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未都 : 一篇文章带你了解各个时期的湖田窑,资深藏家必看!
湖田窑位于景德镇市东南湖田村。五代时烧造青瓷和白瓷,青瓷胎色青灰,白瓷洁白,产品以盘、碗为主。
湖田窑水晶莹玉润,白中泛青,色如湖蓝,极富情趣,刀法简捷明快,娴熟自然,结合造型、底足工艺特征判断,是开门的宋代湖田窑精品特征。
湖田窑是汉族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珍品,位于今景德镇市东南湖田村,是中国宋、元两代各大制瓷规模最大,延续烧造时间最长、生产的瓷器最精美著名的古代窑场。在历史上,湖田窑青釉白瓷风靡一时,行销海内外,是市场上的抢手货。如今,湖田窑青釉白瓷在收藏市场上依然引领风骚。
此件“湖田窑青釉白瓷赏瓶”,器身青瓷胎色青灰,白瓷洁白,青釉白瓷造型饱满,线条流畅而独步青云,瓷胎细腻至极,造型规整秀美。釉色由淡淡青白色向天青、湖绿渐次演变,纯净明澈并富于色调变化的青釉,大大强化了纹饰的艺术效果。细细观察胎釉、造型等特征可知,其明显具备优质青釉白瓷基本要素,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藏品周身纹理繁而不乱,极具美感,釉色青白淡雅,釉面明澈丽洁,胎质坚致腻白,色泽温润如玉。遮眼透视,仿佛可以窥见瓷胎中青白一体的瓷骨,晶莹剔透的瓷骨之上仿佛浸染着时间的烟火,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若你手上有珍贵藏品想出手,可与大林联系壹捌捌,贰肆贰陆,伍捌柒壹不成交,不收费,藏品前期只涉及每件200鉴定门槛,接受不了勿扰!它完美地展现了千年窑火湖田窑的制瓷工艺,无论其釉质、造型、窑口还是品相,均堪称上品之作。
作为在宋代南方最著名的窑口之一的湖田窑,在北宋时期多数光素无纹,素面的很多,釉色润泽,到了北宋的中晚期,出现了很多刻花和梳篦纹饰的装饰。北宋晚期直至南宋以后印花和剃刻的装饰技法盛行。由于湖田窑工艺精细,技艺卓绝,釉色蕰润,颇受各层人士之喜爱,有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謦,从而使湖田窑得到了迅速发展,形成了几十里窑火冲天,夜如白昼的壮观场景。如今,湖田窑瓷器成为了广大收藏爱好者追逐的对象,市场行情一路走俏。湖田窑从兴起到昌盛直至衰落,经历了漫长的沧桑岁月,对我国制瓷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我国的陶瓷史上湖田窑留下了它不可磨灭的重重一笔,是能够代表中国陶瓷经典工艺的传承制品,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和升值投资空间。
北宋早期普遍使用仰烧法,烧造青白瓷唇口、葵口碗。造型简单,瓷胎较厚,釉色偏灰或米黄。多光素无纹饰。这一时期的产品,尚不具备影青瓷的基本特征。
北宋中晚期,选用表层风化最佳的瓷石原料,淘洗澄湛工艺逐渐完善,拉坯成型技艺日趋成熟。尤其采用旋坯工艺,用铁刀在阴干的毛坯上旋削修整,使瓷胎薄腻至极,造型规整秀美,其实大批量烧造的斗笠碗,口径20厘米有余,面碗壁厚度尚不足0.2厘米。如此大口径薄胎器,即便明、清两朝造瓷技艺发展至巅峰,也无法大规模烧造。
这一时期,釉料中釉灰用量较多,釉熔融较透,透明度特别好。釉层中气泡、析晶以及其他残留物较少。刻花、划花、模印花纹的凹痕宽度、深度不同,釉层堆积厚度和块面大小多有变化,釉色由淡淡青白色向天青、湖绿渐次演变。纯净明澈并富于色调变化的硬青釉,大大强化了纹饰的艺术效果,给人以“音乐旋律绎如心灵”的美感。
棕眼是影青瓷釉面的一个重要特征。坯胎用的是生料,高温烧结产生大量气泡,气泡通过釉面溢出,有些釉表面未被及时填平,而形成大小不同的棕眼。棕眼不光凹陷面大小不一、深浅不同,形态也有差异。多数只是釉表面的凹痕,一些却有针管样细孔穿透釉层,连通瓷胎。经近千年土浸,釉层下的胎上,形成大小不一的放射状扇形土浸斑。灯光照射时影像明显。
