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身养生实践心得体会和收获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
2020年修身养生实践心得体会和收获
应该说,一个人对世界的真相和生命的意义开始有思考的时候,他对真正的学习就有了根本的需求。一般而言,我们接受的学历教育,还停留在知识,技能和社会行为标准(道德)的层面。进一步有心性成长要求的人,可能会去寻找文化传统中“修身”“齐家”范畴的训诫。有一定文化追求和道统信仰的人,大概会继续研习“治平”之道。总体而言,人们习惯性的把这种精神层面的学习和成长诉求,称之为“修身养性”。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一个真正的可以考量的标准,也缺少称得上是规范模板的成长路径。那么,如何衡量和判断我们的学习真正实现了呢?更多的时候,可能是依靠具体的事务的处理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事物表象上的“结果”,或者是所谓的社会约定俗成的价值标准。而这些表象和所谓的通则,又未必真正能落实在具体的一人一事的修身实际上,故而又是难以真正发挥作用的。
什么是真正的学习?怎样才算是真正的进步?不同的时代都有不同的标准,纵然是同一个时代,由于人们的禀赋,心性,目标,角色,知识结构等的不同,这种标准也可以说是五花八门。知识的占有,技术的练习,事务的处理,职位的晋升,财富的积累,名望的提升,赞誉的光鲜,这一切,与真正的修身可以等同吗?或者通常意义上的道德和人格的完善,与真正的修身是同一个含义吗?我想,这些问题都是值得现代人思考的。
如何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世界的真相究竟是什么?我们的生命如何去驾驭?我们的一生到底能够实现什么样的价值和意义?这一系列的问题,随着学习和工作的历练,随着内心对生活的体悟,已经越来越成为我觉知世界绕不开的关键部分。
相信很多人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都追求一个“好”字。好的成绩,好的工作,好的收入,好的朋友,好的伴侣,好的家人,好的境遇,好的感情,好的容貌,好的身材,好的口才,好的衣食住行,好的名闻利养。仔细想想,我们的要求真是数不胜数啊!然而这个“好”的标准是什么?分数的高低,工作优越与否,薪水的多少,亲朋好友的亲疏远近,现实处境的顺逆毁誉,情感是否和谐如意,专业技术能力是精湛还是平庸,在我们的生命真正觉醒这件事的影响因素上,究竟占有多大的比例?我想在个人得失成败与世事浮沉变幻的经历上,我们更多体会到的,可能是境遇未必由人和悲欢难以自制。而大多数人的一生,又都是百十年即逝,一般人也都在理论上能够知道,一个人生命终结的时候,他一生所从事的追求的所有表象上的东西,都如大厦倾覆一般毁坏,如轻烟浮云一般消散。那么,一个人,一个拥有难得人身和宝贵生命的人,他一生究竟应该追求什么,才称得上是不辜负他的人身和生命呢?
就在人生由知识,到技能;由锐意,到随缘;由执着,到沉淀;由思考,到困惑的关口,我由文化传统平台经典学习而走入了修身养生实践。人的情感可谓丰富,情动于中发之于外,诗词歌赋,琴棋书画,不可谓不多彩。人的思维神游万彻,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不可谓不多能。人的境遇可谓变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不坠青云之志,宁移白首之心?不可谓不多感。而这一切的情思,一切的悲欢,一切的静躁,一切的顺逆。当你走进文化传统平台的经典世界,就都会沉淀下来,我们的心会在古圣先贤的谆谆教诲中找到本质的依托,于是心静了,情定了,思维清晰了,意志清明了。然而这还不够。经典的学习,先哲文词语言背后,要告诉我们更为真实的本相,理论的识记理解之后,更重要的是切切实实的实修。只有真正做到了,才是真正的得到,得到了,才是有“德”。按照什么来做?就是按照“大道”,遵从“自然”,明白“系统”,种“因”证“果”,认识“气化”,开发“元神”,清除思维表象觉知的“识神”的虚妄部分,让自己松静下来,以天赋的原本潜能感应天地之气,顺应天地大道,进而让自己与道,与气相契合,实现由形质表象层面的盲目流转到气化元神层面的觉知大道,进而达到由后天妄作到先天自然的无为的天人合一的生命真境界。
