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美玉】——科技检测在古玉辨伪中的作用(2)

03

技术研究

我们今天所说的古代玉器仿品或称赝品,主要是指近几十年来为了谋求金钱利益,制假造假,生产出的古玉仿品,大都是用电动工具大量制造,它最突出的特征就是玉质低劣,纹饰粗鄙。

我们可以将电动工具发展分为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1960年前后出现了最早的电动工具,它实际上就是一个大的电机用皮带带动一根长轴不停转动,轴上有好几组砣片,同时一排有很多工人,每个工人坐在自己的工位上,还是依靠解玉砂进行玉器加工,机器的作用就是解放了人们的这个双脚,旋转速度更快,和以前的正反转砣相比它的工作效率得到了比较大的提高。

第二阶段:到了70年代以后,人们使用了一种叫碳化硅的材料,它的莫氏硬度9.5,所以又叫金刚砂、钻石粉,它并不是真的钻石粉,只是表示它硬度堪比钻石。把这些很细小的颗粒粘到钻头上或者粘到砣片上,这时候砂子不再是游离状存在,而是固定在钻头或者砣片上,加工玉器效率更高了,

第三阶段:上世纪末21世纪以后,电脑在社会上迅速普及,工人们利用电脑程序控制机器进行玉器加工,所以俗称电脑工,电脑控制铣床,模具震动,有的用超声波,激光来加工玉器。丰富的加工手段为仿古玉的大量出现奠定了物质基础。

这是一件仿古玉环,很多初入高古玉收藏圈的朋友很可能将其当做开门的玉器,高价购入。我们将它局部放大,在显微3D图中模拟将其进行纵切,形成图3左上的样子,测量其纹饰的雕刻沟槽数据。大家都知道玉石是十分坚硬的,古人在没有现代工具的情况下只能通过磋磨在玉石上磨出浅浅的痕迹,不可能形成显微3D图中所示的深沟。可以断定这件玉环的纹饰是使用电动砣进行加工的。

再来看另一件赝品玉环,显微3D图中的不同色彩代表其表面的高度,暖色代表高,冷色代表低,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明显的电脑工痕迹,首先,玉环雕刻线条宽度几乎一致;第二,中间的圆点起刀处是一个圆圆的点,实际上这是电脑控制的铣床,铣刀像钻头一样做曲线运动形成纹饰。相信不少藏友见到这样的玉器仍会把它当做非常好的古玉加以收藏。

这是一件典型的双龙首战国玉璜,玻璃光、玉质也好,经过高倍显微镜局部放大我们可以看出,阴刻线的结尾处沟槽边缘有明显的崩茬,这是高速工具加工特有的痕迹,古人做阴线都是慢慢磋磨,不可能出现如此多的明显崩茬。经过显微3D图我们可以看出阴线的沟槽处深且陡直,不符合古代玉器加工痕迹。下面的视频中我们为大家介绍了出土西周玉器上阴刻线的显微3D图,请大家点击观看视频了解。

古代工匠治玉雕刻阴线都是用砂子一点一点磋磨出来的,并不是现在使用工具进行切割,切出来的阴线就会出现上文中讲到的崩茬,沟槽深而陡直,磨出来的则是坡度较缓,阴刻线同表面交界处有一定弧度过度。

以上我从三个方面就科技检测在古玉器辨伪过程中的作用给大家做了简单介绍,实际上远远不止这些。古玉器的辨伪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作,需要从多方面进行分析比较,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

根据我自己的经验,古玉辨伪学习应该从四个方面去努力:(1)读书与学习;(2)眼学和上手;(3)科技手手段;(4)考古依据。

(1)关于读书和学习,首先我认为要读好书,读真的书,不要读假的书。有关时代背景、历史文献资料、历代的文物典章制度、玉器的形制以及用途规格等重要的参考资料,最好是国家考古和博物馆出的书籍,这是最基础的知识储备。我国历史上每个时代的玉器都有自己的特殊风格,这些风格变化、题材更替、加工技术的进步都是相辅相成的,必须从文献上、书本上系统的学习,任何人都不可能生而知之。

(2)关于眼学和上手,我个人认为大家要充分吸收古董商和收藏家的经验,也就是所谓的眼学。他们的经验是代代相传的,积累了一套系统的古玉知识,有不少经验,也是可靠和实用的,应该借鉴,也必须借鉴。

上手学习主要指两个方面,一、上手考古所、博物馆的出土玉器,馆藏出土玉器就是最好的标本。二、上手市场上明确的仿品,对仿品的研究也能快速提高大家的眼力,特别是新的造假手法、材质等等。

(3)要有科技手段,上一期栏目中(【每天美玉】——科技检测在古玉辨伪中的作用(1))我们讲了各种科学仪器,设备以及数据库的建设,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能够解决古玉辨伪中许多棘手的问题,但是购买这些仪器的成本非常大,广大玉友很难承受,只适合专业机构学术研究、鉴定。好在现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有很多简易的仪器也很管用,大家可以在平时鉴赏中多多使用。

