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浙江针灸名家临证精要(一)
当代浙江针灸名家临证精要(一)
浙江自古人杰地灵,名医辈出。古有朱丹溪、张景岳等名家,今有何任国医大师等名医。浙江针灸则有著《针灸大成》之杨继洲、《针灸聚英发挥》之高武、《针灸大全》之徐凤,以及曾徙居于浙江的元代著名医家滑寿(著有《十四经发挥》)等,近代更有针灸名家汇聚于此,浙江针灸名家在中医针灸学术发展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在参阅部分他人总结的基础上较全面地整理总结楼百层、高镇五、阮少南、盛燮荪、罗诗荣等5位当代浙江省针灸名家的临证经验之精要,以赐后学。
01楼百层临证精要
1.1讲究手法,发挥针灸经旨:楼氏学宗《内经》、《难经》及元明诸家,注重实践,师古不泥,对各种针刺手法,分析归纳,颇多创见。楼氏强调押、刺手必须配合默契。各种针刺补泻手法,均必须在得气的基础上运用,对现今常用的针刺补泻手法,楼氏认为,提插补泻重在调整营卫、内外、阴阳之气,在取躯干部脏腑体表穴位时,多用此法。捻转补泻法是以通调经脉气血而立法,多适用于四肢部穴位。楼氏提出,平补平泻法以诱导邪气外出,导引正气恢复的导气法为立法依据,适用于虚实不太显著或虚实兼有的病证,以及机体一时性气血紊乱所致的疾病。
1.2崇尚实践,注重气至病所:楼氏指出,要提高针刺疗效除必须掌握正确辨证、取穴和熟练运用针刺补泻手法等环节外,尚应重视针刺感传,掌握“气至病所”。
楼氏认为,欲掌握针刺感传,气至病所,必须谙熟定穴位置、针尖方向和针刺深度这三大要领,并在临床中反复实践,才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
1.3取穴少精,治宜活法随变:楼氏认为:针灸治病的取效与否,不在取穴多少,贵乎辨证精确,选穴中綮。
楼氏在长期临床实践中,积累了的丰富辨证配穴经验总体原则是配穴有度,简明扼要,主要是以局部与远道取穴相结合,采用多经配穴,其处方结构严谨。如用关元、肾俞、三阴交专治泌尿、生殖器疾患;神门、合谷、风池治疗失眠、头痛诸症等。楼氏认为留针温针,贵在得宜。留针的应用主要有二:其一是在针刺未能得气时留针以催候经气之到来,即《素问·离合真邪论》所言“静以久留,以气至为故”。其二是在调气的基础上结合留针,旨在助阳胜寒,治疗一切阴寒之证,即《灵枢·经脉》所说的“寒则留之”。温针是针对风寒湿痹的一种有效辅助治法,但应详审病机,明辨寒热,不宜盲日滥用,否则反无益而有弊。同时,楼氏十分赞同明代高武氏关于“针、灸、药因病而施”的主张,提出医者除疾济人,不仅要会针、会灸,亦要善于处方用药。其本人在临证之际,或用针,或用灸,或用药,或彼此配合治疗,广开治路,冀获卓效。
02高镇五临证精要
2.1重针刺徐疾补泻:高氏重视针灸补泻主要表现在重疾徐补泻,他认为振奋正气,祛除邪气,全凭疾徐手法之功。对久病多虚的慢性内脏疾炳,如果施以重而难受的针法,针治数次后,会使病人耗气,感觉疲乏,产生惰性反应,且往往患者不易坚持治疗,这对针灸疗效不利。而实证是邪盛,属急者多,急则治标,泻邪务求迅速,不能让邪久留体内,留久则必伤正,后患无穷。高氏临床擅用疾徐补气,在操作手法也有独到之处。
2.2善用温针灸:高氏重针善灸,尤推崇其有针刺、温灸双重作用的温针灸。通过大量的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他提出:毫针的金属原料、粗细不同,温针灸时针体温度的高低、上升速度、持续时间不同;艾柱的大小、松紧、壮数、装法、气候温度与温针灸也均有关系。温针灸时只有在刺人皮部或皮下组织的针体温度高于皮部或皮下组织的温度时,才能起到温针炎作用。
