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厨房太寂寞
人生在世,无非“吃喝”二字。将生活嚼得有滋有味,把日子过得活色生香,往往靠的不只是嘴巴,还要有一颗浸透人间烟火的心。——《不过一碗人间烟火》
侯同学每天七点二十出门上班,我们一般六点五十起床,偶尔会有赖床的时候,会拖至七点,最迟不超过七点零五分起来做早饭,拖延起床,一定是豆浆或米糊已经煮熟了,起来只要切几片面包,在削一个苹果等不太费功夫的事情。打豆浆或者米糊一般是前一天晚上洗好,只要六点半左右去了洗手间后,再到厨房按一下开关就可以了。当然,如果要打米糊用一些胡萝卜,芹菜或者紫甘蓝呀什么的,就要洗手切了才可以,这样就多了一道程序。
像今天就提前煮了鸡蛋,玉米,有时我也会想煮紫薯什么的,但好像紫薯太贵了,近期就不考虑它了。我喜欢色彩丰富的早餐,这样会愉悦心情,尽管很多时候别人会觉得多此一举,但我们能享受这是最好的事了。早餐的种类尽量多样些,若是每天都打胡萝卜米糊,那我自己也看倦了,早餐就只是吃早餐了。
所以我们的早餐,偶尔也会烙鸡蛋饼,烙鸡蛋饼是跟我大学的一个老师学的,她经常给她孩子做,先打一个鸡蛋,再加一包纯牛奶,均匀的撒面粉搅拌,小火烙熟,还可以在上面加点芝麻。我烙饼的技术一直都不错,但近期总烙不完整,也不知道面没搅拌匀,还是火太热了,烙的好不好属于靠运气。提前买好馒头,早晨将它切薄片,再用鸡蛋一裹,给电饼铛里加点油,一烤也好吃;如果没有电饼铛也没关系,锅里加油加热炸的吃也好,只不过稍微油大点,而且要不停的翻,否则属于会焦。其实早晨煮一碗面条也不错,如果提前备好汁子就更好了,没有的话也没关系,给面汤里加点菜打个荷包蛋,放点盐和醋,再有点香油也不错,反正根据个人的口味添加,面条最好买细一点的,这样好煮,早晨吃起来也舒服。近期我们吃的面包比较多,超市里买的那种大面包,很大一个四块五,切成小块或者土司面包都可以的。如果有心,也可以买一些肉片或者午餐肉什么的,烤着吃,我以前尝试烤过白菜和土豆,给上面撒点孜然还是蛮好吃的。不过早餐尽量简单点,太复杂得需要一些时间了。
我们在彼此都是一个人的时候,都不怎么买一些零食水果,反而在一起了,家里各种吃的经常有,可能这就是家和独自生活的一个不同之处吧!一个人的时候,饿了就想着抗到天亮就好了,两个人的时候,会想着万一另一个人饿了呢。
在早中晚饭里,我一直都特别喜欢做早饭,第一是可以早起,第二是能有一个好心情。坐在餐桌旁,吃着自己煮的早饭,看着太阳升起,听着舒缓的音乐,是生命中幸福的时光,两个人一起吃的时候,幸福就变换了一种样子,但也是美好的。
周内上班,中午那顿饭是没办法做的。
但晚上的饭一般不会错过,面条米饭馒头随意选一个,在炒两个菜,偶尔有个汤,没汤的时候就一杯热水,也是暖和的。习惯了在家做饭,除非特别懒,或者确实没有做饭的想法了,那就在外面吃吧!去外面也不会走太远,湘子门有家餐馆觉得不错,好吃实惠也近,走路就过去了,吃过后还可以在城墙跟散步回来。
这是持续很长一段时间的状态,一个人的时候是这样,两个人的时候还没怎么变样。因为并不是一时兴起才做早饭和晚饭,它就是我生活的本能的状态,所以相信这不是一时兴起,应该可以持续很久很久。人们说两个人在一起,感情好不好,就看有没有一个热气腾腾的厨房,如果都没有时间回家吃饭,也没有心情进厨房,大概生活也是冷冷清清的吧!
记忆中,我不是那种贤惠的人。
甚至在早期对做饭是很排斥的,观念里一个做饭的女人被叫做灶台人,围着厨房转,锅前人等,都是把女人定义在做饭生娃奶孩子上了。我一直都在追寻一种自由,这种自由不是此生不做饭,而是不被任何一种定义所绑架,不困在任何一种生活方式上,如果我做了什么,那一定是我喜欢才做的,并非是活在人们的期望中。
你该成为怎样的一个人,不是由别人来说来定义的,这是由我们自己决定做主的。甚至是父母也无权干涉,他们有权把自己的期望寄托在儿女的身上,但是儿女也有权不履行。
之前有很多人给我说过,父母希望考公务员,父母希望嫁给怎样的人,父母要求怎样怎样。我大概在中学的时候观念里就是“人人都会为父母,人人亦会当子女”,这是人类发展的规律,父母儿女都不必怀有愧疚之情,做父母的当好父母,做孩子的当好孩子,谁都没有歉疚谁,我们都尽好人的本则就可以了。
我想说的是,不管你选择一种生活,还是拒绝一种生活,都是因为你喜欢,而不是为了某种目的,达成某种手段,一个陷于技巧中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是谁来自于山川湖海,却囿于昼夜,厨房与爱。
其实谁也无法定义未来,我们只能活在当下。
本性之外的事情,并非是人可预料,我们所热爱的生活方式也在我们的认知里不断更新。
而我们热衷于厨房,大概是我们终于把目光从诗与远方中收回,开始执迷于一个热气腾腾的厨房,一种没有言语暴力的温和岁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