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州莲花寺:小蒜沟友谊水库与“王权梁” 2024-04-12 08:22:38 邮箱:3125136050@qq.com 小蒜沟友谊水库与“王权梁” 作者 时三文 在华州民间有句老话叫“十月的小蒜兴死老汉”,意思是说一年之中,只有农历十月初的小蒜不但营养丰富,口感特别鲜美,而且最具医用价值,称得上是野菜中的极品。在渭南市华州区,就有一条小山沟以盛产小蒜而出名,它位于少华山西侧莲花寺镇白石行政村肖场村西南1.5里处,交瓦窑村东南300米处,人称——小蒜沟。 华州小蒜沟 微波拍摄 小蒜沟向东一里为登少华山五峰的左撵峪峪道,三里为囯家AAAA级风景名胜少华山森林公园的主干道小敷峪峪道。小蒜沟向西一里为白石沟,三里为潭峪峪道。1972年冬,为了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的号召,肖场大队的肖场生产队和白石大队的交瓦窑、李家湾、白石等三个生产队协商,联合在小蒜沟口修建了一座小型水库。广大干部群众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努力终于建成东西宽50米,南北长150米,坝面高20余米的小蒜沟水库,为了纪念四个生产队上下齐心,通力合作,不畏艰险的精神,人们将水库命名为——友谊水库。小蒜沟沟浅水小,友谊水库的水源主要来自于罗西渠。罗西渠是1958年,华县人民修建的一项伟大的引水工程,整个工程以小敷峪口的罗纹河命名。罗纹河以东,位于莲花寺公社的东段称为罗东渠;罗纹河以西,位于少华公社的西段称为罗西渠。整个渠道紧挨南山,工程艰巨,是华县人民战天斗地的英雄壮举,被誉为华县的红旗渠。当年人们将小敷峪水库之水通过罗西渠引入友谊水库,既解决了人畜饮水,还能在干旱季节灌溉肖场、交瓦窑、李家湾和白石四个生产队的数千亩农田,使粮食生产获得连年丰收,造福一方。友谊水库的灌溉、排洪和排淤设计奇特,是水利建设中的一朵奇葩。修水库时,人们先在水库底部埋设一根百米长的直径粗壮的钢管作为出水管道,将出水管道在水库内一端的管口封堵焊死,然后每间隔一定距离,在出水管道上焊接竖起一根直径稍细的钢管,焊接竖起钢管的长度按照一定坡比高度依次递增,这样就会形成由高到低不同层次的出水口。排淤口设计在出水管道前端位置最低处。水库蓄水前人们只留最高处的一个出水口,将其余出水口用粗壮的木塞堵住。灌溉时,根据水库库容水位的高低依次拔掉木塞即可长时间进行灌溉。到了雨季,提前拔掉多个木塞即可进行泄洪。若需排淤,只消将最底部的排淤管口拔开即可。此种设计看似笨拙,但构思巧妙,操作简便,布局合理,彰显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小蒜沟沟深2.5公里,沟道东西两边的山坡上翠柏苍劲,郁郁葱葱。沿沟内的羊肠小道左右迴旋前行3里处人称马槽。马槽为高3米的垂直崖壁,一溪清流倾泄而下,喷珠溅玉,灵动秀丽,瀑布虽小,却四季不枯,别有一番韵味。瀑布底部的岩石上因长年流水生成各种形状奇特的水锈石,是制作盆景难得的材料。马槽向前500米是一大片苦竹林,苦竹挺拔,青翠欲滴。穿过苦竹林后不远处还有一片甜竹园,过甜竹园再向前走200米即为小蒜沟沟垴。沟垴处有一汪清泉,泉水甘冽爽口。泉水的东坡处有古时人们居住过的痕迹,房基旁生长着小片笔竹。小蒜沟顶有四、五十亩坡地,坡地土质肥沃,归肖场生产队所有。沟垴上的山梁,当地人称“王权梁”。关于王权梁,少华山的道士丁世悟当年曾讲过一个故事。唐朝末年,山西太原人王权进京赶考途经华州,但见少华山一带山青水碧,景色秀丽,远眺少华山钟灵毓秀,巍峨挺拔,便欲登临观赏。因初来乍到,人地两生,王权便一路打听寻找登山捷径。当他来到白石村时恰遇放羊牧童,询问登山路径,小儿言道:“随我前往即可登上少华山。”就这样,王权随牧童进入小蒜沟,一番艰难跋涉,终于登上梁垴。此时王权早已气喘吁吁,大汗淋漓,再也走不动了,和在此处锄禾的老者聊后才知,此处离少华山诸峰还有七、八里之遥,且道路崎岖难行,没有向导根本无法到达。王权眼望少华山摇头叹道:“我王权不远千里来此,竟与少华山无缘矣!”老者问过才知,王权是山西太原人。后来,王权入京果然高中进士,官拜右补阙。王权一生先后历经唐、后梁、后唐、后晋四朝,但他为官清廉,刚正不阿。后晋时,晋太祖石敬瑭以父事契丹,甘为儿皇帝,命王权出使契丹,王权誓死不从,他坚守民族气节的高风亮节一直为后人称颂。为了纪念王权,人们便将小蒜沟垴的山梁称为王权梁。上世纪九十年代囯家实施退耕还林政策,山更青水更绿风景越来越好。如今的友谊水库虽然已废弃,但它印证了当年人们:自力更生改造自然的雄心壮志。历史在发展,那些为社会做出牺牲和贡献的人就象小蒜沟垴上的王权梁一样,将永远被历史铭记。2021年8月24日写于青岛,华州人:时三文。 原文来源:作者供稿 赞 (0) 相关推荐 石头山的石 石头山的人 老家附近好几个院子,石头山是最有个性的一个,石头山院子在多石头.石头很硬的石头山上. 石头山在老家冲对面,冲从上面来,在院子门口,冲中间成了一条小河沟,河沟两边到院子面前是水田.老家在大山脚下,石头山 ... 富平定国村纪事(四)食堂解散了,枣红马下了骡驹··· (纪实文学) 富平定国村纪事-- (四)食堂解散了,枣红马下了骡驹··· 王中兴 ... 