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屐痕】金果:父亲的寻人岁月
上海浦东。(网络资料图片)
浣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
是谁,让87岁的老父亲在享受天伦之乐之时,还时时牵挂?是谁,让18岁就参军参加过大大小小战役70多次的老父亲佳节不忘故人,灯下伏案写下一份《寻人启事》……是谁,让耄耋之年的老父亲在女儿们迷惑的眼神中,终于讲起那个那个悠远的埋在心底的人和故事。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1949年5月1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主力胜利渡过长江后,对国民党军重兵据守的上海市发起攻坚战,解放上海战役打响!
在激烈战斗中父亲身负重伤,胸部和双腿都中弹,幸好遇上支前民工,他们用担架将父亲从枪林弹雨中救了出来。
随后,父亲在上海浦东周浦航头镇灵官桥旁边的农户家养伤。房东名叫庄正,年龄和父亲相仿,当时是一个很有文化的青年学生。30多个疗伤的日日夜夜,庄正时刻陪伴在父亲身边:洗伤口、换药、熬鸡汤……常常让父亲泪湿了干、干了又湿。
也许是年龄相仿,庄正和父亲很有共同语言,短短的30天,两人的情谊越来越深,越来越厚。父亲伤愈重返部队那天,两人依依不舍,庄正送别父亲,送了一程又一程,两人约定,如果全国解放了,两人便团聚一起庆祝!
解放后,父亲与庄正保持书信来往,庄正还邮寄过很多杂志给我父亲阅读,他知道我父亲喜欢集邮,专门寄上一本本集邮册。然而因为工作的关系,两人的“一起庆祝”迟迟不能实现。
1950年10月,父亲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随部队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战场,参加了抗美援朝的战斗。在朝鲜3年的异国他乡期间,父亲与庄正中断了联系。
1953年7月,抗美援朝胜利结束,我父亲回国后第一个要找的人就是庄正,结果让父亲很失望,他与庄正失去了联系。一封又一封信被退了回来——父亲和庄正完全失去了联系。
“上海战役”在老父亲身上烙下的疤痕如今隐约可见,疤痕不仅见证战争的残酷,更见证老区人民的情深义重,是他们挽救了我父亲的生命。久经战斗考验的父亲随着年纪的增加,很多人和事逐渐淡忘,唯独这个革命老区的好朋友庄正令父亲念念不忘。父亲想了很多办法寻找庄正,哪怕有一丁点的线索都不放过,有消息说庄正去了甘肃玉门油矿,父亲便写信到甘肃玉门油矿,一封又一封信被退了回来。后来父亲想到沈阳的一个姓刘的老战友,希望能从他那里得到庄正的消息,信发出去后,如石沉大海,好长一段时间都没有音信,一年后等来的却是老战友的女婿写来的复信,说沈阳战友一年前已去世……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父亲心里充满了深深的无奈!然而,父亲心底那种军人的坚定和不服输、不妥协、不到最后一步坚决不放弃的劲头上来了,他不能忘怀这个患难之交的好朋友!他不能忘怀,老区人民情深义重的救命之恩。
父亲离休后,曾经在《老年知音》杂志上刊登寻找朋友庄正的寻人启事,没有音信。每年必定刊登一次寻人启事,没有音信,想尽办法联络,没有音信。
父亲也一年比一年老了,父亲把写好的《寻人启事》郑重地交给我,我意识到我手里捧着的不是一份一般的《寻人启事》,而是一份父亲的牵系和情谊。
庄正叔叔你在哪里?
情难断,为水流去若分离,实为断肠情连理。
68年的深厚情谊和残酷的失联,儿女们理解老父亲的牵挂与期盼,多么渴望能帮助父亲找到他青年时代的朋友啊。
自从“上海战役”负伤后,父亲就没有去过上海,每当看到电视上播放上海市日新月异的变化,看到东方明珠,看到浦东新区时,父亲都情不自禁念叨庄正。父亲的故人情结深深感动着我,我和先生约定,一定要陪父亲去一次上海,哪怕没找到庄正,也让他亲眼看看战斗过的地方的新貌,特别是浦东新区的繁荣……
金月良先生亲笔书写的《寻人启事》。
金月良先生书写《寻人启事》。
金月良先生近照。
本文作者金果在桂平西山。
金果,北流人,南宁市作家协会会员。在报刊发表过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等作品。出版有20万字文学集《倾心细雨》。为人妻,为人母,为人姐妹为人友,曾是拖拉机手、工人、农民、教师、公务员。生活经历深深浅浅,越过角色重重,人生种种。但,心灵始终真诚地感受光明和黑暗,温暖和寒冷。曾被评为南宁市优秀作家,获南宁市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