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闲少妇李清照: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
第二篇
悠闲少妇李清照: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李清照与赵明诚在汴京结为伉俪,从此开始了她人生新的旅程。
婚后二人琴瑟和鸣,志趣相投,并时常互相切磋诗词文章,共同收藏、研究金石字画。虽然日子不太宽裕,但他们却乐在其中。
此时李清照被强烈的爱情包围着,她文思泉涌,佳作连连,这让她的诗词创作进入到了成熟期,并形成了独具一格的风格。
生活离不开柴米油盐这些琐俗之事,但李清照却依旧可以把生活过成风花雪月。过着清淡的日子,随手落笔,那美的让人沉醉的词,将日子里的空白和无味都填满,这便成了无与伦比的美丽。
一天清晨,李清照将一枝梅插在发间,带着几分调皮问赵明诚:人美还是花俏?答案不言而喻。李清照满心欢喜,她总有办法让生活保持最初的清雅别致。
日子细水长流,再美的爱情也需要用心雕琢,否则日子就会变得苍白无味。
这年四月,赵明诚携李清照参观开封的名胜古迹繁塔。谈笑间二人已登上塔顶,凭栏远眺,好不惬意。李清照此刻填词写诗的瘾又犯了,心想回去定要多写几首。
她问赵明诚繁塔有多高,赵明诚答不出,她便打趣道:“还有你这古董专家不知道的?”赵明诚笑道:“我们回去翻翻书便可知晓。”李清照笑而点头。
中秋时节,李清照与赵明诚花园散步,桂花香气扑鼻而来,李清照沉思片刻吟出一首《鹧鸪天》: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赵明诚细心聆听,并将她的手握得更紧了。
冬天,他们并肩立于雪地上,看那梅花映雪,默默无语却胜似千言万语。
长夜灯下,李清照提笔写下了这首《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
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
共赏金尊沈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而那更深的夜里,赵明诚轻声地念着这首墨迹未干的词,心悦诚服。
他对她的倾慕,从始至终,未曾变过。
赵明诚喜欢收藏金石字画,但其父并不支持,所以两人日子很是拮据。李清照没有责怪赵明诚,她倾力相助。
夫妻两个常常结伴去典当首饰、衣服,然后去淘文物,淘到中意的,回家之后挑灯夜观。虽然日子窘迫,但充满了乐趣,快乐无以言表。
这样的小情调充满了他们的日常,他们用自己的方式续写着宋词天空下的风流佳话。
但充满烟火的岁月,究竟还是免不了些俗事。风雨飘摇的年代,所有人的命运时刻被改写着。
崇宁元年(1102)李格非被贬离京。赵家却是青云直上。李清照和赵明诚被夹在中间,品尝着世事难测的苦楚。
李清照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暴风骤雨病倒了。赵明诚十分心疼,常陪伴左右,悉心照顾。他成了她最后的依靠。
可世事变迁,她必须学会承受来自生活的欢乐与痛苦。也正是经历了这场世事洗礼,清醒后的李清照笔下的文字,对人生与世事有了更深的思索。
作为罪臣之女,李清照在赵家的处境越来越尴尬,为了不使赵明诚夹在中间作难,她决定离开这里。赵明诚心里明白李清照在这里不开心,于是同意她回乡探亲,希望她可以远离现在的纷扰,找回曾经的悠然快意。
他们风中作别,没有多少言语,但转身刹那间,心头却涌上莫名的疼痛。
离开的2年间,李清照被父亲的心性影响,内心渐渐也平和了。于是,她将大量的时间用于写字作画,这段时间,她的书画有了长足的进步。
尽管如此,思念依旧在心里蔓延开来,而她只能用“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来安慰自己。
然而相思日渐浓烈,于是便填了首《行香子》: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
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五月,朝廷下诏解除对元祐党人子弟的禁令。李清照便马不停蹄赴京城与赵明诚相会。重逢之日,还未开口,眼已朦胧。他携了她的手回到了他们的故事里。
游戏于政治中的人,终究也不过是政治游戏中的一枚棋子。很快,赵挺之被罢相并且患病卧床。
宋徽宗大观元年三月末,赵挺之病逝。赵家一夜之间从达官显贵变成街头庶民。这是赵明诚人生最灰暗的时候,而李清照给了他足够的宽容和温暖。
她心似莲花,深爱着这个男子,她愿给他最美好的爱恋和温柔。她成了他那段时间的精神支柱和心灵慰藉,渐渐地他从逆境中走了出来。
几经宦海浮沉,李清照和赵明诚达成了共识。最终,他们决定回到青州故里,去过一过他们想象中的日子——清淡温雅与世无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