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发烧,和四逆散也有关系吗?|外感|四逆散|发热|热厥|感冒
导读:相信大家对四逆散自然都熟知,这个方多用治肝郁、肝脾不和所致的病症,对于“热邪深伏,阳气被阻”形成的外感热厥作者用四逆散收获了良效,其中的道理为何?一起看看作者怎么说。
四逆散治疗外感热厥
四逆散见于《伤寒论》之318条。“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本条虽然冠名少阴病,但与心肾阳虚阴盛的厥逆根本不同。乃为肝气郁结,气机不利,阳郁于里,不能布达四肢所致。
常人多用于治疗肝郁之症见四肢厥逆或肝脾不和以致脘腹肋胁诸痛之症。本人在临床上用来治疗外感热厥,但凡外感发热、四肢厥冷者,应用多效。
《伤寒论》335条日:“伤寒一二日到四五日,厥者必发热、发热者后必厥,厥深者热亦深,厥微者热亦微”。
这充分说明了热厥的形成机理,即是热邪深伏,阳气被阻,以致阴阳之气不能相互贯通周流,故见四肢厥冷。其表现虽厥,而实则为热。“前热者后必厥”说明了热盛与发厥的因果关系。
四逆散方中柴胡透表泄热,疏肝解郁,主升;枳壳理气散结,主降;白芍敛阴和营,主收;甘草调和诸药,主和。
四药相配,一升一降一收一和,有透解郁热、升降通调之妙用。正如《医方论》言:“四逆散乃表里并治之剂,热结于内,阳气不能外达,故里热而外寒,又不可攻下以碍厥,故但用枳实以散郁热,仍用柴胡以达阳邪,阳邪外泄,则手足自温矣”。
丨病案举例
李某,男,3 岁。于1993年3月10日就诊。患儿于5天前因受凉出现发热,体温达39℃以上。伴恶寒、无汗、鼻塞、流清涕。曾在市某院诊为上感,给予口服抗生素及退热片,体温不降,就诊于我处。
现在症见:发热恶寒、无汗、口干多饮,舌红,脉沉实。辨证为外寒内热之感冒,拟药一付。
用药后反而发热更甚。再诊,细查发现其四肢厥冷达肘膝,脉洪大沉实有力,实乃外感热厥之表现。
小儿初为外感风寒,失于治疗,入里化热,热邪深伏于内,不能布达四肢而致热厥,治宜透解郁热,选用四逆散原方,进药二剂,发热退,四肢温,病愈。
I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河南中医药学刊》1994年第9卷第6期,作者/王晓燕,版权归权利人所有。
· END ·
编辑|白芷 视觉|花椒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