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海归设计师拒绝城市消费主义:住在山里4年,盘活一座空心村
「隐隐担忧的事,还是发生了!我做的意大利通心粉,膨胀过头,汤汁干瘪,好像一坨浆糊······谁能拯救这场灾难?」
你很难想象,这个自称「小社员」,每天在地里摘番茄、挖土豆,在厨房里亲手给客人做简餐,总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儿操碎心的人,本职工作是个城市规划设计师?
同时,他也是这个占地7亩,拥有3000㎡花园的「生田社」的主人之一。
「小社员」是「生田社」里大家熟知的磊哥。
一提起「生田社」,他会一再强调:「生田社不仅仅是一家民宿!我们也没有管家,每个来村里的客人都是我们自己接待。」
4年前,磊哥和大学同学老曹来到浙江绍兴天姥山下。
山谷里有一座荒废多年的空心村,村子里原本住着13户人家,后来陆陆续续都搬走了。两人在取得政府部门的支持之后,租下了这个废弃的村落20年。
刚开始,两人只是想在山里给自己建一个工作室。
但在村里生活的4年时间,让他们对村子的规划变得越来越明晰。他们不仅在这里建起了设计工作室,还有3000㎡的自然花园、民宿,以及旧物小商店。
另外,他们心里还酝酿着一个大计划:邀请更多自由工作者过来,在山谷沿线村庄孵化出几十个工作室。
服装设计师潘子就已经把自己的工作室搬了进来,成为「生田社」的合伙人之一。建筑师、作家、美食家、植物爱好者、摄影师······也会定期来这里生活一段时间。
「一开始,只有我们认识的朋友会过来玩。后来,朋友带朋友,朋友的朋友又带来了他们的朋友······一直循环往复,我们的村子变得越来越热闹。」
4年时间,这个曾经被遗弃的村庄,慢慢变成了无数城市中产羡慕不已的「世外桃源」。
01
30岁之后重新审视人生
离开都市寻找新的生活方式
磊哥和老曹是大学同窗,就读于上海同济大学城市规划专业。
大学毕业后,两人在上海、深圳等大城市工作。后来,磊哥去美国华盛顿大学攻读城市规划与公共政策专业研究生。老曹则在美国宾西尼亚大学,专攻城市设计专业。
学成归来,已经过了而立之年的两人反而陷入了迷茫。
磊哥说:「在大都市工作十余载,朝九晚五如发条般的生活,让我常常质疑,这是否就是人生的全部缩影和归宿?人永远只是机器零件一样可替换的存在?」
好在,因为设计工作对工作地点的要求不高。两人决定离开城市,到乡村去看看:生活是否有另一种可能性?
2016年,两人为了工作室的选址,花了一年多的时间,走访了几十个村落。
后来,有朋友跟他们介绍自己的家乡——浙江绍兴新昌。
「当时我们先是在卫星地图上看到天姥山的山谷里有一些屋顶,便开车过来。从外面大路往里走了大概800米左右,才看到这个村子。」
磊哥回忆起初见「生田」的场景。「整个村子以前大概有13户人家,但是没有一面墙是完整的,到处都是半人高的杂草。」
地处山谷的「生田」修缮后远景
不过,荒草可以去除,破败的房屋可以修缮。身为设计师的两人更在意的整个村子的「场所感」:村子坐落在天姥山脚下的山谷里,占地7亩。
因为处于缓坡地形,有一条山溪流经村子,下流还有一个淤积的水塘。几乎就是他们想象中的田园的样子。
老村子的老瓦,刻着「丰衣足食」、「自力更生」
当地政府听说有两个大学生愿意返乡创业,立马表示支持,积极地帮助他们去跟村里的农户洽谈土地的租期和租约等事项。
村子原来的名字就叫「生田」,磊哥和老曹决定延续这个名字,给他们的新家园取名为「生田社」,意为「生活的田地」。
因为他们已经决定:要把自己未来20年的工作和生活,都安放在这里。
02
在空心村建3000㎡花园
把房子修成最简单的样式
整个「生田社」的设计由老曹主导,细节的完善和后期运营则由磊哥来把控。