一、 大道之宗:由做假到修真
经过经典篇章的学习,我们会认识到世俗层面的名利追求是虚妄的。更何况,有太多人,包括我们自己也有过这样的阶段,那就是为了表象层面的衣食住行,物质的获取,名誉的追求,而丧失掉人根本的东西,比如健康,亲情等等。当我们发现以前追求的是虚幻的,就会及时止损,转而把注意力投入到更为重要的事情上。我们更加关注”修身“,学习经典,涵养正气,用文化传统中的智慧矫正我们以往的过失。通过学习我们会发现,抛除表面的妄求,我们需要把自己的精力更多放在真正有意义的事情上,由假入真,追求人性的本真大道。
二、无为之气:由造作到自然
人大概从能够说话和行动的时候,就开始自我造作。执着于自己的念头,不达目的不罢休。我们可能过多的消耗自己,为了那些表面的东西,还美其名曰为“执着”“创造”“梦想”。我们极有可能损害了健康,耗散了元气,人为破坏了环境,为了功利的目的,损害了人与人的真情。我们也发展出了所谓的价值观和世俗文化标准,流行观念,并用它们来统驭和要求我们的心志和言行。我们走得太远还不自知,我们失去太多而以为有得,我们陷入困惑不知道“所得不能弥补内心的空虚”,“物质也解决不了精神世界的问题”的原因究竟是什么。这一切让我们走入经典,走入气化实践,让我们在已经先开悟先觉知的老师的引导下,渐渐开始去观察那些“看不到”的却时时刻刻在影响着可见的物质世界的发展变化的“气”。于是我们才发现,我们一直在物质现象世界随波逐流不能解脱,是因为我们太多妄为,太多烦躁,太多私欲,太多不净。于是我们懂得了让自己静下来,让元神觉醒,开始感应天地自然之气,开始学习在行为上由造作到无为。
三、 感应之力:由零散到系统
在没有学习经典之前,我们的认识更多是停留在现象层面,我们的体验更多是零散事件。在学习经典之后,我们才认识到人道,天地之道,大道三级系统。人的内气系统需要打通,需要自主,需要运化,而这些都需要不断的实修。我们参与实修之后,聆听老师的教诲,学习经典的阐释,才知道首先修好人道,才能感应天地之道和更高级别的大道。我们才明白修身是需要次第,也需要真正科学的气化认识。小到日常起居,人际交往,大到人伦秩序,社会抉择,都在这个大系统之中。如果不加以学习和实修,怎么能摆脱被动流转,蒙昧无明的命运呢?
四、实证之学:由幻想到因果
社会上从来不缺乏学习的人,学习的知识,技能,真是流派极多,纷繁复杂。可是只有真正能让人身心,性命发生转变的学习,才是真正的学习。我们可以说这是真正的实证之学,而不是流于表面的假学习。老师曾经举过个生动的例子,他说,想吃饭,只是说要吃饭,都没有用处,你必须真正张口去吃,去完成咀嚼的动作,去下咽。这才是真正的吃饭。这都是非常形象的说明“做到才能得到”的道理。这都是在告诉我们:学习不是想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学习带给人的改变,是真修实做做出来的。不是幻想,是实实在在的种善因,得善果。
五、化境之法:由妄动到正静
通过一定的人生体验我们发现,一般意义的学习并不究竟,只有学习大道气化理论,建立系统认知,感应大道,开发元神,发挥无为的力量,真修实做,才能让学习在自己的身心,性命上看到改变后的结果。那么,如何才能实现呢?老师讲了一个重要法门,那就是静坐。让自己松静自然,识神退位,元神复归,让一切回到它应该在的地方。“心之在体,君之在位。”“心处其道,九窍循理。”以前特别忙碌的时候,有一个时期竟然不能静下来,甚至很难专注精神。那个时候我就知道,很危险了。所以及时抽身,远离消耗心神的环境。现在我常听人说,静不下来,事情太多了,哪有时间静坐。我想说,这就是问题的所在。要想让自己变得健康,要想真正体悟大道,必须让自己由妄动,转到正静的状态。通过静坐,我感觉到了自己内心的鲜活,清净,喜悦。其实人哪里需要那么多的外求?做好自己本职应该做的,松静自然,感应祥和,归正归静,美好自然来临。
六、天人之合:由语言到道德