(4)考古依据,考古出土玉器是古玉鉴定的最重要的依据。在古代遗址、墓葬中有大量的玉器,只要是经过科学发掘的遗址、墓葬,那么其年代是可以确定的(前朝遗玉另讲),真伪是不容质疑的,有了这些遗址、墓葬出土古玉样本,就可以建立起古代玉器发展的年代顺序,考古出土玉器也是判断年代的标准器物,是鉴定古玉的重要依据。

小结

玉器的辨伪不能够墨守成规,要注意吸收新的研究成果和考古发掘动态,同时要关注作伪方式的改变,随着近代大量科学考古发现,我们对玉器的年代、造型、纹饰、加工工艺、文化背景等也有了更全面和更深入的认识。这些认识有利于提高我们的鉴定水平,尤其是各个不同的地域大量玉器的出土,为更加精细化研究古代玉器提供了难得的契机。

笔者认为古玉鉴定的发展方向就是:以科技检测为基础,以数据库为依据,以专家的理论和经验为支持的模式。

版权声明:文字及图片版权属每天美玉及古玉研究联合工作室所有 转载请注明来源

(0)

相关推荐

  • 红山文化与夏朝玉器(是否存在砣具)专业课

    古玉圈内,一直保持着一种怀疑的态度,红山文化(距今5000年有余)与夏朝(距今4000年有余)玉器因纹饰简单(甚至没有纹饰),圈内一直有极大数一部分学者存疑是否有砣具存在,很多人甚至肯定的说,砣车的发 ...

  • 张友来谈古玉:科技检测在古玉辨伪中的作用(2)

    在上一期 张友来谈古玉:科技检测在古玉辨伪中的作用(1)(点击蓝字查原文)栏目中,我们为大家简单介绍了目前常用的古玉科技检测技术及其原理,本期节目我们将结合实例解答藏友们对于科技检测在古玉辨伪工作中具 ...

  • 张友来谈古玉:科技检测在古玉辨伪中的作用(1)

    古玉辨伪一直是广大高古玉藏友最关心的话题之一,而科技检测在古玉辨伪工作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今天我们就结合实例,从玉器材质.工艺.表面风化.附着物等方面讲一讲科技检测是如何应用于民间古玉辨伪领域的. ...

  • 高古玉:拉丝痕迹在古玉辨伪中的作用!

    在古玉辨伪过程中,拉丝痕迹的确认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有拉丝痕迹的不一定是真古玉,但没有拉丝痕迹的且有规律性螺旋痕迹的应是现代仿品.那么,如何才能在实战中分辨出什么是真拉丝痕迹?什么是后仿拉丝痕迹? ...

  • 拉丝痕迹在古玉辨伪中的作用

    拉丝痕迹是古人在制作玉器时,为完成特定工艺要求,在玉器加工过程中,在玉器成品上留下的一种特殊的工艺痕迹.拉丝痕迹一般都产生在片状玉器上.主要是为了满足其艺术要求,去除部分玉料以实现玉器的艺术造型和装饰 ...

  • 拉丝痕迹在古玉辨伪中有什么作用?

    拉丝痕迹是古人在制作玉器时,为完成特定工艺要求,在玉器加工过程中,在玉器成品上留下的一种特殊的工艺痕迹.拉丝痕迹一般都产生在片状玉器上.主要是为了满足其艺术要求,去除部分玉料以实现玉器的艺术造型和装饰 ...

  • 张友来——科技检测在古玉鉴定中的应用举例 从古玉鉴定的料工形纹沁说起(1)

    扫码收看原创视频 哔哩哔哩|古玉密码 本次分享一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从古玉的料工形纹沁说起,这是我们所有喜欢玉器的朋友都绕不开的问题,我将从几个角度为大家解读古玉. 我们经常说的料工形纹沁或者料工 ...

  • 和田玉不含油脂成分,为什么会有油脂感呢?【古玉辨伪必看】

    "谦谦君子,温润如玉",温润是和田白玉的显著特征,指的是玉的质感和光泽.所谓温润,是一种感觉,她不像宝石那样散发出耀眼的光芒,但又能真正吸引到你.和田籽玉的光泽好到极处就是有强烈的 ...

  • 古玉辨伪-从认识现代机械加工痕迹开始(一)

    序 为什么要专题写认识现代机械加工痕迹?因为仿品太多,有些杀伤力还很强,连专家也不能幸免.比如:北京故宫博物院专家收购仿北魏陶俑事件:北京故宫博物院被盗窃的文物,在被卖时判假,窃贼一气之下扔掉的事件: ...

  • 古玉辨伪-从认识现代机械加工痕迹开始(二)

    一,电动磨笔雕刻--认识了它,就能认识80%以上的仿古玉 自上世纪50年代发明软轴电动雕刻工具后,虽然有改进,但基本特点不变,主要功能是刻阴线.磨各种表面,以及加工孔.洞.搂雕.电动磨笔分二种,即固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