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高于德,道和德不是一回事。理解《道德经》应避开三个误区

《道德经》作为在我国思想和文化史上有重要影响的一部哲学著作,有人曾说,只有老子的《道德经》才能和孔子的儒家学派相抗衡。老子的道家思想,绵延2千多年,至今仍为人们所喜爱,固然有他思想深邃、内涵丰富的原因,但从“能否经得起时间检验”这个角度和标准来看,《道德经》的确包涵着客观、辩证的朴素真理,值得我们认真的学习、思考和研读。

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也应该注意避开三个误区。

一,道高于德,道和德不是一回事

我们通常习惯于把道德二字联用,认为道德是一回事,是同一事物的一体两面,如果查一下字典,道德的解释是: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如果这样理解,就有悖于老子《道德经》的原意了。

帛书《道德经》第一章就说:“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这句话什么意思呢?道缺失了才讲德行;德行缺失了才讲仁厚;仁厚都没有了,才讲情义;最后情义都谈不上得时候,人们才用所谓礼仪来维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见道是高于德的一种存在,他们并不在同一个等级、同一个阶梯上面。

那么道又是什么呢?

老子又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什么意思呢?道是天效法的对象,是天地初开,混沌之中万物产生时的状态。他和人之间,隔着地和天两个无法逾越的鸿沟天堑。

那么什么又是德呢?有一种说法是,德拆开来是“双人、十、四、一、心”,指的是一心为众人,一心为公即是德。

如果说,德是人事,那么道就是天工了。他们根本不属于一个层面,所以,帛书本里,德经和道经是分开的,德经在前,道经在后。

所以,对于道德各是什么,我们应注意加以区分,而不是混为一谈。

二、老子亡于秦,秦失吊之

理解《道德经》,必须对作者本人有一个清楚的了解,这关系到我们能不能用一种客观的心态来看待和学习《道德经》的问题。

老子生平,并没有一本史书有过完整的记载。但后人还是能够从《史记》《春秋》《庄子》等找到老子生平事迹的一些片段。

老子是春秋时期的陈国人,大约生活在公元前571年至471年之间。在周王室担任过图书管理员一职,鲁昭公26年,即公元前516年,周王室内乱,周王子“朝”在逃离时带走了图书馆里大部分有用的书籍,老子管理的图书馆空空如也,一片狼藉,他自然也就失业了。然后老子到鲁国生活过一段时间,估计也就在这段时期,孔子和老子之间有过往来。晚年居住在自己的母国陈国,后来陈国被楚国所灭,老子又踏上了逃亡之旅,最后在秦国逝世,一个叫秦失的人去吊唁过他,因为哭的不是很专业,遭人非议,被《庄子》记了下来。

为什么要复述一遍老子的生平,就是要把他和《史记》中老子“骑青牛出关,不知所踪”,或者一些羽化成仙的传说分别开来。

很多人是愿意相信老子骑青牛出关,不知所踪,也不愿意相信老子“亡于秦”的,因为能满足或迎合自己的某种心理需要。

其实,不光是《道德经》这样的典籍,就是我们尊崇的四大古典名著,除了《西游记》本来就是神话,其它三部,开篇也无一不和神话传说拉上一层关系。

而我们唯有把这一层认识清楚了,才能明白我们到底是在研读一本圣贤典籍还是研读一本修仙成道之书,才能端正心态,真正汲取《道德经》的濡养。

三、不能全用今天的字意理解《道德经》

历经2500多年,我们今天汉字的字形字意、语境语意已经几经变迁,有些字词,我们今天的理解已经和老子当时的意境发生了改变。

比如:道可道的“可”字,甲骨文有表示在神案前诵读咏唱的意思;《说文解字》说,“可”是肯、肯许;《汉语大字典》里,“可”在古时候有歌的意思,那么我们到底应该怎样理解“可”字在《道德经》的原意呢?

加上北宋以前,并没有印刷术,大凡书籍都是手抄本的形式,到今天,5千多字的《道德经》就有好几个不完全相同的版本,比如通行本第一章讲“道”。开篇即是:道可道,非常道。而在帛书本里却是:道,可道也,非恒道也。而且差异还不仅仅只有一处,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些差别呢,面对这些不同之处,我们又该怎样取舍,哪一个句才是老子当时真正想说的呢?

