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泻心汤,调节身体阴阳平衡

你有没有这样的症状:动不动就上火、脸上长痘痘、口腔溃疡、喉咙痛、眼干眼涩、牙龈出血、流鼻血,或者是:大便不成形、便溏、腰膝酸冷、手脚冰凉、尿频、甚至宫寒、痛经……

这就是由于中焦不通、阴盛于下、虚阳上浮导致的一系列症状。

1.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症状?

因为上面动得太多:眼睛老在动,看手机、玩游戏;嘴巴老在动,吃各种各样的垃圾食品,喝各种各样的冰镇饮料;脑子老在动,各种强迫症、各种选择困难等等。唯独不动的就是下半身,老坐着。上面动的太多,血不足,气有余,便是火,这火本来可以引到下面,温暖我们的手脚,但由于久坐与饮食的原因中焦脾胃不通了,火被阻挡了,于是出现了这种症状。

2.那这种症状到底怎么调理?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里给了我们思路:打通我们的中焦脾胃,再把上面的火往下引,这样上下对流,自然就全身通畅了。这就是

甘草泻心汤

材料:炙甘草15克、黄芩9克、干姜9克、半夏9克、大枣12枚(擘开) 、黄连5克。

做法:以上六味,以水2升,煮取1.2升,去滓,再煎取600毫升。温服200毫升,一日三次。

温馨提示:
煎药时一定要煮后去掉药渣,把汤液倒出来再煮。一定要遵循张仲景的思路,这样方子中的药物才可以寒热并行,攻补同施,以达到最大的药效。
张仲景药方的分析

甘草泻心汤是以甘草干姜汤为核心,是从半夏泻心汤重用甘草衍化过来的,所以甘草泻心汤治狐惑病的关键药物就是甘草,重用甘草。

这个方子有升有降,有守有攻,有温药也有凉药。因此用张仲景原方原量,我们可以作为一个标兵,是用药安全的一个量。当然张仲景的量相对我们现在的用量是比较大,但可以作为我们的参考。如果病人烦的症状比较明显,或者热的症状比较明显,黄连可以加重,用到10g、15g。干姜一般用5g就可以了,如果病人分泌物是比较清的,那就可以加重一点。

甘草泻心汤

《伤寒论》

[组成]

甘草12克   (炙) 黄芩9克    干姜9克   半夏9克(洗)   大枣12枚(擘)   黄连3克 。

六味药,以水2升,煮取1.2升,去滓,再煎取600毫升。温服200毫升,一日三次。

[功用] 益气和胃,消痞止呕。

[功效主治]

伤寒痞证,胃气虚弱,腹中雷鸣,下利,水谷不化,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常用于治疗口腔糜烂,急慢性胃肠炎,狐惑病(白塞氏综合症),痤疮,毛嚢炎,阴部口糜,慢性泄泻,胃虚便秘等。

[经验]

1.急性胃肠炎:用本方不予加减,只按比例加重其剂量;甘草60g,干姜45g,大枣30g(去核),黄连15g(捣),半夏10Og,黄芩45g,共治疗60例急性胃肠炎。其中未经西药治疗者49例,经西医治疗无效者11例;病程最短者4小时,最长者15天。全部用本方治愈。其中服1剂而愈者8例,2剂而愈者23例,3剂而愈者18例,4剂而愈者忘例,5剂而愈者6例。

2.狐惑:郭某某,女,36岁,口腔及外阴溃疡半年,在某医院确诊为口、眼、生殖器综合征,曾用激素治疗,效果不好。据其脉症,诊为狐惑病,采用甘草泻心汤加味,方用:生甘草30g,党参18g,生姜6g,干姜3g,半夏12g,黄连6g,黄芩9g,大枣7枚,生地30g,水煎服12剂。另用生甘草12g,苦参12g,4剂煎水,外洗阴部。复诊时口腔及外阴溃疡已基本愈合,仍按前方再服14剂,外洗方4剂,患者未再复诊。

