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项精进——2021 把能把握住的事情先把握好

本文是SDi“六项精进”系列的第7期。作为一个不定期更新栏目,本系列将基于SDi方法论,从我们眼中的营销六层面——“发现、洞察、表达;交互、植入、交付”入手,来和大家探讨有料有趣的创新营销思路、案例与技巧。

时至岁末,本期六项精进,主要想和大家谈谈我在2020年的一些感悟,和对未来品牌营销策略的一些想法。

发现

对一个内容创业者来说,关注不同媒体的内容偏好,像是喜欢什么样的标题、选题和风格等,肯定会是大家的一项常态工作,但在2020年,我开始更清晰地意识到,这种做法只能作为一种辅助策略、短期策略,而不能作为内容创业者的长期策略。

为什么这么说呢?

在我看来,如果大家总是想着去匹配媒体的“口味”,就很容易导致和别人做的内容趋同,并且很有可能让你忘记“初心”——把自己真正知道且感兴趣的东西,以擅长的方式呈现给读者。比如,有的选题在媒体看来,可能是不值得关注的另类方向,但是如果你能把它写出来,却很有可能成为你的独特价值点。

我想这或许是一个说明SDi方法论中,“价值发现”这个概念的好例子。每个独立个体,每个内容创业者,都应该有自己“要为什么人做什么”的独特意识,这是每个坚持写字,或者想要拍视频、做直播的人都应该有的“价值发现”。在这件事情上,我们不能把自己的“发现”和媒体的“发现”混为一谈。

关于这件事情,我的另一点感悟是,在今天,内容创业者与其把自己的工作视为“搞创作”,倒不如理解为“做翻译”更为合适。因为在很多时候,我们就是要把自己看到的价值,用符合媒体偏好的形式“翻译”给大家看,同时考虑这种“翻译”是否必要?十分恰当?是否会破坏到价值本身?

洞察

2020年,我把很多时间,继续花在了对SDi方法论的迭代上,成果之一是,在如何基于消费者心理洞察,来驱动营销方面,我们又获得了很多新的见解。

这些成果让我意识到,以往一提到“营销心理学”,大家总是会先想到“标题怎么起,文案怎么写,销售话术如何设计”,这其实就狭隘了,事实上心理学对营销的指导,完全可以被拆分得更细,拆分到针对更多层面。

比如,对于刚刚创立的品牌,要定义自己的品牌核心价值这项工作而言(洞察-发现),由于做这件事是要为品牌寻找到与众不同的“DNA”,核心在于识别用户需求,因此在这个工作场景下,我们在进行用户洞察时,就可以将“动机心理学”当中,消费者为什么会“起心动念”的一些原理纳入进来一并研究。

又比如,针对“品牌传播”与“运营增长”,由于这两类工作,在SDi方法论中分别属于“植入”和“交互”,对应着的是大家常说的“品”与“效”,因此在心理学的借鉴方面,就可以分别从“认知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中汲取营养,这是因为前者关心如何建立认知,而后者关注用户行为模式。

再来说一个基于“动机心理学”,来辅助品牌探索核心价值的小例子。前不久,我在上海交大为某服装品牌的高管团队做培训时,曾发起了一个现场小调查,当时我问大家——“你觉得服装这个品类,是一个快思考的品类?还是慢思考的品类?”

结果,现场大多数管理者都认为,除了在“高端定制”这样的细分领域,消费者的理性思考会比较多,决策过程会比较复杂,会更接近于一种“慢思考”的心理特征之外,从整体上看,服装行业的“快思考”特征还是相当明显的。换言之,大家普遍认为服装属于“快思考”的品类。

接下来我们又进一步交流到,由于在“快思考”品类中,用户会更多地基于“感觉”,而非“理由”做决策,所以当我们思考品牌的核心价值时,就需要格外注重品牌情感、文化价值的挖掘与塑造。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大家很容易体会到这一点。比如,通过选择合适的代言人,一个优秀的服装品牌,往往就能够把它希望塑造的意识形态,希望传达的生活方式,用最短时间演绎出来,让消费者迅速形成感知。我想,这也正是该品类高度依赖于代言人策略的一个重要原因。

表达

稍稍运用一下想象力,现在让我们把一个品牌的表达层,想象成是由一系列容器,或者说“盒子”所组成的整体。这些盒子外边分别贴着“品牌名”、“品牌口号”、“LOGO”、“产品”、“内容”等不同标签,而里面则承载着品牌价值。

在过去,我们总是会倾向于单独评估某一个“盒子”,像是“这个LOGO怎么样”;或者“你觉得这个SLOGAN好吗”等等,而忽视了盒子之间还应该彼此呼应,这样才能更好地“用一个声音说话”。

在这方面,2020年我观察到的一个有趣案例是茶里王的改包装。与旧包装相比,新包装通过引入扑克牌里的王者原型(King),通过借助于人们心智中本来就熟悉的元素,巧妙地呼应了品牌名中的“王”这个概念,同时还激活了消费者对该产品高端品质的感知,可谓一举两得。

与这个案例相关的一个感悟是,受整体环境影响,当前一个时期,品牌与其苦恼于大量传播无法开展,倒不如先踏踏实实地想一想,在LOGO、SLOGAN、产品包装这些基础表达层的部分,我们是不是可以比过去做得更好?