所有的建筑都在原有的6栋农舍的基础上改造完成。空余的土地则被他们开辟成了近3000㎡的花园。
也就是说,总占地面积7亩的村子,只有2亩留给建筑,其余5亩都是花园。
花园的建造综合考虑了村落的地形、自然条件等因素。
除了最基本的主庭院和主草坪,还规划出了岩石花园(半阴湿、季节性水生环境)、欧月花园(半日照环境)、天空花园(日照环境)、野花境(日照多风环境)、池塘(水生环境)、村径和菜园(农耕环境)。
整个村落的建设工程量巨大,施工没多久问题便暴露了出来。
农村工匠盖自家的房子,大多靠经验和直觉。尤其是上了年纪的老匠人,很难按照精准到毫米的施工图纸来施工。
为此,老曹和磊哥想了个粗暴的解决办法——图纸不精细:
「我们先画一个大概的图纸,让工人师傅们先按照自己的感觉做。比如等垒砖做好一小段之后,我再结合他们的手艺来修改图纸,告诉他们怎么调整会变好看。最后,整个村落形成很强烈的手作感:就是它粗糙,它不精细;但是它真实又具有美感。」
村子的C位自然留给了白楼前的主庭院和主草坪。草坪做得足够开阔,可以遛狗、野餐、放风筝,举办派对或是户外婚礼。
庭院则被3面围墙包裹起来,中央植一棵四季常青的松柏,给人以隐蔽、安全感。
围墙上又各开了几扇拱门,框选出青崖、欧月、岩石花园不同的景色。
客人只要站在主庭院中间,就仿佛站在整个村子、甚至整座山谷的中央。每个方向都有风景可看。
从主庭院往北穿过拱门,映入眼帘的是自带野性美的岩石花园。
花园里遍布的岩石,都是当时施工时就地挖出来的。看似自然随意的堆叠,其实是老曹跑上跑下调整无数遍的结果。
岩石中间有一条从山上流至池塘的小溪。每逢雨后,山泉便从上蜿蜒而下。
最开始的岩石花园是非常荒凉的。有了山溪的滋养之后,播撒在岩石缝里的种子便焕发了生机。
这里也是磊哥和老曹最喜欢的一个花园:
「乍一看这些都是野花,但其实是人工和自然长期博弈的结果:自然生长的植物太多、太杂,我们就拔掉;自己觉得合适的种类就种进来。前前后后维护了3年左右,才有了现在的模样。」
从主庭院往西走,原来荒废的菜地已经变成了种满欧月的花园。四边用石坎围合,西侧用柏树造出承托欧月的深色背景。
靠近中央轴线的地方有一条水渠,汇入池塘。哗啦啦的水流声,给花园增添了几分灵动感。
整个村落的制高点,在南侧陡坡的台地——天空花园里:
人站在台地的草坪上,近可俯瞰整个「生田社」,远眺可观群山。因为风景绝美且四季各异,户外用餐常常设在这里。
就算是在台地上随处逛逛,也是移步换景:东侧有蜿蜒曲折的花境;看花看累了可以去西边的「山洞」小亭喝茶、歇脚。
因为北侧是绝美的自然山景,南侧便设计了一轮圆月玻璃镜,呼应「高山出明月」的意境。
原本被淤泥填平的池塘被清理了出来。塘泥又被再利用,堆成了一个小坡,在上面种上野花和芦苇。
为了防止池塘再度淤积,池塘周围开辟出了一块人工湿地作为过滤区。湿地内种植多种水生植物,池塘内水质清澈,鱼蛙无数。
虽然花园的面积大,分区复杂,但打理起来并不困难。因为在设计之处,两人便强调低维护:
「古典主义花园、日式禅院都不在我们考虑范围内。山里的植物种群密度非常高;也就是说各种植物的种子会随风传播,然后落地生根。需要高强度维护的花园很不现实。所以我们选择做岩石花园和野花境,自然随性还好打理。」
等到了在室内设计上,两人一致认同「出繁入简」的设计理念,总是往简单的方向设计:
「乡野的美好,一年四季都在变化。它是浑然天成的。我们不需要再用豪华的室内装修去抢夺人的注意力。」
「生田社」完工之后,很多曾经住在这里的村民回来看他们的老村子,常常会感慨:
「你们真的改过我们的村子吗?为什么感觉就是我们小时候住在这里,记忆中的样子?」
03
花园、民宿、独立工作室
生田社是让村民自豪的存在
人人都向往「世外桃源」,但更现实的是,如何解决生计问题?
