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坞 | 让读书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让读书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双休在家,陪孩子写作业,孩子要写一篇《弟子规》读后感,我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引导,就叫他从书架上找几个古代幼学的故事集来参考参考。
看着看着,孩子指着四书让的一段说明文问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什么意思。我仔细与他讲了大半天,孩子摆摆脑袋,告诉我说,不懂,但是他知道,读这书就是需要教育人们有教养。最后孩子自豪地告诉我,读书让人有教养,有教养才叫做有知识,才是有文化。
确实,说了半天,我怎么不知道用教养去与孩子说呢?
所有现在很多人脾气暴躁,话没说两句就要粗言问候,情绪总比逻辑来得快,脾气总比涵养少的多。
这样的人读再多书,也不能算有文化。当然包括我自己,脾气来了,只管说他人,然后说话不文明,爱带脏话。是得改改了,否则家里一堆书,于我只是摆设。
其实,我还是算爱看书的人,每年网上购买的书有几十册,自己一直告诉自己,十天不看书,相当于十天白活着,书还是要看的。走不近别人的生活,走近自己的内心世界,也是一种美与自在。
就这样,我差不多每天午饭后上班前的一个多小时里,坐在阳台上晒着太阳读会儿书,还是很惬意的好时光:一个人、一杯茶、一本书、一身阳光。
没想到,今天我才发现,读了这么多书,却是一个没有文化的人。古人读书最重要的一条是修身,只有修身之后,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说君子像玉石一样温润,光华内敛,不刺眼,不炫耀,谦和守下,不咄咄逼人,这就是修养。
古如作家梁晓声说:
根植于内心的修养;
无需提醒的自觉;
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
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这应当就是文化的根本。
借这个空当,我翻开码放整齐的那些书,发现太多的多少没看完。
时下,微信成为了生活的重要工具:社交联系朋友,吐槽生活,查看领导安排的工作,老师布置的孩子家庭作业……当然,用手机读时评性的文章,已经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快餐阅读让我把纸质读物束之高阁。不知道什么开始,手机的阅读能让自己这么有了阅读的喜悦感,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一大快事。
从孩子学习的角度上来说,现代人读书是学知识,只要分数高,啥都不重要。然而我购买的这些些书,要不是给人们呈现一种生活方式,要不是让人读到一种生活的态度以及思考的乐趣。特别有一些哲学性质的,一些理论学的,这些书传达一种思考的方式,一种处世的原则,一种待人的忧伤,读这样的书,让人们的乐趣是因为,书中的很多观点跟坚难地生活着的人们的心中所想、多年来所奉行的理念会一模一样!还有更多的思想观点如同在混沌蒙昧中突然有手电筒的光照进来,某一处景物一下就清晰了,让人有豁然开朗的感觉,这种感觉当然非常好。
所以,人读很多书,和有文化之间,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有的人,读了很多书,也不见得有什么文化,有的人,没读什么书,也会具有非凡的气度和修为。所以,有文化,并不是单纯读了多少书,去过多少地方,经历过多少故事,也不是有多高的学历。
与孩子有这样的相同的观点与认识后,我心潮澎湃,极力推荐儿子读一堆我也没有看过的书。我希望他活得快乐,更希望他多一些思考,能享受到思考的乐趣,至于思考的是人生、是社会、是艺术还是学术,不重要。个人的自由,其实很大程度上在思想的自由。或许,我的这些书,正是孩子所需要的,或许,我应当变成小孩,然后把手头的书,细细读读,思考思考。
让我渐渐变小,重新长大,让读书成为生活的一分部。2017年,我还艰能突破20本么?曾经的读书速度和热情,会陪着孩子与慢慢变成小孩子的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