人们常常说什么是幸福,什么是成功,什么样的人是真正厉害的人。答案是什么呢?不同年纪的人,可能答案不同。不同价值追求的人,答案也不尽相同。人世层面,因为人们大多沉浸在表象之中,而表象是纷扰的,多元的,答案怎么会明确呢?只有参悟了表象后的真相,只有见证了以前不曾见证的,只有明白了人在天地大道系统中的真正的使命和责任,才能有明确而坚定的回答。我尝试回答一下。我想,真正的幸福和成功,并不是指世俗层面的名利之求,私欲之求的满足。而是让自己的生命与天地大道以及更高级别的大道同频,让自己的被一点点剔除私心的光明本心去感应更多的同样的光明之心,进而体验到天地之气,更高级别的气,是如何在觉悟了的生命上践行无为的气化大道。能够达到这样的境界,体验到这样的过程,才是真正的幸福,这种幸福就是天人合一,而这个境界是需要超越语言和理论,遵道而行,真修实做才能达到的。行道成德,是为道德。
学习的过程是艰难的,因为她首先建立在自我觉察的基础上。如果没有觉察,没有反省,一路按照老章程走下去,人生就陷入了永远的无明。学习的过程还需要机缘,如果觉察了,反省了,可是没有遇到经典的教诲,没有正确的路径可以让人转变,可能只是一个人的盲修瞎练。学习还需要明师和益友,如果没有明师指引,没有益友陪伴,一个人的学习也未必真正能达到至境。
跟随平台学习经典,已有好几年了,慢慢的走上文化传统经典学习之路。跟随平台学习修身养生,也有一两年了。除了认识到自己的内心确实对大道有渴求和行动上还应更加努力,我更多的是感恩这份机缘,感恩平台的老师和学友,感恩这份真正的究竟的功课,让我找到人生的方向,看到生命的真谛。
自从学习文化传统经典,参加修身养和实践,我的身体越来越好,以前有浅表性胃炎,胃胀,随着修习经典,静坐揉腹,站桩,慢慢的改善多了。以前失眠,焦虑,容易急躁,心里会抱怨人,会有孤独感,有不少负面情绪,随着经典的学习,改变了心性,一点点都消失了。按照《论语》《孝经》《学记》《道德经》《管子四篇》的教言,去修正自己以往的错知错见,按照老师教的实修法一天天坚持练功,向“行住坐卧不离这个”这个方向努力。从日常的饮食起居调养,到自我内心的元神气化觉醒,从经义的研读习练,与师友共学共修,到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一点一滴中的实践,整个人从容貌到心态,从气质到言行,都发生了别人可以看得到的变化。这就是经典大道,是真正的修身养生的可以看得见的益处。
老师在课程中,引用了《易经系辞传》里的三句话。一是“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二是“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三是“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夫之望。”真正的教化是什么?我想就是让人参悟生命本质和天地大道以及更高级别的道和气的教化。我们以人身历世,要明白自己在天地间自有来处去处,也自有任务和使命,我们要在道器和气化形质之间,找到自己修习的大方向,切切实实下功夫。见微知著,知雄守雌。明动守静,涵养精神。《黄帝内经》说:“人者,天地之镇也。”人是这么重要,那么如何担当起“天地之镇”的责任呢?首先就要实现与天地大道相连通,相感应,进而体悟和感应更高级别的道。而这一切,都要从实实在在的修身开始。《道德经》里说:“修之于身,其德乃真。”老师也告诉我们,只依靠思维,信仰和膜拜,是不能真正实现修身悟道的。只有真修实做,一切转变和意义才能发生。这是2020年我在文化传统平台学习经典参与修身养生实践的深刻体会,也是2021年以至以后继续学习实践的行则。
省之于2020/12/31
【编后语】
省之学友是自律、内省、勤奋之人,在《论语》《道德经》《管子》读书会上都踊跃发言分享,所分享的内容随着修身的进行,也逐渐从纯粹的理解到言之有物,身体状况和心性也越来越好,真实落实了“修之于身,其德乃真”这句活。另外,从文中可看出对人生真谛的深度思索,一个人只有需要认识探索改变人生才有学习的内在的动力,而这个学习真的能和这个需求达成了某种程度的契合,才能持久深入的学习。看来文化传统平台的各种学习设计的确是契合了这样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