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治疗鼻窦炎再谈补肾
今天的很多人都被鼻炎所困扰。有遇冷空气,喷嚏不断,清涕连连者,一般称之为过敏性鼻炎。还有一种就是,流浊涕,白色、黄色、黄白相间甚至是绿色,这个一般称之为鼻窦炎。
有人可能会问,还有绿色的?对!确实有。这个患者就是我。大概是在2011年的冬天吧,我先是感冒,大约一周后,感冒的症状好了,但仍有鼻塞。原来的清鼻涕,变成了稠鼻涕,颜色先是灰白色,进而成为黄色,最后竟然夹杂着绿色。我吃了抗生素,喝着鼻窦炎口服液,依旧无效。折腾了半个多月,无任何改善,只好求助于中医。当时的症状是:鼻塞,流浊涕,头沉,两边太阳穴憋胀,眉棱骨疼痛。中医处方:
熟地30g 山药15g 山萸肉15g 茯苓12g 泽泻12g 丹皮10g 附子10g
肉桂6g 荆芥10g 蝉衣10g 龙骨30g 牡蛎30g 益智仁10g 生黄芪15g
还是先说疗效,服药七副后,鼻塞逐渐减轻,浊涕逐渐减少。喝到第十副左右时,症状基本消除。该中医认为本证应属髓海不足,气虚脾损为本,并有夹热、夹寒、夹痰、夹瘀为标之象。因肾主骨生髓,而脑为髓海、元神之府,故治疗时应以补肾为先,结合补气。这个方子的主方就是六味地黄丸之母桂附地黄丸。其实大名鼎鼎的六味地黄丸就是宋代钱乙删掉了桂附地黄丸中的肉桂、附子而成。前六味昨天在六味地黄丸中已经说过,今天只说下温阳的肉桂和附子。
桂附地黄丸出自医圣张仲景《金匮要略》中的肾气丸。但略有不同的是,《金匮要略》中的肾气丸用的是生地,而今天药店卖的桂附地黄丸用的则是熟地。其主要作用则是温补肾阳,当然也可以认为是阴阳双补。那为什么说在大队的滋阴药物中加入少量的肉桂和附子温阳就能使一张滋阴的方子变成温阳的方子呢?这里就要提到明代医家张景岳在谈到补肾时提出的一个原则: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也就是说想要补充阳气,就在大队的滋阴药中加入少许温阳的药物。觉个例子,点蜡烛。大量的滋阴药物就相当于灯油,而肉桂和附子就相当于灯捻子,只要用一点火点着灯捻子,就可以照亮整个房间,即生化无穷。而处方中的荆芥、蝉衣、龙骨、牡蛎四个药则起到了升清阳、降浊阴的作用。
但这并不是说,凡是鼻窦炎都可以用补肾的方法,甚至是桂附地黄丸治疗。中医讲究辨证治疗,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而且治好鼻窦炎也并非一日之功。更通行的做法还是祛风清热,宣肺通窍。后来,在2015年、2016年,我依然在感冒后犯过鼻窦炎,只是犯的次数越来越少,也不再像以前那么重。2015年中医的处方:
蒲公英30g 黄芩12g 麻黄10g 苍耳子10g 辛夷花10g 白芷15g
细辛3g 石菖蒲15g 金银花20g 苏梗15g 防风15g 甘草6g
2016年,国家级明老中医周平安的处方:
文中处方仅供参考,必须在专业中医指导下方可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