3.慢性泄泻:刘某某,男,36岁。1979年10月23日初诊。4年前因伤食引起腹泻,治后获愈。但遇进食稍多或略进油腻即复发。发时脘腹胀闷,肠鸣漉漉,大便稀溏,挟有不消化物或粘液,日2-3次;并有心悸,失眠,眩晕,脉沉细,舌苔白而微腻,腹平软,脐周轻度压痛。予甘草泻心汤加白术、厚朴。服3剂,大便成形,纳增,睡眠转佳,尚有肠鸣,心悸。原方去厚朴加桂枝,续服6剂,大便正常。23个月后随访,未复发。使用此法治疗22例慢性泄泻,均获较好效果。其病程有自5个月-6年,1-3年为多,计15例。治后18例症状消失未再复发,2例半年后出现反复,2例无效。

4.胃虚便秘:郭某,女,21岁。主诉:便坚难解,4-5日一行,已5-6年,每次均需用通便药,大便仍燥结如羊粪;心下痞塞不通,不知饥,不欲食,夜寐欠安,口不渴,小便正常;舌淡红,苔薄白根微黄,脉滑。遂投甘草泻心汤。炙甘草12g,半夏10g,干姜5g,川连3g(冲服),黄芩10g,党参12g,大枣10枚。5剂,水煎服。药后大便畅通,肠鸣增多。再予5剂,大便通畅,纳增,心下痞塞除,诸症悉愈。

5.白塞氏综合症:作者根据该病以口腔溃疡、前阴或肛门溃疡、发冷发热、皮肤损害等主要症状,认为即是《金匮》狐惑病。用本方治疗60例,均有效。其加减为:不欲食,加佩兰;咽喉溃疡,加升麻、犀角;口渴,去半夏,加花粉;目赤,加赤芍、夜明砂;口鼻气热,加石膏,知母;胸胁满痛,加柴胡;湿偏盛者,加赤苓、木通;热偏盛者,以生姜易干姜;便秘,加酒制大黄;五心烦热,加胡黄连。同时用《金匮》苦参汤外洗,雄黄散烧熏肛门。

6.口腔糜烂:陈某某,男,48岁,农民。口舌糜烂已20余天,尿赤,脉洪数,予导赤散2剂无效,大便3日未解,于原方加凉膈散2剂。大便解,口舌糜烂遂愈。半月后复发,症状较前为剧,舌红绛,边有脓疮,尿黄。先后用二冬甘露饮、六味地黄汤加肉桂均无效。出现满唇白腐,舌脓疮增多,不能食咸味,以食冷粥充饥,口内灼热干痛,喜用冷水漱口。于是因思日人《橘窗书影》所载口糜烂治验二则,认为本证属胃中不和所致,用甘草泻心汤。炙甘草12g,干姜5g,半夏、黄芩、党参各9g,川连6g,大枣6枚,2剂。药后口内灼热糜烂减轻,已不须漱水,仍予原方2剂而愈。

7.湿疹: 赵某,女,62岁。2010年3月9日初诊。述其全身散在红丘疹、瘙痒反复发作3年余。经中西药内服、外涂(不详)虽痒减而丘疹未消,且停药又痒。刻诊:全身散在暗红色丘疹,以躯干、双下肢较密,双小腿外侧皮肤增厚粗糙,抓痕条条,瘙痒剧烈,夜不能寐,伴口不渴,喜热饮,溲清,便溏。舌质暗,苔白腻微黄,脉弦滑。诊为慢性湿疹。证属脾阳中虚,湿热内蕴。方选甘草泻心汤合理中汤加苦参、白鲜皮。药用:甘草(中药配方颗粒,相当于饮片剂量,以下病例均同)、半夏各18克,黄连6克,党参20克,白术、干姜各9克,黄芩、大枣、苦参、白鲜皮各10克。5剂,日1剂,开水冲泡后2次分服。外用苦参、黄柏适量,开水调糊外涂,日1次。3月16日二诊:药后瘙痒减轻,夜间能眠。守法守方继用,5剂,服法同前,外用药同前。3月23日三诊:药后皮疹大部分消失,唯双小腿处肥厚、粗糙未见好转,守方加红花12克,乌梢蛇20克,5剂。另用三棱、莪术各30克,开水冲泡外洗,日1次。至5月8日,共服药48剂,瘙痒消失,皮肤洁净,留有色素沉着而告愈。1年后随访未复发。

