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惑除苦(22)平等待人,恭敬从事 ⑤
解惑除苦(22)平等待人,恭敬从事 ⑤
梅兰芳与齐白石两位艺术大师的友谊一直维持到终生,为后人所景仰。这里既没有市侩的势利眼,也没有文人“相轻”的陋习,堪称平等待人、平等相处的典范,也只有交往双方处于平等的地位,才可能有真正成功的交往,由此换得真诚的友谊。
佛说:众生平等。对人恭敬,就是在庄严你自己。人与人之间本无高低贵贱之分,无论我们担任什么职务,从事何种工作,取得何种成就,都是社会的分工,都不应该以此去傲视别人。谁不是沧海一粟呢?能够正视自己的这种渺小的人,会虚怀若谷,谦虚谨慎,从而才有更严格的要求与更高的追求,人生才能达到新的高度。
(摘自《同佛陀谈心》教你做人的102个真理 李煜觉编著)
知苦·离苦 ③
问:一无所有时曾苦苦追求,可拥有后还是空虚,该怎么办?
答:关键不在于我们拥有什么,而在于有什么样的心态。对于心灵健康的人来说,一无所有时能安贫乐道,应有尽有时也能不为所缚。如果不能把心态调整到位,贫穷时固然痛苦,富有之后还是会有这样、那样的痛苦。所以,佛陀告诉我们,寻找自己,远比追求外在物质更重要。
(摘自《问道》与济群法师面对面)
放下名利就不会累了
一个富翁觉得生活中没有快乐,于是,他背上许多金银财宝,决定到外面去寻找。可是,他踏遍千山万水,到头来还是一无所获。他沮丧地问过路的樵夫,去哪才能找到快乐。樵夫放下沉甸甸的柴草,擦着汗水,笑着说:“快乐还用去找吗?我一放下柴草就觉得快乐。”这位富翁如醍醐灌顶,自己天天背着沉重的财宝,时时刻刻害怕遭到抢劫,当然就不会快乐。后来,他每到一地,就把财宝分一些给穷人,看到财物越来越少,他反而感觉心情越来越轻松,自己终于找到了快乐。
我们今天嘲笑这位富翁不知道如何得到快乐,其实,细细琢磨,我们又何尝不是呢?太大的社会压力、太快的生活节奏,让我们无形中就陷入了追求名利的漩涡之中。为了利益,不惜你争我夺,这就像一条缰索把我们紧紧捆住。而我们还总叫嚷着“活着真累!太不快乐!”。于是,总换着花样为自己找所谓的“快乐”。敢问,背负着太多的尔虞我诈、追名逐利、你争我夺,怎么能真正从内心获得快乐呢?
因此,学着放弃一些无谓的东西吧,功名利禄转眼可能就变作土,与其背着这些包袱生活,不如轻装上阵。这样,没有了负累,你就不用再为它而心事重重、阴霾不开,你会挺起胸、抬起头,有充裕的时间欣赏人生的风景。此时你会发现,生活中真正滋润心田的不是权、钱、利,而是一份难得的心境——快乐。
从今天起,就从心头卸下沉重的担子吧,这将成为你的一味开心果、一道欢喜禅。没有物质所累的生活,将是一片鸟鸣莺啼、鲜花绽放的世界。
有这样一则寓言:在一个皇家园林里,栽满了各种各样的花木和果树。有一天,国王到园林里散心,发现园中的花木和果树全部凋谢了。国王问橡树为何枯萎,橡树说:“我不如松柏挺拔,我比不上葡萄它长有人们爱吃的果子,我自觉无用。”国王又问葡萄树,葡萄树“我自叹没有茉莉花的芳香,所以痛苦得不想活了。”国王又问茉莉花……满园的花木和果树都因自己的不足而自怨自艾。
想想我们在生活中也常犯这样的错误,考试成绩没别人高,心里痛苦;女朋友没别人的漂亮,心里不舒服;楼房没别人家的豪华气派,心里觉得低人一等……我们向往幸福追求幸福,却不自觉地将幸福引向一条狭窄的小巷:同别人攀比。孟德斯鸠说过:“假如一个人只是希望幸福,这很容易达到,然而我们总是希望比别人幸福,这就是困难所在,因为我们总是相信别人比自己幸福。”
幸福是自己的,何必要同别人比?幸福只是一种心理状态,一种源自内心深处的平和与协调。一个人幸福与否,最终都得回归自我,都必须经受心灵的锤打和拷问。只要你相信自己是幸福的,你才会幸福;反之如果你感觉不到幸福,无论在别人眼里多么风光,你内心也是疲惫和痛苦。
(摘自《豆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