我们只有了解了这些,才能避免以讹传讹,或者是流于粗疏,从而用一种更加认真和虔诚的态度去研读和体会,也只有这样,才更容易接近《道德经》的本意和原旨。

(0)

相关推荐

  • 还原版《道德经》第十四章:玄德深不可志

    还原版<道德经>第十四章全文如下: 玄德深不可志,是以为之颂: 掖乎其若冬涉川, 犹乎其若畏四戾, 敢乎其若客, 眺乎其若皋, 纯乎其若朴, 坉乎其若浊. 笃能浊以滴者将舍清. 笃能庇以往 ...

  • 易理参悟《帛书老子》“同于省者,道也失之”

    <帛书易经>和<帛书老子>在很多方面可以互相参解. <帛书老子>第68章:"德者同於德:省者同於失.同於德者,道也德之:同於省者,道也失之".参 ...

  • 《道德经》被改700多处?考古发掘“原版”,老子从不“消极”

    <道德经>从古至今似乎都是家家必备,即使买不起书,也必然对书中格言耳目渲染.如今,不仅华夏子孙引以为傲,放眼世界也被视若珍宝.然而与其他经典长篇大论不同,它全文仅有五千多字.所谓字字珠玑莫 ...

  • 还原版《道德经》第十三章:玄德

    还原版<道德经>第十三章全文如下: 道生之,德畜之:而物形之,气成之. 是以万物尊道而贵德. 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爵,天自然也. 道生之畜之,长之述之,亭之毒之,盖之覆之. 生而不有,长 ...

  • ​自然无私即是道 利他给予即是德

    天地万物的生灭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就是自然之道. 生灭无常是天地之道,随顺自然是人生之道. 道由德显,德由道生:道是德体,德是道用,道德不二. 道是自然的无私,德是利他的给予. 世间万物的生成是天地之德 ...

  • “道”的最高体现为“德”

    道教与中华民族同呼吸.共命运,道教的历史也是中华文化的历史.道教因以"道"为最高信仰,认为"道"是化生宇宙万物的本原,故名"道教".若论及道 ...

  • 鲁道夫小店:德玛拉拉糖浆

    Demerara糖浆,一种富含风味的鸡尾酒甜味剂 什么是Demerara糖? Demerara是一种粗加工的蔗糖,和制作白糖时不同,Demerara并没有剥离所有糖蜜,而是保留了一些美味的焦糖/太妃糖 ...

  • 商圣范蠡的仁商之道,非“智”非“德”,全在这个字……

    文/马丽娜   正心正举特约作者 主播/樊浩 "商圣"范蠡在中国历史上极具传奇色彩,他不仅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与西施的爱情佳话也流传至今.被后世敬奉为"文财神&qu ...

  • 道德经,是道在前,还是德在前。这是特别有...

    道德经,是道在前,还是德在前.这是特别有意思的事.道,三道,天道,地道,人道.德,五德,金木水火土. 有人说 马王堆帛书是德道经, 五运六气,五运生六气.又说"无为而治",道德经最 ...

  • 德然养生:德道合能,自主康宁

    ​德然养生荐读: 德然养生自主康宁, 修德养性净心正性, 心净性正道显功成, 德全不危心净无病, 德道合能无所不能, 防病治病自在其中, 增智开慧幸福从容, 永不逞能康宁一生, 一旦逞能必丟功能. 儒 ...

  • 论语日课179:道不远人,德在人心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7.29) 这是孔子勉励人修养仁德. 仁是一个很高的标准,孔子从来轻易以仁许人,即使是最得意的弟子颜回,在他看来也 ...

  • 中国河西蒸附片,德道扶阳造

    中国河西蒸附片,德道扶阳造 --江油河西附子基地"四个只做" 片片河西附, 片片菊花心. 德道扶阳蒸附片,真附片. 中国河西蒸附片, 德道扶阳造! --德道扶阳学堂 斗指午,为夏至 ...

  • 从事于道者 同于道 德者 同于德 失者 同于失 第23章

    第二十三章 希言自然.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 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 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 同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