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糕点是中华面食的精粹,这么多糕点你都吃过哪些?
提到北京糕点,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京八件”。“京八件”是由清朝御膳房始创的八种形状、口味不同的糕点,最初只出现在皇室王族祭祀、典礼的供桌上,撤下供桌后,众人方能分而食之。这些糕点后来从宫廷传至民间,因其外观精致、用料考究,口感香甜细腻且绵软,同时含有丰富的文化底蕴,而风靡一时,成为北京人走亲串友时必不可少的伴手礼。有“华人谈吃第一人”之称的唐鲁孙曾在《北平的甜食》里,对“京八件”有过这样的描述:“据说饽饽铺(饽饽铺即糕点铺,饽饽是满语,即面点的意思)粗细点心大小八件,早先有一百二三十种之多。北平人出远门,给亲戚朋友带点儿礼物,北平甜点心总是少不了的土产。”
枣花酥
“京八件”在当时的受欢迎程度,由此可见一斑。但作家梁实秋却不以为然,他在《雅舍谈吃》中说:“有人艳羡北平的'大八件’'小八件’,实在令人难以苟同。所谓大八件无非是油糕、蓼花、大自来红、自来白等等,小八件不外是鸡油饼、卷酥、绿豆糕、槽糕之类。自来红、自来白乃是中秋上供的月饼,馅子里面有些冰糖,硬邦邦的,大概只宜于给兔儿爷吃。蓼花甜死人!绿豆糕噎死人……”梁实秋先生大抵是不好此道,觉得它们不是能“甜死人”,就是能“噎死人”。但众口难调,不同的人口味亦大相径庭,即便是国宝级大师做出来的面点,也很难保证人人都赞不绝口。但从二者的口中可以得知,早年的“京八件”确实很受大众喜欢,而且那时的“京八件”有大八件和小八件之分,与如今的“京八件”并不一致,如今市面上能买到的“京八件”一般包括福饼、禄饼、寿饼、喜饼,以及象征财富的银锭饼、取谐音“吉庆有余”的鸡油饼、有早生贵子寓意的枣花饼,还有做成书卷样子、代表状元及第的卷酥饼,皆含有美好的祝愿。
宫廷奶饽饽
除了大八件、小八件,还有细八件、酥皮八件、酒皮大八件、酒皮小八件、酒皮细八件、奶皮小八件……版本之多,也是让人眼花缭乱。当然,北京糕点还有很多,除了以“京八件”为代表的重油轻糖的酥点类,还有红月饼、白月饼,以及名声在外的芝麻烧饼、豌豆黄等,都是京城必吃糕点。天津距离北京仅一百多里,受京派糕点的影响较大。据说,清末宣统皇帝退位以后,随着王朝更替,部分宫廷糕点师傅随流亡贵族来到天津,宫廷糕点由此在天津也得以继承、发展,形成了津派糕点。而且在京八件的基础上发展出了“津八件”,主要以山楂、玫瑰、青梅、白糖、豆沙、枣泥、椒盐、葡萄干八种馅心做成糕点。
驴打滚
除了宫廷糕点,像驴打滚、萨其马等传统小吃,在北京、天津一带也都很盛行,你大可以找一个午后的闲暇时间,在家亲手制作一番,再沏上一壶清茶,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