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石梓

植物圈内很多高级玩家,花、果、叶都可以玩出很高境界。
近来,身边越来越多喜欢玩种子的朋友,有的喜欢把种子入瓶入罐做展示,有的喜欢把种子育成苗,有的喜欢给种子立存照……各有各精彩,我也围观得不亦乐乎。
我自己在记录植物时,都尽可能展示植物的植株、花、叶、果,对种子倒一直不太留意,对它的好奇心还不够。
圈内大咖@桐花如雪就非常擅长拍植物的种子,从她的图片里你就知道种子世界有多精彩。我记录植物的时候,时不时问她拿种子的图片,因为她有个很大的种子图库哇。上面拼图就是随便跟她要了几张作品拼成的,你都认识么?认得一半算你牛(评论区留言试试)。
种子是穿梭于时间和空间的生命信息存储器,常常会给我们意料不到的惊喜。这天,随地捡了一个植物的果实,让她琢磨一下里面的种子,她把种子泡开后惊讶了:有那么丑的种子么?!放在一起,就像一堆蛀牙嘛。
好吧,我也承认这种子确实丑。你猜到是哪家的孩子么?题目告诉你了,它的妈妈是来自唇形科的云南石梓(Gmelina arborea)。

看看这个图,丑么?丑妇终需见家翁,那就扯扯它呗。

(图片由@桐花如雪提供)
云南石梓,唇形科、石梓属半落叶乔木。在原产地,它也被叫做滇石梓、酸树、大叶石梓、甑子树、酸树、埋索、甲梭扑、勒咩等等。
云南石梓的拉丁名是Gmelina arborea Roxb.,其属名Gmelina以约翰·戈特利布·格梅林(Johann Gottlieb Gmelin,1709-1755)的名字命名,他是18世纪的德国教授和博物学家,在西伯利亚和堪察加游历甚广,种加词arborea是“乔木状的”,感觉这有点废话了。
云南石梓生于海拔1500m以下的山坡、山脊或平地季雨林。主要分布于东南亚,中国仅分布于云南。华南很多地区引进栽培。

因其野生种群数量少,已被列为国家Ⅱ级保护植物。

在南方,云南石梓这个名字颇为陌生,但是经常逛园的人肯定认识它,在我走过的华南植物园、东莞植物园、厦门植物园、中山树木园等地,都有它的身影,可作为野生的种群分布,仅仅云南有记录,分布于云南南部的思茅、西双版纳。
每次提到西双版纳植物时,感觉绕不过吃。它也不例外呀,云南石梓在西双版纳地区名气非常大,就是因为一个字——吃。
当地傣族人在过泼水节的时候会拿云南石梓的花和糯米粉一起做年糕。在那个时节是当地最热的时候,神奇的是云南石梓的花朵同样具有天然防腐的功效,加了云南石梓花的年糕居然能放数天都不坏,这在湿热的热带雨林地区,在没有冰箱的时代,简直就是天赐神物。
“糯索”是傣语对云南石梓花的称呼,用它做出来的“傣族粑粑”,或“泼水粑粑”,当地人叫做“烤糯索”或者“豪罗梭”,听起来就是“好啰嗦”,它的色香味俱全,随着游客的增多也成了外地人的好手信,变成一年四季都能买到了。
▼在淘宝输入泼水粑粑,还可以网购呢。
(图片来自淘宝)
去过两趟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对西双版纳的风土人情特别是那里的热带植物甚有感情。我们通常住在勐仑镇里的客栈,进园要经过一条吊桥,每天的一来一回,留下不少脚印,不时也站在桥上,欣赏罗梭江的风光,看日出,观日落。
罗梭江是澜沧江最大的支流,这条柔美的热带河流本名叫“南班江”,它现在的名字就是以云南石梓而得名。
很多年以前罗梭江畔生长着很多的云南石梓,每到花开的季节,江面上就飘满了糯索(云南石梓的花朵),当地傣族人就给这条江取名叫“糯索江”,后来汉族进入这一地区,慢慢就叫成了罗梭江。
据说,罗梭江之名还是因为当初见植物园而起。当创建版纳植物园的科学家们来到勐仑的时候,问当地傣族老乡,这条江叫什么名字?老乡以为,采花委员们是问江对面的植物叫什么名字,渡船的傣族老乡,还以为他们要去捡粑粑花呢,便随口回答“埋罗梭罗梭”。外来的植物学家们,便将其误称为“罗梭江”。
▼这是2018年的10月,我第一次通过罗梭江的吊桥进入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 这是2020年的10月,傍晚七点通过吊桥时短暂停留留下的罗梭江的黄昏。
版纳君刘光裕老师在他的《傣族粑粑“豪罗梭”与勐仑的不解之缘》介绍过云南石梓。
他说,云南石梓生长在热带干热的地带,它生长很快,花可食,树皮闻起来具有一股酸味,防虫耐腐,外来的汉人将其称之为“酸树”,在历史上是著名的木材,当地少数民族将其砍伐用来制作“甑子”,也有用来制作寺庙里的佛雕。据说云南石梓木材制作的甑子盛饭不容易坏,木材雕刻的佛雕也不易被虫蛀。

