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治疗
【选穴原则】
1.按中医理论选穴如根据中医“肺主皮毛”、“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选肺、大肠区治疗皮肤病;根据“脾主肌肉”、“脾主运化”、“脾统血”的理论,选脾区治疗肌肉系统、血液系统及出血性疾病。
2.按现代医学理论选穴如根据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对血压的调节作用,选皮质下、交感治疗高血压、更年期综合征;根据胰与血糖的关系,选胰胆治疗糖尿病等。
3.按相关脏腑器官选穴如胃痛选胃区、肩痛选肩区等。
【常用治疗方法】
1.毫针刺法
(1)针具选择:一般选择26~30号的0.5-1寸不锈钢毫针。
(2)操作方法:根据病情选准腧穴或敏感点,用针柄端压痕,然后局部常规消毒。进针时,术者用左手拇、示两指固定耳郭,中指托着针刺部的耳背,这样既可掌握针刺深度,又能减轻针刺的疼痛。用右手的拇、示、中指持针。进针方法分快速刺入的速刺法和慢慢捻转刺入的慢刺法。针刺的强度与手法,应视患者的病情、诊断、体质及耐痛度等综合决定。针刺的深度和方向,也应视耳郭局的厚薄和耳穴所在的位置而灵活掌握,一般刺入皮肤2-3分即可。针刺得气后,患者有痛、酸、麻、重、胀、热等感觉,留针时间一般为20-30min,也可根据病情需要适当延长留针时间,如慢性病需留针1-2d;小儿及年老体弱者一般不留针。起针时,左手托住耳背,右手快速将针拔出,并用无菌干棉球按压针孔,以免出血,并防止感染。一般每日治疗1次,急性病、症状重者每日可针2次,慢性病者隔日1次。
(3)疗程及间隔: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5d。
(4)注意事项:严格消毒,防止感染;对扭伤和有运动障碍者,进针后宜适当活动患部,有助于提高疗效;耳郭有炎症、损伤部位禁针;有习惯性流产的孕妇禁针;年幼体虚或患有严重疾病、出血性疾病及高度贫血者,不宜针刺。出现晕针时,防治方法与体针相同。
2.埋针法
(1)针具选择:一般多选用针型皮内针。
(2)操作方法:选穴及消毒同毫针刺法,左手固定郭,右手用镊子夹住消毒的皮内针柄环,对准腧穴快速刺入皮内,再用胶布固定。一般取患侧耳穴,每次取3-5穴,必要时可取双侧耳穴。埋针期间,每日可自行按压2-3次,每次1-2min。一般每次留针3-5d。
(3)疗程及间隔:5-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1周。
(4)注意事项:埋针处不要被水淋湿、浸泡,夏季埋针时间不宜过长,以防感染。若有疼痛,应及时检查是否有脱落,或针刺方向有无偏移,如有上述情况应重新埋针。需及时检查埋针处有无感染,如有感染,应立即起针,及时处理。耳郭有炎症或冻疮时不宜埋针。
3.压丸法
(1)压物选择:一般选用圆而光滑、质硬的小珠粒、药丸等,如王不留行、莱菔子、六神丸、速效救心丸、磁珠等,以王不留行为常用。
(2)操作方法:选穴及消毒同毫针刺法,然后将贴压物贴附在6mm×6mm的胶布上,用镊子夹持胶布的一角,对准腧穴贴压在耳穴表面的皮肤上,然后紧压数次,局部有明确的压痛即可。根据病情,每次可选用3~5穴,单、双耳取穴均可。压丸期间,每日自行按压腧穴3-5次,每次1~2min,3d更换贴压物1次,如耳穴表面皮肤无感染,可连续贴压。
(3)疗程及间隔: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1周。
(4)注意事项:压耳时应注意平压法,禁用搓揉,以免擦破皮肤。嘱咐患者贴压处不要被水淋湿、浸泡。耳郭皮肤红肿者,不宜采用本方法。
4.腧穴注射疗法
(1)药物选择:根据病情选择药物,常用药有普鲁卡因、B族维生素、氯丙嗪、苯巴比妥钠、抗生素和止喘、解痉、止痛药(注射剂)。
(2)操作方法:注射时左手固定耳郭,紧绷局部皮肤,右手将药液缓慢注射于耳穴皮下0.10.3mL,使局部皮肤呈小皮丘状,耳郭有痛、胀、红热等反应,注射完毕以无菌干棉球轻压片刻即可。一般每次选2~3穴,2~3d一次,两耳交替,