木桥沟水库边一个神秘的部落 木桥沟,现在是一个水库.木桥沟与它下面的镇溪河上的东南桥,就是一对孪生姐妹.木桥沟水库富顺这边,就是以前的东南村,现在合村后改叫"木桥沟村"了. 东南桥有两大特色.它是王氏大家族的 ... 【灵璧故事】那些年,灵璧大兴水利的年代 兴水利 文/同龄人 1950年6月底7月初,淮河流域连降暴雨,受灾人口990余万,水淹死亡489人.毛泽东主席在翻阅<人民日报>时发现一篇报道:淮河地区遭受特大洪涝,灾民在求生中,与被淹的 ... 简泉农场:那些年那些事(下) <口述宁夏>讲述宁夏人自己的历史 前文链接: 简泉农场:那些年那些事(上) 简泉农场的职工响应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召唤从南到北,又从北到南,反反复复迁往迂回宁夏山川,南征北战,贡献了青春,贡 ... 成才卜子,依然恋你(下) 本文作者:卢丰 成才卜子,依然恋你(上) 成才卜子,从人文历史上说推崇教育.育人为先.大约五十年代初,第一个创办私塾学堂的便是这个村.我从小就听说这个私塾学堂有个姓杜的好老师,现已年逾八十的退休老教师 ... 老家的山坳里‖522小窝原创投稿平台@李明君 老家的山坳里 老家我经常回去,但是老家的山坳里我却是多年没有去过了.恰巧有朋友随我回老家去玩, 这才有机会重游了阔别三十年的山坳里. 老家的地势东高西低,西面是著名的东平湖,往年湖里的水时多时少,但自 ... 想起木桥沟水库想起了谁 木桥沟水库在我老家村边上,以前村叫东南村,经过撤并后,叫木桥沟村了.原来木桥沟水库边上的东南.红岩两个村,都在现在的木桥沟村里了. 木桥沟水库是自贡市富顺县的一座大水库,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在自贡市 ... 老家生产队的王中发幺叔(远去的岁月之三) "我们生产队的王中发幺叔?他已经死两三年了!"大嫂在电话中说.因为去年初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已两年没回家.可前年回去到她家,也没听她说.也许是没聊到的缘故吧. 王中发幺叔,家在生 ... 华州莲花寺:静静的窑底村 静静的窑底村 作者 郝庆年 由莲花寺水峪村往东南沿一条临沟小路慢上约一里就到了窑底村.该村不到二十户人家,没有城池,分东西两排裸住在秦岭脚下.东排人家就抵着由潭峪口直扑过来的大片竹林,许多竹子就弯进人 ... 华州莲花寺:大少华刘家陵风水趣谈 邮箱:3125136050@qq.com 大少华刘家陵风水趣谈 作者 时三文 风水学在我国历史久远,有阴宅与阳宅之分,古称:堪舆学.就阴宅而言最终概括为两句话[世人尽言穴在山,岂知穴在方寸间.]所谓: ... 华州莲花寺水峪村:杏林人家的悲欢离合 家在杏林深处 作者 郝庆年 我的家乡在华县莲花寺水峪村,正南面是一大片竹林,其余三面都是密密麻麻的杏林和柿林,若不是鸡鸣狗叫,百十米外你还真难看到一点村影,不会知道这里藏有许多人家. 水峪村牌楼 刘焕 ... 华州莲花寺:我大是木匠,家里却住的旮杈房! 邮箱:3125136050@qq.com <秦 晋 缘>第一章 先祖轶事 作者 高民智 爷爷创业 我爷爷高奉岐是个木匠,身材高大,说话声高洪亮.为人忠厚老实,做活舍得出力,他的名气很大 ... 追忆母亲——华州莲花寺一个平凡母亲的一生 邮箱:3125136050@qq.com 追忆母亲 作者 时三文 母亲去世刚好一周年,回想母亲一生,一切都历历在目,仿佛就像昨天发生过的事,勾起了我许多回忆. 上世纪八十年代母亲在自家院中留影 外公和 ... 华州莲花寺的一户东北人 邮箱:3125136050@qq.com 我们村有一户东北人 作者 时三文 1931年日本军国主义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从此,侵略者的铁蹄践踏蹂躏广袤无垠的东北大地,三千多万东北儿女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 我的家乡——因少华山而得名的华州莲花镇小少华村 邮箱:3125136050@qq.com 我的家乡 作者 时三文 陕西省渭南市莲花寺镇少华社区,有一个小村庄,因少华山得名,人称:小少华村. 小少华村,南眺少华山灵秀挺拔,北望渭河水玉带逶迤:左临罗纹 ... 谨以此文缅怀我的父亲——华州莲花寺人时学谦 邮箱:3125136050@qq.com 父 亲 作者 时三文 我的父亲时学谦,生于民国十七年(1928)农历十一月二十六日.那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岁月. 父亲时学谦 自民国十七年春闰二月至冬不雨. ... 华州莲花寺与莲花池浅考 邮箱:3125136050@qq.com 华州莲花寺与莲花池 作者 宋朝峰 华州莲花寺镇位于华州城东8公里处,因境内曾有一座坐北朝南的莲花寺而得名.莲花寺遗址位于今莲花寺小街十字东百米处路北. 莲花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