因为其材质优良,心材耐腐,抗虫,防湿性能特强,是当地群众所喜用的建筑、家具用材。由于长年不合理的采伐和毁林开荒,破坏十分严重。现存的天然植株已明显减少,若不加强保护,促进天然更新,惭进行人工栽培,将陷入濒危状态。

云南石梓专属于马鞭草科,马鞭草科以马鞭草作为科长,没想到它家还有那么高的乔木,就像阳桃是酢浆草科一样,见多了这类事,慢慢对科属分类也就见怪不怪了。
云南石梓的特点就是高,经常看到满树的花而望而兴叹,它是半落叶灌木,树干直;树皮灰棕色,呈不规则块状脱落;幼枝、叶柄、叶背及花序均密被黄褐色绒毛;幼枝方形略扁,有棱,老后渐圆,具皮孔,叶痕明显突起。

叶片厚纸质,广卵形,顶端渐尖,基部浅心形至阔楔形;叶柄圆柱形,有纵沟。

它的花还是挺好看的,通常我们只有捡落花拍照的份,还好,我在中山树木园曾经遇到一株低矮的云南石梓,有机会拍到树上的花。

它是顶生圆锥花序,花黄色,二唇形,花萼钟状。

▼对于高大威猛的大树,拍落花是最经常的动作了。
▼无聊时也摆拍一下。
▼这样看,像不像停机坪的一部部飞机?
这个季节,山上还有青色的果实,树下已经是满地的果。
▼核果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未成熟时果实是青色的。
▼成熟时黄色,干后黑色。
看到满地的果实,突然就好奇它的种子,就想着在@桐花如雪的镜头下,它的果实是怎么样的精彩,没想到,它成就了“最丑”的角色。
(图片由@桐花如雪提供)
石梓属物种约35种,分布于热带非洲、大洋洲和亚洲东部,中国有7种,产西南部至南部,除了云南石梓,还有亚洲石梓(G. asiatica)、石梓(G. chinensis)、小叶石梓(G. delavayana)、苦梓(G. hainanensis)、越南石梓(G. lecomtei)、四川石梓(G. szechwanensis),据说它们的种子都很“丑”,大家不妨留意下哟。
近年来,植物园也引进了颜值非常高的菲律宾石梓,大家可以去西双版纳植物园找找。
▼菲律宾石梓 Gmelina philippensis
唇形科 石梓属
▲菲律宾石梓的花。
▼菲律宾石梓的果。
还有华南植物园拍过的亚洲石梓。
▼亚洲石梓 Gmelina asiatica Linn.
唇形科 石梓属
以下文字来自植物志,仅供备查。
落叶乔木,高达15米,胸径30-50厘米,树干直;树皮灰棕色,呈不规则块状脱落;幼枝、叶柄、叶背及花序均密被黄褐色绒毛;幼枝方形略扁,有棱,老后渐圆,具皮孔,叶痕明显突起。
叶片厚纸质,广卵形,长8-19厘米,宽4.5-15厘米,顶端渐尖,基部浅心形至阔楔形,近基部有2至数个黑色盘状腺点,基生脉三出,侧脉3-5对,第3回侧脉近平行,在背面显著隆起;叶柄圆柱形,长3.5-10厘米,有纵沟。
聚伞花序组成顶生的圆锥花序,总花梗长15-30厘米;花萼钟状,长约3-5毫米,外面有黑色盘状腺点,顶端有5个三角形小齿;花冠长3-4厘米,黄色,外面密被黄褐色绒毛,内面无毛,两面均疏生腺点,二唇形,上唇全缘或2浅裂,下唇3裂,中裂片长而大,裂片顶端钝圆;雄蕊4,二强,长雄蕊及花柱略伸出花冠喉部;子房无毛,具腺点;花柱疏生腺点,柱头不等长2裂。

核果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1.5-2厘米,成熟时黄色,干后黑色,常仅有1颗种子。花期4-5月,果期5-7月。

中文正名  云南石梓
拉丁学名  Gmelina arborea Roxb.
别称 滇石梓、老可嫂、老可少、咪苏、勒咩(基诺语)、gumhar等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木兰纲
亚纲 菊亚纲
目  唇形目
科  马鞭草科
亚科 牡荆亚科
族  牡荆族
属  石梓属
种  云南石梓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