这也是两人在选址时着重考虑过的问题。「生田社」地处新昌、嵊州、宁波三地交界地带。
修好路之后,15分钟就能开上高速公路,1个小时就能抵达宁波机场。去近一点的地方出差,他们可以当天往返。
最开始,整个村落并没有任何收入。所有的经营和维护费用,都是靠磊哥和老曹做设计的收入补贴。
但职业的特殊性,也让乡村生活给他们带来了不少便利:
「很多来村子里玩的朋友,因为喜欢'生田社’的设计,回去之后就会邀请我们去帮他们做乡村的设计。」
近两年,来「生田社」的人越来越多。为了满足朋友们多住几天的需求,他们又做出了9间客房当做民宿:
「我们的每一间客房都大,最小也有80㎡。因为每间客房我们都是按照一个家的模样来做的。」
民宿营业半年多,至今还没有管家。
客人都是由磊哥和老曹亲自接待,就像对待朋友来访一样。不少客人来了一次必定会来第二次,还会带新的客人来。临走的时候,大家便都跟主人成了朋友。
服装设计师潘子是新昌本地人,经朋友介绍来到「生田社」之后,便不想离开了。她把自己的服装设计工作室设在了这里,成了「生田社」的合伙人兼新村民。
等磊哥和老曹去外地出差或是忙不过来的时候,潘子就会来帮忙接待客人。要是3个人都没空,他们就会提前把要出行时间段的房源关掉。
老曹会带客人逛花园。磊哥则会给大家做一些简餐。
他们始终坚持和来访的客人亲自接触。因为'生田社’不仅仅是民宿,也是他们真实的生活。他们希望能够传递出自己的生活态度,吸引更多志同道合的人加入。
因为两人都喜欢复古的物件。他们还专门开了一个旧物商店,在里面摆满了自己四处收集来的稀奇古怪的小物件。
有了民宿、旧物商店之后,「生田社」开始有了自己的生命力:
城里来的客人会到周围农户的蓝莓园、水蜜桃果园采摘。当地政府也更加周边村落的发展。这两年,通完村子里的路也越修越好。
每次村民有朋友过来玩,几乎都会跟朋友们介绍说:「我们新昌有个'生田社’。」
每到瓜果成熟的时候,「生田社」的门口经常留下一两篮。没有留下姓名,不用特意知会,这似乎已经成了周围村民的一种生活习惯。
04
非主流的选择
拒绝城市消费主义
对磊哥来说,从城市到乡村,生活中最明显的改变是生活作息上的——以前是朝九晚五,现在变成了早五晚九。
在乡野,茶饭不过七点。手边一杯手冲咖啡,呼吸着山野清新的空气,才算正式开始了这一天。
最需要集中注意力的工作任务,通常会被他放在中午之前的时间段。
中午是简单的自制午餐:做一碗意大利面或是两碗茶泡饭。
午休时会去院子里看看书,或是约朋友聊天、喝下午茶,一直到下午三四点。
等太阳不晒了之后,就是干杂活的时间:给地除草,给花浇水,或是去看看池塘里的鱼近况如何?菜园子有什么菜可以采摘了?
晚餐一定要伴着温柔的暮光中的山色,和朋友一起享用。
九点一过,伴着蛙声不断,困意自然袭来。
有时候,磊哥也会回想起之前在深圳工作时的生活。还记得一位朋友曾对他说过:
「每天忙到晚上十点多回家,好不容易躺在床上,如果不刷手机看电视到凌晨2点,那这一天的日子,就跟没过一样;所以,晚睡是为了一天下来不留遗憾。」
现在的他,时常在入睡前觉得这一日有点长:因为无数个美好的瞬间,让每一个普通的日子都变得丰盈了起来。
在村里生活4年,一开始他还会有意识地降低自己的消费欲望;到了现在,却连衣服基本上也不买了。在这里,他对物质的要求变得很低。
但这并不等于乡村的生活没有压力:每天都有挖不完的地,拔不完的杂草,摘不完的瓜果。整个村子的运营维护也需要人力和脑力。
但在这里,学习反而变成了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
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生田社」,原本只是个设计师的磊哥,开始拿起相机记录花园里的一草一木,也用文字记录下自己生活在这里的感悟。
实际上,真正的乡村生活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悠闲。只不过,他们把时间都花在了自己觉得有意义的事情上去。
05
民宿只是一个起点
未来还会有几十户新村民
对于那些不能长久停留在这种生活状态的人而言,「生田社」的民宿,为他们短暂逃离都市提供的一个备选项。
但对于更多对乡村有向往的自由职业者而言,他们并不满足于现状。
烘焙达人大力一年会来「生田社」好多次。
每次她来,都会去野外寻找一些植物,希望在烘焙时把乡野的特殊风味捕捉下来。她希望以后能在「生田社」有一个乡野厨房。
还有专门关注蘑菇的达人,常常在「生田社」附近的树林里寻找各种蘑菇——希望用蘑菇讲述一个故事······
慢慢地,磊哥和老曹发现:「生田社」的客人里有作家、美食家、设计师、摄影师之类的自由职业者。
他们要么是已经在职场小有成的人,要么孩子已经读完大学,大多数人都有机会实现乡野生活的梦想。
并且,在「生田社」所在的山谷沿线,还有三四个差不多体量的村落。
磊哥和老曹计划在这些村落里,陆续孵化出几十个工作室。也就是说,未来会有几十户新村民长期或是半长期生活在这里。
这个计划听上去是否有些过于浪漫主义?
但不妨再往前走走看吧!毕竟,第一个4年才刚刚过去。这片土地还有4个四年留给他们慢慢去耕耘!
感谢磊哥接受采访并提供素材
生田社地址:浙江新昌沙溪镇生田村岩前自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