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全国名中医·崔公让教授从事中医药工作60周年
一、个人简介、学术成就
崔公让,男,1938年生,汉族,河南郾城人,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出身中医世家,1959年7月开始从事中医药临床工作,1962年毕业于河南中医学院学徒班,师承中原名家张望之、司万青等教授。
首届“全国名中医”,第二批、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家“十一五”、“十二五”科技支撑“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经验传承研究”项目指导老师,1992 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08年获“河南省中医事业终身成就奖”,2017年获首届“全国名中医”、“河南中医外科学会终身成就奖”。
曾兼职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外科专业委员会顾问,河南省中医外科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编辑部副主任,《世界中医药杂志》编委会顾问、河南省文史馆员等。
主要编著有《脱疽》《动脉硬化闭塞症》《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疾病诊疗丛书》《不可不知的中华文化饮食与健康》《崔公让临证经验辑要》等10余部;发表“周围血管疾病与微量元素锌、铜、铁关系的研究”“动脉硬化闭塞症中西医结合诊疗的可行性与必要性”等70余篇论文。
1978年主持“中医药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临床研究”获国家卫生部科技奖二等奖、河南省重大科技奖。1992年主持河南省卫生厅项目“周围血管疾病与微量元素关系的研究”,获河南省教育委员会科技进步二等奖;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3年主持河南省教育厅项目“药物注射硬化复合手术疗法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实验与临床研究”,获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成果二等奖。
二、勤于临床、承继创新
1962年冬,一名脉管炎患者“请您以革命的名义替我们患者想想办法吧”的哀求坚定了崔老从事周围血管病的决心,自此以后苦心钻研,从设立5张床位的“脉管炎专科”,到1972年发展为河南省首家周围血管病专科。1973年在河南省卫生厅组织下,崔老主办为期半月的《脉管炎诊疗学习班》,使河南的脉管炎防治工作走在了国内的前列。
崔老吸纳百家之长,虚心求教,先后学习沧州地区经验、尚德俊、王嘉桔、李廷来、凌兆熙、周连三名家学术思想,并创新总结出自己一套独具特色、行之有效的理法方药,研发“通脉丸”、“补气活血通脉丸”、“抗绿生肌散”、“仲景药霜”等制剂十余种。内治方面提出遵循“病在脉,调之血;病在血,调之络”的原则,并形成“治瘀贯穿周围血管疾病的始末”的学术思想。外治方面,创立了“控制感染,由湿转干,分离坏死,促使愈合”的脱疽外科处理十六字方针,以及“蚕食”、“鲸吞”的坏疽处理规范。针对糖尿病足,提出“控制血糖是根本,改善循环是关键,营养神经是基础,控制感染极重要”的治疗原则。
在崔老的带领下,我院周围血管科早已发展成为河南中医学院周围血管病研究所、河南省中医周围血管病诊疗中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成为河南省规模最大的全国性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病诊疗基地。
第三段:十年主委、扬帆起航
第四段:老骥伏枥,桃李不言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崔老退休返聘20余年来,坚持每周4个门诊,年门诊量1万余人次。在诊治慢性疼痛领域深耕厚植,经弟子们总结报道的独特治疗方法20余种,其中“观手指诊痛风”检查技术、针灸快速镇痛技术、外治颈肩腰腿痛技术、三叉神经中药贴敷技术等,制定下肢瘀积性皮炎的诊治规范,研制的“双峰软膏”、“黄金酒”、“三叉神经药膜”、“生肌白玉膏”等外用药,获得广大患者好评。
崔老开展科普讲座、仲景学堂,宣讲中华文化,积极传播“治未病”养生知识,出版《不可不知的中华饮食文化与健康》,获得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优秀出版物。
崔老重视中医后继人才培养,提倡院校教育与师承相结合,担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师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指导老师、河南省中医管理局继承型高级中医人才指导老师、河南中医药大学导师、仲景学院导师等。
2008年建立崔公让名医传承工作室,2009年获得第五届著名中医药学家学术传承高层论坛颁发的“全国先进名医工作室”奖。2010年起成为首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崔公让传承工作室,目前传承团队成员160余人,培养学术继承人3人,传承弟子18人,研究生、进修生、实习生数千人,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谨以此文向所有德高望重、坚持临床工作的老中医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