2.3治脏腑病选俞、募、原、络、合、郄穴:高氏认为针灸治疗痿痹诸痛,虽疗效良好,又是针灸科之基础疾病,但不少屡经药物治疗无效的内脏病,他认为当推俞、募、原、络、合、郄为优。高氏在配穴方面是灵活多样的,既用俞募、原络配穴法,也有以俞合、募合、原合、俞原、募原、络郄等相配者,因病制宜。在后期,高氏则常用华佗夹脊穴治疗内脏疾病。
2.4辨证分经治心律失常:高氏运用针灸治疗心律失常,既重脏腑辨证,又重经络辨证;既重视每条经络循行分布联系脏腑器官的内容,亦重视每一脏腑器官分布的经络情况。例如心律失常,中医辨证病位在心、心包及其所属经络,可分心气虚、心阴虚、心脉痹阻、心阳虚衰等型。针灸处方常选心、心包经及俞募穴为主但从经络学说分析,除心、心包经及其表里配偶与之有联系外,还有脾经“注心中”,肾经“络心”,肝经“贯心”,督脉“上贯心”等等,故有心肾同病、心脾同病、心肝同病等。因此高氏治心律失常,很重视辨证与分经选穴。
03阮少南临证精要
3.1衷中参西,辨证论治:阮氏善用现代医学之检测手段来明确诊断,随后以四诊、八纲进行综合分析,辨别病因、病性、病位及邪正盛衰的关系,从而作出正确的辨证,然后确定其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针灸作为外治法的一种形式,既能用于经络病的防治,也能用于脏腑病的治疗,因此,在取穴上也要强调配伍,做到辨证用穴。
3.2善用督脉,充髓补脑:阮氏善用督脉治疗本经疾病,认为老年性痴呆、小儿大脑发育不全、小儿多动症、癫痫等病症,都为脑髓不足,故取百会、风府、大椎、崇骨、四神聪等穴以调整气血,充盛脑髓。他还善用督脉治疗本经之外的各种内科疾病,主要用督脉之经适当配合膀胱经穴调整五脏六腑之功能。如呼吸系统疾病取身柱、灵台、肺俞;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取命门、阳关、肾俞、气海俞;心血管疾病取神道、百会、心俞;神经系统疾病取百会、大椎、四神聪、印堂等。治狞风湿性疾病,他独具匠心地运用督脉之人中、百会、大椎、风府等,取得明显疗效。
3.3针药并重,相得益彰:阮老善针善药,强调针灸中药并重,双管齐下,在治疗疑难杂病中尤强调针灸与中药相结合,不可偏废,认为汤液与针灸法异而理同。特别崇尚孙思邀有关“良医之首”乃“汤药攻其内,针灸攻其外”之说,因而认为《内经》、《针灸甲乙经》、《针灸大成》为针家所必读,但《伤寒论》、《金匮要略》以及后世医家方书也应一一揣摩,才能治重病、起沉疴。
3.4重视刺法,补泻分明:针刺手法是疾病取效之关键。观阮氏针术,轻松自然,进针时神情专注,多用单手进针,以右手拇指、食指持针,根据针之长短,灵活应用中、无名指及小指定穴,切位、压手、迅速破皮进针。将点穴、压手、破进针一连串动作揉合在一起,持针之手实而腕力虚运针有“手如握虎”之力,运力于指,力达指尖,沿针透力,力至神至,气随神生。临床中,他根据病性之寒热、体质之强弱、肌肉之厚薄、正气之盛衰、节气之变化、病位之深浅等来确定针具的粗细、长短,灵活地应用迎随、提插、徐疾等补泻方法。掌握恰当的刺激量和针刺度,该泻就泻,该补就补,施术恰到好处。
他尤其重视辨针下之气而施补泻手法之功夫。他常谓:“治病必先辨证审因,按照古训酌思,师古而不泥古,综合分析,辨别标本,灵活化裁,庶不致刻舟求剑之误,且可不断扩大治疗范围,提高临床疗效。”
04盛燮荪临证精要
