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放松:“一颗红心,两种准备”,“别管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欢喜”
关于放松这个话题说了不少,暂且小结一下。
首先要说明生活的常态就是紧张加放松并存,没有紧张就没有放松,渴望放松必定存在紧张,只有放松或者轻松不是我们想要的生活。
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安静测试实验,高报酬征求心理健康志愿者,进入封闭安静环境,除了吃喝上厕所都要躺着,带着眼罩,没有声色光影影响,结果坚持不到2天,实验者纷纷退出。
人就是这样的动物,恰如叔本华所说,“人生如钟摆,欲望满足则无聊,欲望不满足则痛苦,人生就在无聊和痛苦中摇摆”。
下面看看应对紧张,也就是自我放松的两点建议。
一是认知上,要有多种预案准备,接受最差。
上世纪的高考属于“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一考定终身,那时候高考前学校会进行思想教育,也就是反复告诫学生们,要做好“一颗红心,两种准备”。
意思就是考上大学很高兴,考不上也别灰心失望,或者说考不上大学才是正常的,考上大学实属幸运(当年县城最高学府升学率不到30%,包括本科专科中专在内)。残酷现实,预期合理,有效降低了高考失利打击,这就是提前预期好处。
面对事情之所以出现紧张,说明这个事情一定是你预期之外的!换句话说,是你准备不足,预备方案不够丰富,只想到顺利,回避糟糕,稍微不顺利,惊慌失措在所难免。
举个简单例子如上班迟到,你的应对方式越多,你就会越放松,很简单的道理,推理开就是。当然,如果你清楚迟到惩罚可接受,也是一种方式。
再比如,万事不求人不现实,遇到请求帮助时候,或者提出自认为好建议时候,要有多种思想准备,即好坏结果都可能、都正常,千万别被拒绝就难堪,被拒绝就失控,被拒绝就受不了,接受差异,预料各种可能,这才是正道。
二是行动上,有意识刻意训练,促进人际和谐。
许又新教授说,所有心理问题都表现为人际关系问题,搞不好关系,心情不痛快,想放松当然是困难的。
极端些说,这个人际关系包括自己与自己搞关系,接受自我人格特性是接受自我关键。
比如,你是一个说话啰嗦、脑子反应慢、不善言谈、情感流露淡漠的人,这在心理学上属于某种气质类型,即天生就如此,彻底改变很难的,好比长的丑还希望沉鱼落雁比较难。这个情况你得接受,不接受的话就必然要出现“心理冲突”。
改变某种人格气质类型是很难的,或者改变某个不良习惯特点绝非易事,可是心理的妙处就在于,或者悖论在于,你一旦真的接受这点,你就有可能稍微改变一点点。
先接受再改变,这是心理应对紧张或者任何负性情绪的方式。当然了,“别管他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只要能改变,别奢求颠覆,要并存就好,须知稍微有点改变,心理感受就是巨大的。
因此,保持行动意识很重要,刻意训练很关键,比如说话啰嗦,如果接受这点,就可以心情有所放松,然后使用“三句话说完事情”技术,说不完的坚决不说,等着听者不明白主动问了再回答,更多时候人家其实不问自明。
行动的好处,除了提升自信,还可启发、发现并储备更多解决问题方式,比如老人家吃饭时牙齿不自主咬舌头,检查属于神经问题无解,如何办好?自有智慧对策,那就是别管这个问题,改成多吃面条之类流食或者容易下咽食品。
这个处理方式给我们的启示很重要:解决问题途径很多,除了把坏的变成正常的,还可以无视坏的,而把正常的变成更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