(3)疗程与间隔:57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5-7d。
(4)注意事项:选穴不宜过多,须严格消毒,勿用刺激性过强的药物,对于易产生过敏的药物应做皮试。
5.放血法
(1)针具选择:选用26号、0.5寸长的毫针或棱针,特殊治疗可选用小手术刀片等。
(2)操作方法:施术时左手固定耳郭,右手持针具,对准腧穴进行针刺放血治疗。发热、炎症、瘙痒、抽搐等可取耳尖、耳轮放血,一般放血3-10滴,用无菌干棉球吸干即可。顽症、痛症、重症高血压,亦可在耳背沟做耳背静脉割治,一般用划割法,深0.5~1mm,放血1-3mL,然后压迫止血。通常2-3d一次,重者亦可每日1次。耳穴放血往往1~2次即可取效,慢性病则需多次。
(3)疗程与间隔:一般3~7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5d。
(4)注意事项:术前先按摩耳郭,使局部充血,在严密消毒后施术,防止局部感染。术后先用消毒液擦拭,再用无菌干棉球压迫,待完全止血后患者方可离去。治疗深度要掌握好,以不割伤软骨为度。
6.激光照射疗法
(1)器具选择:常用低功率氦氖激光器。
(2)操作方法:开机后,将光导纤维输出的红色光源准治疗腧穴,每穴照射2~5min,每次选用一侧耳,两耳交替,每日1次。
(3)疗程与间隔:5-10次为一疗程,疗程隔3-5d。
(4)注意事项:耳区有炎症时本法尤为适应,因法不受耳郭创面影响,可以继续进行耳穴治疗。照射时应注意保护眼睛,术者、患者均不应直视光源,并应戴防护镜。
7.耳穴磁疗法
(1)器具选择:①磁珠,常用直径为1~3mm,磁场强度为0.02-0.05T(200500)或。1T(00s以上;②磁片,常用直径为3-5mm,磁场强度为0.03-0.05T(30050G)0.1T(1000Gs)以上。
(2)操作方法:
1)贴磁法:磁珠贴敷与压丸法相同,一般每次只贴一耳,5~7d后换贴另一耳,每次磁珠不超过4粒,以免磁场相互干扰。磁片贴敷可采用同名极并置或异名极对置,后者尤适用于对胶布过敏者,一般每次取1~2穴,贴压时间以12h为宜,压力以患者能耐受为度。磁珠或磁片的磁场强大于0.1T时,可用脱脂棉、纱布或棉布衬垫或包裹后置耳穴,以减少直接作用于皮肤所产生的不良反应
2)埋针加磁法:先将皮内针埋入耳穴,然后在针柄上敷以磁珠或磁片并用胶布固定,使磁场通过针体导入耳穴,给予较长时间的刺激。每3-7d更换一次。
3)磁电法:将磁场强度为0.1~0.15T(10001500Gs)并与电针治疗仪导线焊接的磁片贴于耳穴,接通电源,选择适宜频率与电压,每次通电20min,每日1次。
(3)疗程与间隔:一般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5d。
(4)注意事项:耳穴磁疗时,少数患者可出现头晕、乏力、嗜睡、局部灼热、刺痒、起水泡,以及心悸、失眠等不良反应,这多与磁场强度过大、患者耐受力较差等因素有关。一般在取出或换用较小强度的磁珠或磁片后即可消失,亦无后遗症。另外凡平时白细胞总数在4×10/L以下或急危重症患者,以及体质极度虚弱、高热、皮肤溃破者不可使用本法。
【适应证】高血压、多汗症、心律不齐、单纯性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进或减退、哮喘、肺结核、过敏性肠炎、肠功能紊乱、消化不良、传染性肝炎、肝性脑病、风湿性关节炎、肢体麻木、糖尿病、遗尿症、尿崩症、肥胖症、细菌性痢疾、疟疾、偏头痛、面神经炎、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肋间神经炎、坐骨神经痛、末梢神经炎、神经衰弱、症等、阑尾炎、胆囊炎、外科手术后伤口疼痛、骨折、扭伤、挫伤疼痛、落枕、颈椎病、肩周炎、睾丸炎、乳腺炎、盆腔炎、月经不调、绝经期综合征、难产、乳汁不通、小儿遗尿、小儿消化不良、带状疱疹、扁平疣、荨麻疹、急性结膜炎、老视、中耳炎、牙周炎、过敏性鼻炎、扁桃体炎、咽炎等,还可用于戒烟、戒毒、美容、延缓衰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