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窑口大全之——七里镇窑
七里镇瓷窑遗址位于江西省赣州市东南郊4公里处,濒临贡江北岸,接近章江和贡江的交汇处,窑址沿贡江北岸分布长约1.5公里。这里水陆交通便利,瓷土和燃料资源丰富,晚唐创烧以来,延续至宋元,曾鼎盛一时。
所烧产品,种类繁多,釉色丰富,造型秀丽,工艺高超,在省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是江西的五大名窑之一。1959年七里镇窑址已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始烧于晚唐,盛于两宋,终于元。前后延续了三百多年历史。
窑址范围在东西宽约一公里的范围内,有窑址堆积十六处,面积达三千多平方米,是江西省南目前发现的一处规模最大,烧制历史最长的宋元古窑场。
七里镇紧靠贡江,地处丘陵地带,昔日是通向闽、粤的大道。古窑就分布在由西至东的沿坳和七里镇之间的斜坡地带上。原有窑包堆积16处,今仅存14处。最高的郭家岭高达21米。总面积达7000余平方米。整个窑址可分为东区(上窑)、南区(中窑)、西区(下窑)3个地段。东区以乳白、青白釉为主,南区以青釉瓷为主,西区以褐釉瓷为主。
七里镇窑各类瓷器的烧造年代大致可分为如下几个时期:唐末和五代产品有青绿釉和乳白釉瓷。北宋时期青釉瓷停烧,乳白釉瓷继续沿烧并有新的发展和提高。
同时开始烧制青白釉瓷和黑釉瓷。未见白地彩绘瓷、青花瓷和仿龙泉青瓷。有青釉,白釉,影青釉和黑釉等品种。青釉胎质坚细,胎色灰暗,釉呈蟹壳青,有细小开片,带有砂粒。
白釉,影青瓷胎质细腻,火候甚高,叩之声脆;釉厚呈乳白色,釉面光泽晶莹。黑瓷制品较复杂,有黑釉,酱红釉,酱褐釉,茶青釉,黑釉窑变等。
但真正乌黑发亮的黑釉不多,窑兔毫,玳瑁等斑纹也不太成功;胎呈暗红或紫灰色。七里镇窑生产的多为碗、盘、盏、碟、罐、钵、壶等日用器,器体厚重,大多为实圈足,施釉不及底,足部露胎。
从发掘资料看来,砂子岭窑多烧制青绿釉和乳白釉瓷。周屋岭窑多烧制青白釉瓷,应是宋代所建。张家岭窑产品多为黑釉瓷。
这表明七里镇各个窑场产品各有侧重和分工,时代亦有早晚之分,窑场大致是由东向西发展出土遗物 窑址出土大量窑具,其中款铭颇为繁复。款铭以钵、碗、盏、碟坯底去圈足边墙或坯片刻划烧成。可分为姓氏、文记、数码和花押等类别。
姓氏类有:赵小二、陈立、崔十四、张、刘十、吴□、李、好七、封立、木、肖、王、王□□、小田、赵□□、洪立、洪四、本、小本、重、刘立、崔、白又□等。
文记类有:都和□、新祐立、十六、记十、记、生、重、子、大、立、立一、具记、大、法等。
数字类有:壹、三、五、七、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五、十八、十九、廿、廿又、卅、五十、五十八、七十、六二、六五等。
花押类有:宋、凸等。
部分匣钵边沿亦刻有张、甲、米、十、二十、三十一、黄等。
生活用具包括有青釉瓷碗、盏、罐、瓶、炉、壶。乳白和青白釉碗、盏、杯、灯盏、碟、盘、枕、水盂、注壶、注碗、罐、鸟食罐、擂钵、钵、瓶、粉盒。黑釉瓷有壶、钵、罐、瓶、碗、碟、杯、盅、砚、器盖、汤勺等。其中砂子岭、周屋岭以乳白釉、青白釉瓷为主,张家岭以黑釉瓷为主,碗约占出土总数的40%。还出土有部分陶罐、杯、瓶、缸和擂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