夯实品牌的基础表达,常常意味着在未来的传播中,企业更有可能实现“花小钱,办大事”。在困难时期,品牌更应该把能把握到的事情先把握好,难道不是这样吗?

交互

据说2020年,还诞生了一个叫“古典自媒体”的热门概念。我去查了一下,原来是指那些不做视频、直播,而坚持产出图文内容的自媒体。我想2021年,对于视频、直播要不要做,该怎么做的问题,仍然会是困扰众多品牌主的一个焦虑点。

在这里,我并无意于去重复那种“无论什么形式,能产出好内容才是王道”的论调,倒是很想从“思考快与慢”的角度,来重新审视一下品牌的媒介策略。

具体来看,正如上文说到的,在品牌初创期,在尝试定义品牌核心价值时,大家就应该先来做这样一个基础判断:我们所处的品类,从消费者的心理参与模式来看,是属于“快思考”还是“慢思考”的品类?

而这个判断,也将会影响到后期运营工作中,企业对媒介策略的思考。

举例来说,如果你处于一个典型的慢思考品类,比如是一个提供技术服务的B2B企业,那在媒介策略上,就应该以能够卷入用户深度思考的“慢媒介”为主:技术白皮书、行业演讲、知乎长文、沙龙活动等;但作为辅助,也应该思考如何将那些晦涩的技术概念,借由一些巧妙创意,利用“快媒介”来输出。

相反,对于快思考品类,比如餐饮、快消,品牌诚然应该将小红书、短视频这类“快媒介”作为首选,但如果能阶段性地嫁接“慢媒介”,比如基于品牌的价值主张,来拍摄一部纪录片或者微电影,也会是非常不错的选项。

所以在我看来,所谓“直播、短视频要不要做”,其实还是一个媒介形式如何互补的问题。有时候大家纠结于此,真正的困扰或许只是,我们尚未找到一种符合用户快思考特征的,可以持续“翻译”品牌价值的创意形式罢了。

植入

2020年,对很多行业来说,或许都不是一个做增长的好时机,不过从过去一年到今后一段时间,随着用户对娱乐类内容的消费增长,大家应该意识到这个时间窗口,或许更有可能会是一个进行品牌建设的,做“植入”的好时机。

因此在我看来,2021年尤其上半年,大家应该将更多心力投入在品牌建设方面,利用这段时间,抓紧塑造差异化的品牌形象,通过消费者认知调研,发起巩固品牌认知优势的传播,从而为市场回暖后的增长打牢基础。

提到用娱乐化内容,来塑造差异化的品牌形象,2020年,我看过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一支广告,是上边这个长达5分半钟的视频。懂事物珍稀,更懂珍惜事物_腾讯视频

广告用“唐顿庄园”式的叙事风格,借由一位人生阅历丰富的长者,和他口中那一系列妙语双关的台词,以出人意料的方式,完成了对品牌人格化形象的塑造。影片构思大胆、细节处理到位,非常值得大家多看几遍。

也许有人会质疑说,这么长的视频,有多少人会有耐心看完呢?

我想这个视频的创意者,或许已经用“什么类型的内容,会让什么样的人有耐心看完”的逻辑,给出了自己的解答。

对此我的感悟是,当大家习惯了用点赞数、转发数评判内容时,也莫要忘了虽然一支广告让人惊艳的程度,和它建立消费者认知的持久度,很难通过现有的数据追踪到,但我们也不应该放弃这方面的追求。还是要多去推出一些,能够让自己真正感到满意的作品,那种会让你情不自禁地想要宣称——“这是我们做的东西”的作品。

交付

前不久在看一篇文章时,突然想到了一个蛮有趣的语言文化现象。

在英文当中,“企业”(Enterprise)一词由两个词根组成,前边的“Enter”表示“进入”,后边的“prise”源于“Pris”,意为“抓住、抓取”,比如美剧“Prison Break”(越狱)当中的“Prison”,其实就是抓人来关押的地方。因此连在一起,“企业”一词的意思似乎就是“进入并抓住”。

进入哪里?抓住什么呢?我想对应营销的不同层面,这个问题是可以有若干种解答的。

比如,从“洞察”的角度看,企业是要“进入市场,抓住需求”,从“交互”的角度看,企业是要“进入渠道,抓住流量”;从“植入”的角度来看,企业是要“进入心智,抓取认知”;而从“交付”的角度来看,企业是要“进入角色,抓住价值”。

为什么“交付”是要“进入角色,抓住价值”呢?

因为熟悉SDi方法论的朋友都知道,我们在SDi中所说的“交付”,并非指产品、货物的交付,而是建立在前边五个营销环节努力之上的——价值交付。所以“进入角色,抓住价值”,其实就是想要提醒大家,应当时时刻刻地以我们的品牌,要在消费者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为念,勿忘初心,坚持向顾客交付始终如一的价值。

越是经营困难时期,越不能放低“价值交付”的标准。在我看来,任何不这样做的品牌,都是在“帮助”竞争对手在明天更快地增长。

(0)

相关推荐

  • 做长期有价值的深度研究 | 我的互联网研究方法论和几点思考

    我是刘凯,2016年毕业后加入中信建投证券,现为海外前瞻分析师. 起这个题目压力还是蛮大的,因为对互联网研究方法论的提炼和思考可能需要较长时间周期甚至一生的研究实践和深入思考才能有更多更本质.更有价值 ...

