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画山水,真罕见!
▌徐悲鸿(1895-1953年),汉族,原名徐寿康,江苏宜兴市屺亭镇人。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曾留学法国学西画,归国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先后任教于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和北平艺专。1949年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徐悲鸿主张现实主义,于传统尤推崇任伯年,强调国画改革融入西画技法,作画主张光线、造型,讲求对象的解剖结构、骨骼的准确把握,并强调作品的思想内涵,对当时中国画坛影响甚大。
名称:徐悲鸿 壬午(1942年)作 鸡足山 立轴
材质、形制:设色纸本
尺寸:82.4×45.8cm
他擅长素描、油画、中国画。他把西方艺术手法融入到中国画中,创造了新颖而独特的风格。他的素描和油画则渗入了中国画的笔墨韵味。他的创作题材广泛,山水、花鸟、走兽、人物、历史、神话,无不落笔有神,栩栩如生。所作国画彩墨浑成,尤以奔马享名于世。
名称:徐悲鸿 丙子(1936年)作 峨眉古寺 立轴
材质、形制:设色纸本
尺寸:111.6×53.2cm
上款人“荫棠”“颖君”,即恽震、翁之敏伉俪。恽震(1901-1994),字荫棠,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恽代英族侄。江苏武进人。毕业於南洋公学,曾任国民党政府资源委员会电业处处长、中央电工器材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电机工程师学会会长;早在30年代即为三峡水利资源的开发做出过重要贡献。新中国成立后,在第一机械工业部任工程师,晚年被聘为机械工业部顾问。九三学社成员。夫人翁之敏(1901-2002),字颖君,江苏常熟人,翁同龢曾孙女。恽震年轻时热爱文学艺术,与田汉、邹韬奋、徐悲鸿等交往颇多。抗战时期,徐悲鸿在昆明时,曾住在恽、翁家中。
名称:徐悲鸿 1944年作 古柏长春 镜心
材质、形制:设色纸本
尺寸:145×60cm
钤印:东海王孙
款识:古木森森欲蔽天,平芜尽处起炊烟。不堪想象春归梦,沦落西湖又一年。白云弟属写,悲鸿,甲申暮春。
名称:徐悲鸿 树下双人 镜心
材质、形制:纸本
尺寸:52×45cm
名称:徐悲鸿 松月图 立轴
材质、形制:纸本
尺寸:98×45cm
徐悲鸿 松林图 立轴 纸本 96×71cm 1937年冬
题识:“作义将军,吾写此画寄之,为其塞外抗战助威。二十六年冬,悲鸿。”
钤印:徐、东海王孙
徐悲鸿 雪山 立轴 纸本 98×60cm 1943年作
题识:“三十二年,悲鸿。”
钤印:徐悲鸿
徐悲鸿 喜马拉雅 立轴 水墨纸本 54.5×33cm
徐悲鸿的中国画,山水极少,但他性喜游历,每至风景壮丽之地,又多有描摹之作,如漓江、贺江、北京西山、喜马拉雅山等。此幅《喜马拉雅山》亦为此类作品,作於庚辰三月,即阳历1940年4月。此年,徐悲鸿应泰戈尔之邀,前往印度考察,为泰戈尔画像多幅,并於二月下旬在加尔各答举办了个展。画展结束后,徐悲鸿前往喜马拉雅山的安吉利作他构思已久的中国画巨作《愚公移山》,并同时创作了风景油画《喜马拉雅之林》及多幅国画《喜马拉雅山》,本画即为其中之一。款云:“庚辰三月,初至喜马拉雅。”,根据他於该年4月22日题於一幅木炭风景画喜马拉雅中“庚辰三月望”的时间,及同期另一作品中“暮春初至喜马拉雅”的款来看,此幅《喜马拉雅山》应创作於1940年4月10日至20日,徐悲鸿初至安吉时。此画与悲鸿其他山水一样,具有很强的西画特征,在画面表现形式上更倾向於风景画。画中前景两棵树占据了整个画幅,顶天立地,极大改变了中国山水画的传统视物方式,而行笔则将水彩画法与传统笔墨的书写相结合,於湿笔之中获得一种墨气酣畅的挥洒感,是悲鸿山水风景画中的精品之作。
徐悲鸿 漓江春雨
此图在水墨淋漓的山水间带有明显的素描式光影效果,用笔轻快、松秀,保留了传统笔法的提按顿挫的节奏感、韵律感,最大限度发挥了国画用纸和用水的特点,注重烘染气氛,营造空间的迷蒙清幽的气息,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这有别于明清以来程式化的山水画,看得出徐悲鸿有不俗的书法修养和笔墨概括而凝练的功力。
徐悲鸿 漓江山水 布面 油彩 775x580 1936年作
在徐悲鸿的艺术道路中,总是试图熔古今中外技法于一炉,在素描和油画作品渗入了中国画的笔墨韵味。他是油画“民族化”主要推动者,也是现实主义绘画在中国的激扬者,徐悲鸿长期致力于美术教育工作,培养了大量学生。他对中国近现代美术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徐悲鸿油画的色彩是丰富的,是绚丽多彩、灿烂生辉的。他的色调苍劲浑朴,深沉有力、铿锵有声,深沉中有逸韵,苍劲中见秀拔。在他的用色中看到古典艺术的典雅、沉着、古朴、浑厚,也看到印象主义艺术中的阳光灿烂、明媚、艳丽、轻捷、活跃、曼妙、虚和。(冯法祀/中央美术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