8.瘾疹 陈某,男,16岁。2010年10月8日初诊。述其全身起扁平疙瘩,瘙痒,随起随消,反复发作年余。每遇阴雨天发作较多,发时伴腹痛、呕吐、泄泻,经用西药(抗组胺药,止泻药等)后症状缓解,但移时又发,痛苦殊深。2月前因阴雨连绵,常淋湿衣服引起发作,时轻时重,服西药及输液不能控制。刻诊:全身散在红色扁平疙瘩,双下肢较多,瘙痒难忍。伴腹痛阵作,恶心呕吐,大便稀溏,日3~4次,困倦、乏力。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诊为瘾疹,证属脾胃虚寒,湿热蕴表。方选甘草泻心汤化裁,药用炙甘草、干姜、半夏各18克,党参、白芍各20克,黄连6克,炒白术30克,黄芩、浮萍、苏叶各10克。5剂,日1剂,开水冲泡,2次口服。另用苦参、白鲜皮各100克,开水冲泡后外洗,日1次。10月14日二诊:药后瘙痒减,腹痛轻,呕泄止,皮损少。外洗药停用,守方继服5剂。10月22日三诊:药后腹痛消,瘙痒止,仍有个别皮损偶尔出现。守上方去白芍,加蝉蜕10克,炒白术易为生白术12克,干姜减为9克,再取10剂,以巩固疗效。后因他病来诊,言其停药半年,一直未发。

9.脚湿气

王某,女,26岁。2010年8月6日初诊。述其双足趾缝有散在水疱,瘙痒,有时破溃流水,至冬则干裂、疼痛,已6年余,经涂达克宁、派瑞松等多种药膏,只能暂时止痒。查:双足趾间潮湿,皮肤浸渍发白,有散在粟米大水疱,右足3、4趾间糜烂渗液,左足弓一约3㎝×3㎝的成群水疱,瘙痒难忍。舌质淡,苔白腻,脉沉滑。诊为脚湿气,证属湿热下注所致。治宜清热解毒,利湿止痒,方选甘草泻心汤合五苓散化裁,药用甘草、干姜、半夏各18克,党参20克,桂枝、黄连各6克,白术、茯苓、猪苓各10克,黄芩、泽泻、白鲜皮、川牛膝各20克。5剂,日1剂,开水冲泡后2次分服。外用大黄、黄连、黄芩各30克,开水调为糊状涂于水疱处,渗烂处用8层纱布将上药糊加凉开水稀释后湿敷,日3次。8月12日复诊:渗液减少,水疱干枯,瘙痒减轻。守上法上方继用5剂,服法同前。8月19日三诊:瘙痒、水疱渗液消失,糜烂面缩小1/2。守上方去黄芩、白鲜皮、猪苓,加薏苡仁30克,5剂,服法同前。糜烂处用血竭、黄连各3克,开水调糊外涂。其他外用药停用。至9月18日,共服药28剂,糜烂面愈合,皮肤洁净而告愈。1年后随访未复发。

各家论述:

1.《古方选注》:甘草泻心,非泻结热,因胃虚不能调剂上下,致水寒上逆,火热不得下降,结为痞。故君以甘草、大枣和胃之阴,干姜、半夏启胃之阳,坐镇下焦客气,使不上逆;仍用芩、连,将已逆为痞之气轻轻泻却,而痞乃成泰矣。

2.《医宗金鉴》:方以甘草命名者,取和缓之意。用甘草、大枣之甘温,补中缓急,治痞之益甚;半夏之辛,破客逆之上从;芩、连泻阳陷之痞热,干姜散阴凝之痞寒。缓急破逆,泻痞寒热,备乎其治矣。

3.《金匮要略释义》:湿热肝火生虫而为狐惑证,故宜清湿热,平肝火;由于虫交乱于胃中,又当保胃气,因人以胃气为本,故选用甘草泻心汤。君甘草以保胃气;连、芩泻心火,去湿热。虫疾之来也非一日,其脏必虚,卧起不安,知心神欠宁,故用人参补脏阴,安心神;大枣以和脾胃;用姜、夏者,虫得辛则伏也。

交易担保 五味康品 阳气若足千年寿 小程序

(0)

相关推荐

  • 一文讲透(五泻心汤)-中焦脾胃病常用方

    泻心汤来源于伤寒论,是治疗脾胃,胃肠疾病常用方,如辩证准确,效如桴鼓. 1.半夏泻心汤 组方:半夏.黄芩.黄连.干姜.党参.炙甘草.大枣. 2.生姜泻心汤 组方:生姜.半夏.黄芩.黄连.干姜.党参.炙 ...

