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棉|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木棉|乡间小路
乡间的小路,一头通向湖区,一头通向远方。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暮归的老牛是我同伴,蓝天配朵夕阳在胸膛,缤纷的云彩是晚霞衣裳……”这首歌描绘的田园风光美景,也适合我童年的家乡。
1956年,我的父辈来到这茅草丛生的湖滩,围湖造田,是他们驾驶机帆船从下新拉来黄沙山石,开创了这条路,多少人从四面八方,响应号召,踏着这条路来到农场,当时形容这条路有句顺口溜:天晴一把刀,下雨任胯飙。
从我有记忆开始,这是一条沙子路,虽说有养路工,路面一样坑坑洼洼,晴天一身灰,下雨一脚泥。那时候的农场比周边农村稍微先进一步的,大面积的农田一般是机械操作,我的父亲就是一名农机驾驶员,农场的农产品就是他那挂上拖斗就是运输车,装上农具就下田的农机运送出去的,七八岁的时候,我常常坐着父亲的车出去玩,坐在车上好比坐摇篮,也好像在跳迪斯科。父亲开了一辈子车,九三年退休时烙下了胃下垂的毛病,就是拜那沙子路所赐。但是父亲是没有怨言的,他常常微笑着说:“将来我们这里是要修高速,修铁路的!”
我家住在那条路的中心地段,有多少才子从这条路上走出去,鲤鱼跳龙门,从此年深外境犹吾镜,日久他乡即故乡。也有多少靓女,靠婚姻,摆脱贫困。
八十年代初,我的父亲带着哥哥还有那只小木箱,在乡亲们的祝福声中,从这条路上走出去,把哥哥送到了名牌大学的校门,奶奶站在路的这一端,一直望到哥哥的背影成为一个小黑点。幸福的泪光,喜悦的笑脸,至今浮现在我眼前。奶奶说:“我的孙子从此后吃国家粮,不用走泥巴路了!”接着那迎亲的小轿,让邻居家的云儿姐姐嫁入了城镇,云儿姐姐的妈妈脸上笑开了花,说她的女儿好歹也能走几脚好路,穿一双干净鞋了,可我知道云儿姐姐心里有多痛,她手心里紧紧揣着我小叔送给她的金色的包心笔,眼睛哭的红彤彤……,小叔靠在路旁的白杨树下,拳头砸在树杆上 ,手背血肉模糊。
小路是如此的静默,行人总是在更替。
时隔三十年,当我们再次相聚在家乡的时候,当年的小路已经加宽加长,路面铺上了沥青。大路两旁,红砖瓦屋变成了砖混楼房,退耕还湖,龙感湖湿地成了国家的野生动植物保护区,沿路驱车前行,我们看到了幽兰的湖水,瓦蓝天空,青青的野草,我手握喇叭状高喊:好美啊!天地悠然,只有微微的细浪与我低语。鸟影,铺天盖地,欢叫着划过天空,优雅坦然,不着痕迹,却尽显风流。
晚餐在小叔的农庄吃的,农庄后有生态园,各种蔬菜,鱼虾,满满一桌。小叔还是孤身一人,云儿姐姐嫁出去的第二年忧郁而去,这是他心中永远的痛。我们都劝他,他摇摇头说:“恋人无法代替,就像故乡不可替代一样!”
吃过晚饭,我们散步在林荫道上,五月的黄昏,风安闲地抚过白杨林,清清爽爽的触摸行人的脸颊,亭亭玉立的荷花送来缕缕清香,清澈的流水仿佛心底的记忆平静的铺展着,一行白鹭从翠绿的稻田里惊起,斜掠水面,冲向蓝天,欲与风电的大风车同舞,小叔望着远去的白鹭,意犹未尽地说:“城里人栽花种草,我们这里一切紧随大自然,迎来了城里人换环境养颜,吸新鲜空气润肺,陶冶情操变心情。我们冬看雪,夏观荷,秋品果实香,春游拍照忙。又有多少游子衣锦还乡,到小路的最深处,寻找着家乡最原始最生态的风景。华子,你还有几年就退了,回来吧!”,哥哥默默的点点头。
第二天端午节,哥哥决定,重修父母的老房子,这才是我们的家!
作者:木棉 湖北龙感湖人 爱好文学
(所有图片来自网络)
一册在手,游遍黄梅不用愁!
《穿越时空赏黄梅》,是黄梅本土文学爱好者共同推出的力作,是黄梅县众多微信公众号中第一个结集成册的纯文学小辑。
本书共分梅香梅韵、梅风梅俗、梅友梅情三个小辑,收录文章104篇,合计15万字。作者有国家、省市级作家,文学博士,也有草根写手,内容涵盖了黄梅的历史文化、名人典故、风景名胜、风情民俗、特产美食、方言俚语、古村古道古遗址、乡情乡恋和乡愁……
曹锦军围炉微信公众号:
caojingjun1973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