问: 你是否在为了高考而埋头奋斗? 你是否在为了选择哪所大学而烦恼? 你是否在对着一张高考志愿表 不知所措? 那么, 欢 迎 报 考 复 日 大 ...

  • 郭英剑:如果不能确定未来要做什么,那么报考文科是一个最佳选择

    郭英剑:读大学,为什么要读文科? 郭英剑教授 本文发表于<光明日报>2021年6月8日,题目为 "文科:培养想象力与批评性思维能力",转载自微信公号--外国文学文艺研究 ...

  • 郭英剑:好书太多 要读经典

    我曾在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给大学生们做的一次讲座中,提到了自己的一个主张:人生太短,好书太多,要读就读经典. 在讲座结束后的互动阶段,有位同学向我提问:"您说要读经典,但我有一个困惑,为什么在 ...

  • 郭英剑:《你好,李焕英》——一种最世俗化的解读

    郭英剑 (教授) 当我们颂扬高尚的母爱时,不要忘记尘世中父母之爱中所给予孩子们的那份期盼!也不要忘记孩子们为达成父母心愿所承担的那份责任以及所做出的那份忘我的努力! 一.影片的优劣之处 前几天去看了& ...

  • J. 希利斯·米勒著,郭英剑译 | 当前文学理论的功用

    [作者简介] J. 希利斯·米勒(J. Hillis Miller, 1928-2021),美国著名文学批评家.欧美文学及比较文学研究学者.解构主义批评代表人物.主要代表作有:<理论今昔> ...

  • 郭英剑:网络化的今天,为什么还要来上大学

    本文来源 | 外国文学文艺研究 作者 | 郭英剑 编辑 | 周伟 [作者简介] 郭英剑,现任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 "杰出学者" 特聘教授,中国人民大 ...

  • 人大教授郭英剑:何为世界一流大学?

    本文来源公众号:里瑟琦科教观察 日前,诺贝尔奖揭晓.在祝贺获奖者的同时,很多媒体也深挖了获奖者的成长经历和获奖原因.其中,教育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不难发现,很多获奖者都毕业于世界一流大学.人们在探讨一 ...

  • 人大教授郭英剑:什么样的大学才是世界一流的?

    日前,诺贝尔奖揭晓.在祝贺获奖者的同时,很多媒体也深挖了获奖者的成长经历和获奖原因.其中,教育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不难发现,很多获奖者都毕业于世界一流大学.人们在探讨一所高校时,也时常会拿学校培养出了 ...

  • 高考生: 这9个“很坑”的大学专业! 本科生报考要注意!

    其实大学专业这么多,家长们真的没有必要去那么在意什么热门专业.红牌专业.人气专业等等:基本上只要留心就会发现,每一年的热门专业人气专业等其实都差不多. 实际上这些专业开设的院校真的非常多,就拿英语专业 ...

  • 高考生:这11个“就业率低”的专业!报考要慎重考虑!

    其实就业率高和就业率低的大学专业,大家即便是知道了也只能当成一个参考的点.真的要报考的话,还是要根据是否适合学生的点来报考.实际上即便是再怎么冷门的专业一样也有很多学生报考.再怎么热门的专业也一样也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