  • 【中医治疗上热下寒的经方都有哪些?】

    【中医治疗上热下寒的经方都有哪些?】

  •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七六)临证谈半夏泻心汤

    <伤寒论>第359条:伤寒,本自寒下,医复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若食入口即吐者,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主之. 干姜.黄连.黄芩.人参各三两. 这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是取了半夏泻心汤里的四味药, ...

  • 上半身发热,下半身冰冷被张仲景的方子搞定了。

    我们这个时代有一种病,很流行,十个人当中九个人都有,这种病叫上热下寒.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症状?因为上面动得太多:眼睛老在动,看手机.玩游戏:嘴巴老在动,吃各种各样的垃圾食品,喝各种各样的冰镇饮料:脑子 ...

  • 黄芩人参汤

    (又名六物黄芩汤)     [人参(三两)   半夏(半升)   甘草(二两炙)    干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黄芩(三两)  桂枝(一两)]     <伤寒论>条文:&l ...

  • 伤寒论中“泻心汤类”方组归类并用总结

    大黄黄连泻心汤 方组:大黄二两 黄连一两 方用: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 附子泻心汤 方组:大黄二两 黄连一两 黄芩一两 附子二枚炮 去皮 破 另煎取汁 方用:心下痞而恶寒汗出阳不固表者 生姜泻心 ...

  • 泻心汤20210303

    ​泻心汤20210302 ♥半夏泻心汤: 半夏4黄芩黄连3人参3干姜3甘草3大枣, ♥十枣汤:芫花,甘遂,大戟,等分. ♥大黄黄连泻心汤, ♥附子泻心汤:附子2,大黄2黄芩1黄连1 ♥五苓散:桂枝,白 ...

  • 中医教您如何调节身体阴阳平衡

    阴阳平衡就是阴阳双方的消长转化保持协调,既不过分也不偏衰,呈现着一种协调的状态.阴阳平衡则人健康.有神;阴阳失衡的人就会患病.早衰,甚至死亡. 人体的生命是由于阴阳运动.阴阳气化所产生,凡是向阳光的. ...

  • 17个经络疗法,调节人体阴阳平衡,你都知道吗?

    人体的经络就像线路,脏腑就像灯泡,穴位就是连接线路与灯泡的开关,它影响着身体的气血运行与能量流通. 如果我们能够长期正确刺激穴位,就能轻松地防治一些慢性病.穴位就是"中药",经络就 ...

  • 打坐的秘密,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让身体阴阳平衡

    谈论起打坐很多人认为它过于神秘,因为它仅仅通过简单的姿势就能够让人达到身体强健的目的,这让人们难以理解. 这是因为打坐的过程之中,无论是身体还是思想,都能够静了下来,一些烦恼得到解除,这个时候身体构成 ...

  • 身体阴阳平衡和十二大经络图示详解

    五行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五行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相生,含有互相滋生,促进助长的意思. 相克,含有互相制约.克制和抑制的意思. 十二经脉是 经络系 ...

  • 17个经络疗法,调节人体阴阳平衡

    优质公众号推荐: 董氏奇穴古法针灸 中医药界的精品微信号,中医经典传承 关注 古医经方 中医经方大全,每日免费分享经方 关注 人体的经络就像线路,脏腑就像灯泡,穴位就是连接线路与灯泡的开关,它影响着身 ...

  • 喝药茶可以调节人体阴阳平衡

    中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茶文化作为我国独特的本土文化,至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药茶文化却被近代人遗忘了.为什么我非常提倡药茶来调理亚健康.慢性病呢?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 符合人体的阴阳变化规律:大家 ...

  • 7个经络调理穴位,调节人体阴阳平衡,你都知道吗?

    人体的经络就像线路,脏腑就像灯泡,穴位就是连接线路与灯泡的开关,它影响着身体的气血运行与能量流通.穴位就是"中药",经络就是大药库,经常拍打穴位.尽量用人体大药库自己的" ...

  • 28分钟养生拍打保健操,全方位拍打调节身体阴阳虚实

    28分钟养生拍打保健操,全方位拍打调节身体阴阳虚实

  • 17个经络疗法,调节人体阴阳平衡,你都知道吗?#related

    ​​人体的经络就像线路,脏腑就像灯泡,穴位就是连接线路与灯泡的开关,它影响着身体的气血运行与能量流通. 如果我们能够长期正确刺激穴位,就能轻松地防治一些慢性病.穴位就是"中药",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