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佩荣:总是对自己没信心?拯救低自尊感,有这几句话就够了

陆象山说:像我这样的人,就算不认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
——傅佩荣
有网友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低自尊感的人该如何自救?”
虽然你可以回答“不需要如此”,或者“这是自寻烦恼”,但并不能解决问题。
人有时就是会对自己缺乏信心,该怎么办呢?
简单来说,两句话就可以解决。

1

想通两句话

第一句话:天生我材必有用。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有自己擅长做的一方面,所以每个人都可以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出一份力。
但同时也要注意,不要好高骛远,要把眼光落实在现在的责任和能力上。
第二句话: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这八字箴言很有效果,但要真正想通这个道理。
倘若把自尊感建立在一定要比别人强上面,那没有一个人可以真正达成心愿。
因为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哪里有谁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才是一个人的客观处境,能真正想通这一点,才不至于患得患失。

2

如何建立自尊感?

再进一步讲,自尊感应该怎样加以确立?
南宋时期有一位哲学家影响力很大,叫做陆象山,他有几句话对我们非常有启发性。
陆象山说:“像我这样的人,就算不认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
意思是说,我就算是文盲,一个字也不认识,别人以为我没用,我照样要承认自己可以堂堂正正做个人。
这句话非常鼓舞人,做人的尊严不在于所有外在的成就,也不在于受多少教育,而是我们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凭良心去做。
陆象山这个人很特别,他小时候念书念到“宇宙”这两个字。
“宇”是上下四方,代表空间;“宙”是往古来今,代表时间。
他学到这两个字之后就说:“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
就是说,宇宙里面的事情就是我这个人分内的事,我这个人分内的事就是宇宙的事。
这一句话,立刻把自己提升到宇宙的层次。
但他不是狂妄自大,而是认为人不可以忽略自己。

3

觉悟自己的心

“上是天,下是地,人居其间,须是做得人,方不枉此生。”
这也是陆象山的话。
人在天地之间是万物之灵,怎么可以说有几十亿人,多一个我少一个我没什么差别?
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独特到什么程度呢?
陆象山写过一首诗:“昂首攀南斗,翻身依北辰,举头天外望,无我这般人”。
意思是,抬起头好像就可以掌握到南斗,一翻身所靠到的是北辰,南斗北辰在我举手投足间就可以立刻掌握住。
接着把自己的精神往上提升,可以到天外去看,发现没有像我这样的一个人。
陆象山为什么可以这样说?
因为每个人都可以觉悟自己的心,容量是无限的。
所谓无限,是说我可以了解宇宙间的一切,这种能力就让人的伟大难以衡量。

4

肉铺老板的西装

能够在“知”的方面达到这种程度,再配合“行”,“行”是指道德里面的自我尊重,还有什么问题呢?
所有的自尊,如果建立在道德上的自我尊重,都没有低自尊感的问题,为什么?
我没有必要觉得自己比别人差,看不起自己。
不要忘记,职业可能有贵贱,但人格没有高低,人格是完全平等的。
我记得年轻时在荷兰莱顿大学教书,有时候会提早去肉铺买肉。
肉铺九点开门,我有时去得早了,就看到肉铺老板开着一辆进口德国车到门口。
他是穿西装打领带的,进去之后,隔了十分钟店门开了,这时老板换上了大厨的衣服帽子,就开始卖他的肉类产品。
下午五点钟店铺准时打烊,你再看到这个老板,他又换回了西装,穿戴整齐开着轿车走了。
也许他晚上有约会,也许可能有别的活动。
你看到这个肉铺老板,会觉得很有意思。
他不存在低自尊感的问题,工作就是工作,下班之后人人平等,他还有自己丰富的生活。
这也是西方文化一个很好的传统。
德国哲学家康德说:“人的存在只能作为目的,不能只是其他人的手段”。
我们每个人都一样,比如我教书,别人借用我的材料充实他的知识,是把我当做手段,但同时我也是目的啊,我做这些事也是尽我的社会责任。
我们在社会上跟人来往,不只把别人当做我的手段,还要把他当做目的来尊重,社会才显得比较完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和位置。

5

真正的自尊感来自哪里?

大家在平等的基础上往前努力走,重要的在于,这一生下多少功夫修炼自己的德行,自古以来皆是如此。

你想一下,我们尊重一个人会因为他很富有、很有权力、地位、名声吗?
会。但那可能只是暂时的,是一个幻觉、一个表象。
长久下来,真正愿意接触相处的一定是德行修炼不错的人。
谈到德行的修炼,我们一贯认可的是有基本的自我认识,适当的谦虚、温和。
像孔子,弟子子贡描写他是“温、良、恭、俭、让”,都是比较自我克制的。
但孔子会低自尊吗?绝对不会。
孔子在该表现自信的时候,那种气魄简直是舍我其谁。
像他在匡地被围,情况非常危急。
孔子说:“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他深信中华文化的传统就在自己身上,他负有承担文化发展的使命。
这句话是《论语》里面,孔子最有自信的一句话。
孔子“五十而知天命”,代表他的自尊已经达到了一种高度。
但这种高度并不代表他要胜过别人,要对付别人,他认为平平安安过日子就很开心了。
孔子平常生活中是“申申如也,夭夭如也”,神情安稳,态度从容,这就是一个人有了基本的自信。
我们常常强调,一个人要有基本的自信,需要做到“三自”。
第一,要“自力更生”。
肯定自己的存在,是靠自己来把握的,对社会也有一定的贡献。
第二,要“自强不息”。
不断上进,让自己在知、情、意方面不断提升水平。
第三,要“自得其乐”。
懂得保持心灵方面的和谐。
所以,如果一个人对自己信心不足,想要把自己从低自尊感中拯救出来,以上这些西方和中国学者的观点都值得参考。

点击下图,听傅老师讲哲学与人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