4.1针非小道,学贵沉潜:盛氏在针灸学术上兼收南派温针、艾灸和北派注重手法的特点,善用透穴针法与飞经走气手法,临证取穴简要,补泻分明。他认为传统针刺手法强调意、气、力相合,医家应多练指力、腕力、臂力,施诊时方能得心应手,并提出“针刺有先后次序”、“上补下泻”等学术观点。他系统地归纳了刺法手法、浅刺针法、透穴针法等方法,如持针有3种、进针有6法、行针有26种等针刺基本手法,浅刺有5种常用手法和7种形式,认为透针刺法是属于毫针深刺之法。
4.2刺法传真,手法改良:盛氏在长期的针灸临床中,除熟练运用传统的刺法和补泻手法外,根据前人口授相传,结合自身的针刺操作体会,改良了补法与泻法,创立了“顶法”又名“叉法”,“缠法”又名“转法”,“串法又名“穿法”,“截法”又名“撅法”,“担法”又名“提法”。
4.3创立骨边刺法:骨边刺法,是盛燮荪主任中医师在临床中常用的一种针刺方法,对于疼痛性病症的镇痛作用即时疗效十分明显。盛氏认为腧穴不是一个点而是面,由于腧穴分布的位置不同,穴点所在的深浅大小各异。骨边刺法首先要选定骨边穴。所称“骨边穴”并非某一穴名而是泛指在辨证取穴的前提下,以利于施行针法,最能刺向骨边的位置,选取某一经穴、奇穴或经验穴。总结出具体的选穴方法,如在同一经脉中选取“骨边穴”;根据同一经脉腧穴有其共性的一面,取主治作用相同的骨边穴;取常规穴而变通进针点。针刺骨边穴法是刺法与腧穴密切结合的一种针法,为便于刺达骨边,因此在按标准取穴时,还需适当变通进针点;选优于经穴的奇穴,在循经取穴时常有一些与本经穴相邻近的奇穴,往往也因刺法的需要而有此变异。他认为刺骨边针法针感较强且易于远传,即时效应也较明显。
05罗诗荣临证精要
5.1类风湿从督肾证治,擅用“铺灸”疗法:罗氏认为类风关具有关节肿痛、畸形、僵化、挛缩等骨质受损之特点,且病程长,疼痛甚,遇劳易反复发作等有别于般痹证的临床特征,肾虚正衰、督脉空虚,寒湿深侵筋骨,脉络痹阻,导致骨质受损,骨节畸形,筋脉挛缩是其主要病机所在,提出应以补肾壮督、温阳蠲痹为其治本之大法。罗氏首推“铺灸”疗法治疗本病,认为此法具有灸穴面广,艾柱大,火力宏,温通力强之特长,非一般针法灸法所比。其灸穴督脉,又是阳脉之纲。“铺灸”用大蒜解毒散寒消肿,肉桂丁香温阳壮督,借麝香、斑蝥芳香走窜,透骨通络散结之力,通过铺灸的温和持久火气的逐步渗(深)透,经督脉经络的传导,温肾壮督,强壮真元,提高了机体的抗病能力。
5.2善用“五输”“原”穴:罗氏从随师学习针灸始起就熟背“五输”“原”穴,领悟“五输”“原”穴之要义,临证五十余年,善用“五输”“原”穴治疗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如常运用肺经原穴太渊治疗咳喘、咯血,用心经原穴神门大陵治疗心悸怔忡、失眠,用肝经原穴太冲治疗胁痛、腹胀及肝阳上亢等等。罗氏认为针灸取穴能运用好“五输”穴及“原”穴,能达到取穴少而精,经气激发运行快,既方便安全又确实有效。
5.3重治神、得气、守气:罗诗荣崇尚清代名家李守先“难不在穴,在手法耳”的中肯之言,临证施治中,重视治神,强调术者首先要守神。其次,罗氏认为针刺时除之效,得气为要,因为在针刺时常运用捻转提插导气。
而重捻转提插联用,是罗氏补泻手法的又一特长。罗氏在针剌时除重视治神、导气、得气三步曲外,最后强调以候气、守气来提高针刺疗效。认为治疗一些慢性痼疾,非浅刺疾出所能取效,应注重于患者得气后留针守气,才能取得较佳疗效5.4妙用温灸:罗氏常对一些疑难杂症运用其温和艾灸治疗而取得较好疗效。其中有麦粒灸治带状疱疹,雷火针灸治面瘫,化脓灸治哮喘。创制出“棒香无烟灸”,有辛温芳香、功专窜透、无味无烟、止痛力强等特点,常用于治疗风寒湿痹病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