  • 增长的本质是世界观的演进

    一个朋友专门做教培行业的增长研究,在我们讨论增长的本质时,我给了他一个思考模型,本质--框架--元认知,借由这个思考模型,引起了我更多的思考. 做任何一件事的判断都先一针捅破天地思考最源头的本质,本质 ...

  • 完美日记、三顿半、SKG是如何破圈的?

    内容来源:2021年5月11日~12日,火种定位学会举办的"第三届5.11中国定位日". 分享嘉宾:陈金鸿,鸿道战略定位公司创始人,原君智咨询首批合伙人.项目总监:原特劳特公司战略 ...

  • 商业笔记丨周恩勇解读《升级定位》(三)

    这是周恩勇第45篇原创,持续更文 做一个能"洞察商业本质"的品牌顾问 品牌营销领域笔记达人/品牌策划人 今天解读,冯卫东<升级定位>第4-6章,定位理论的三大贡献:竞争 ...

  • 《爆点营销》观点:新媒体营销的 10 条思考(三)答案咨询|王志鸿|爆点营销

    <爆点营销>观点:新媒体营销的10条思考(二) 上一期文章回顾 ↑ -- 本期文章分享(图书节选) ↓ 个人 IP 打造五步法,成功打造个人品牌 一. 定位IP   二. 内容IP   三 ...

  • 开篇词 | 如何在不确定的当下,寻找确定的未来?

    你好,我是夏叶华,诺博汽车系统首席技术官.前滴滴出行产品研发负责人.腾讯长安 AI 产品负责人.百度高级产品专家. 和互联网产品打交道 15 年,我写过代码.做过产品.带过团队.我曾主导过移动端亿级体 ...

  • 《六项精进》稻盛和夫告诉你,6个为人处世哲学,让你离成功更近

    文/铃兰 普通人能在事业上获得成功吗 普通人能在事业上获得成功吗?可能大部分人听了会摇头,因为在世俗的观念里. 一个人想要获得成功,必须要有强大的家族背景,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和优质的人脉关系,以及获得 ...

  • 【小哈读书】六项精进

    遇到这本书的时候,很偶然的翻阅,后来变成了忍不住的精读和手抄笔记.因为里面的内容实在太精彩了! 我一向是不喜欢与日本相关的东西,可能是内心的一股情结.曾经特别爱看电视的我几乎从不看日剧,即使是日剧特别 ...

  • 保险精英六项精进:新时代保险高绩效营销

    从保险营销六大关键环节出发,萃取亿元保单缔造者和众多MDRT成员的成功案例,打造成集鲜活案例,丰富学法,最强师资团,实操落地为一体的精品课程:帮助保险营销人精进六大技能快速提高绩效,从而打造新时代保销 ...

  • 稻盛和夫六项精进

    稻盛和夫六项精进 一.付出不逊于任何人的努力 1. 比别人下更多苦功去专研,而且能专心一意地坚持下去 2. 即使有任何抱怨和不满,也不阻碍努力向前的脚步 二.谦虚戒躁 1. 中国古有名言:" ...

  • 读稻盛和夫《活法》(第二十五篇): 磨砺心志的“六项精进”

    扫码入群 导读 <活法>中稻盛先生说: "如果要问我成功的理由,理由就是这一点.我的才能或许有限,但我拥有虽然单纯却非常有力的指针--追求做人的正确的准则." &quo ...

  • ​【稻盛和夫:奉行这“六项精进”,你将拥有精彩人生】

    [稻盛和夫:奉行这"六项精进",你将拥有精彩人生] 1) 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这点是一切的基础.我们应该全神贯注地对待自己的工作,全力以赴地度过自己的人生.如果有闲工夫抱怨不满 ...

  • 稻盛和夫的'六项精进'!精髓总结,建议每天看一遍

    稻盛和夫被称为世界级的管理大师,他的管理哲学涵盖了生活态度.哲学.思想.伦理观等.下面是稻盛和夫实践经验总结来的切身体会--六项精进哲学. '六项精进'浓缩了稻盛和夫在经营企业方面的哲学观,今日分享此 ...

  • 稻盛和夫-六项精进

    稻盛和夫-六项精进好句集锦 1.判断一切事物的基准----作为人,何为正确:价值取向很重要. 2.稻盛哲学核心:人生.工作结果=理念(人格*热情*能力),人格是主要的,人的能力都是差不多的. 3.思考 ...

  • 稻盛和夫:企业经营者的六项精进

    稻盛和夫 我们企业经营者来到这个世上,或者子承父业,或者自己创办公司,经营事业.在自己一个人谋生尚且不易的时代,各位企业家要雇用员工,要保证员工家族在内的人都有饭吃.要养活包括员工家族在内的这么多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