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字嚼印 | “斗”与“鬥”用法区别
引言:只要玩篆刻,就必须要接触古文字。只要接触古文字,就免不了会踩坑,坑踩多了,避免踩坑的办法也就越多,经验也就越丰富。我想,既然大家都会踩坑,不如就把这些办法和经验整理并分享出来,一方面可以加深自己的记忆,起到保存资料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让一部分印友减少踩坑的概率,何乐而不为呢?当然,我只是一名使用古文字并运用到篆刻上的人,并非纯粹的古文字学家,对于文字的解构未必正确,有不足或谬误之处在所难免,亦希望借此机会得到更多专家学者的指导。在传统文化面前,在古文字面前,我永远都是一名小学生。
近日翻阅上海《书法》杂志,偶然见到吴朴堂先生的两方“艰苦奋斗”大印,两方都是朱文,他本人均未署款(现款为后人补的观款)。其中仿浙派的一方收录在《朴堂印稿》中,而另一方仿吴昌硕的则未曾出现在他的印谱中。这两方印,朴堂先生之所以都不署款,很可能知道它们都是问题印,万一流传出去,恐会被后人诟病!
凡是以上含义,“斗”字的篆文必须写做
,而不能写成
。这里举两个印例 ,一方是赵之谦的“为五斗米折腰”,这方印非常有名,原石虽然是一方很普通的青田石,但在2017年嘉德拍卖会上却以1200万元的高价创下文人篆刻作品拍卖最高记录。还有一方是王福庵的“斗酒散襟颜”,这两方印中的“斗”字都是容量单位,所以都用
,而不用
。
△为五斗米折腰(赵之谦刻)
△斗酒散襟颜(王福庵刻)
再说“鬥”字,它的甲骨文正是两个站立的人在互相撕打的样子,非常形象生动。到了小篆以后,两只手变形严重,两个人弓着腰面对面,耳鬓厮磨,看起来亲密无间,已经完全看不出打斗的样子,实在是无趣得很。
△“鬥”字演变
“鬥”字的含义主要还是与对打、争胜有关,具体如下:
,而不能写成
。下面两方印,一方是邓散木先生刻的“艰苦奋斗”,一方是钱瘦铁先生刻的“我与古人斗百草”,这两方印中的“斗”字都与争胜、拼搏有关,所以用的都是
,而不是
。
△艰苦奋斗(邓散木刻)
△我与古人斗百草(钱瘦铁刻)
,而不可用
。要特别注意的是,这里的“闹”字用是“鬥”字框,而不是“门”字框,几百年前的汪泓没有见过简体字,自然就没有我们现在的困惑了。
之所以翻出吴朴堂先生这两方错字印,并不是为了抹黑他,而是为了说明“斗”与“鬥”这两个字的用法区别。何况以吴朴堂先生的篆刻成就,岂是这两个错别字就能抹黑的?个人以为,一方印,不管是谁刻的,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实事求是,客观评价,是我们每一个学印之人都应该秉持的态度。
作者简介
江豪旭,字瑞昇,号庵角山人,金石印坊创始人,篆刻教育者,玺印篆刻文化的积极传播者。
关注江豪旭老师个人公众号
“江豪旭篆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