| 宋代湖田窑的特征 |
1、各类日用品都有涉及,尤其是以壶、碗、油盒、盏托较多,在其口沿往往会涂抹一层淡褐色的假芒口,而这一显著的特征也成为人们辨别它是重要特征之一。
2、因为青白瓷的釉面玻璃质感非常强烈,可以说是光亮如镜,原料为景德镇的优质瓷土,湖田窑烧制出了最薄的瓷器,透光性较好,轻轻敲击就会发出悦耳的声音,这些特点都是湖田窑的一张名片,是它所独具有的,其他朝代所模仿不来的,所以其价格上等的瓷器在三百多万左右,甚至还有更加昂贵的,收藏价值就会随着价格的上升随之上升。
3、南宋时期的湖田窑仍然以影青瓷为主,早期在品种。造型上与北宋后期相同,其划刻的题材更加的广泛,主要构图集中在碗盘内底以及器壁上,纹饰上在植物类和动物类比如:牡丹、荷花、水波纹等等,都出现在瓷器上,图案更加的生动有趣。瓷器的整体层次就凸显而出,并展现出了其人物故事题材,器型上也是更加的丰富。
4、宋代是一个崇尚玉器的时代。但一般老百姓用不起,因此就在烧瓷上做文章,把瓷器做得极尽精细,烧造出一种玉的效果,其质感犹如青白玉一般。
法国著名艺术评论家丹纳认为:“要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处的时代精神和风貌概况”。根据目前考古资料看,湖田窑始烧于五代,明代晚期停烧,历经七百余年。古文献的记载,窑址的发掘,墓葬出土的器物,三者相互印证补充,为今天准确还原湖田窑瓷器的烧造工艺提供了充分的证据。
五代宋元时期湖田窑装烧工艺
五代是湖田窑的创烧时期。这一时期主要生产青瓷,个别出现青、白混烧现象。碗盘等圆器采用“支钉叠烧”这就在器物的底足、内底心留有叠烧的支钉痕迹。这种支钉痕排列不规则,大小多少不一 ,多呈白色或灰白色个别也有青色。出窑后窑工用硬物予以刮削,痕迹会很不明显。从对景德镇龙头山、刘家坞发掘出土的器物看,五代时期的种类较少,主要是碗、盘、执壶等,而碗盘占绝大多数。此时的碗盘的足有如下特点:圈足直径较大,接近口径的一半;足墙较矮;足壁较器身厚;足端及碗盘内有支钉痕迹,有的多达17个之多。
北宋早中期出现了“匣钵仰烧”工艺,器物底足多用垫饼、垫柱或者泥条垫圈与匣钵间隔,采用一器一匣钵仰烧工艺。在器物的圈足内会留有深浅不等的褐色垫烧痕迹。这种仰烧工艺整个宋元、明清一直沿用到现在,只是不同时期产品所占的比重有所变化而已。
北宋中期开始至南宋早中期,碗等圆器出现了一种新的装烧工艺“多级垫钵垫盘覆烧”由于采用覆烧工艺,此时器物出现了“芒口”现象。当然这个时期“匣钵仰烧”工艺继续使用,并成为时代的主打产品,“芒口”瓷尚处于初创阶段。
多级垫钵、垫盘在湖田窑宋代中期的窑业遗存中开始出现。“覆烧”一词最早出现在元代蒋祁的《陶记》:“或仰、覆烧焉”。清代的《南窑笔记》最先指出了景德镇湖田等窑,宋元时期生产的一类影青瓷器:“其边口无釉者,为是盖覆口而烧也”。
南宋中期开始至元代中期,出现了新的覆烧工艺“支圈组合覆烧”,大量精美的芒口瓷出现,“芒口”瓷成为主流产品。此时期碗盘等圆器的胎壁及底足变得更薄,弧壁或斜壁、撇口、矮圈足,极具时代特点。“支圈组合覆烧”
湖田窑的市场价值是多少?
从目前公开的拍卖数据中可以看到,近三年来,包括邢窑、定窑、德化窑以及湖田窑的白瓷市场均有了不错的表现。除了“北宋定窑划花八棱大盌”瓷器2014年在香港某拍卖以1.4亿元的成交价格进入亿元拍品行列之外,湖田窑也异军突起,仅去年便有5件百万以上的成交。白瓷艺术品近几年的成交率有看涨的趋势,白瓷开始日渐引起收藏家的兴趣。虽然去年六月4亿元成交的“定窑白瓷美人枕”引起了不少争议,但无可否认,定窑甚至定窑引申的白瓷系列,也受到了行内的关注。收藏周刊记者通过雅昌拍卖数据检索发现,白瓷有记录的上拍次数为1700多次,这比检索结果只有400多条的“青花瓷”要多出3倍还多。
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了,市场上历来赝品满地,鉴假容易鉴真难,大林认为看假只要抓住一条就可以作出明确结论,看真却要谨小慎微,面面俱到,尽量抓住每一个细节,把所有可能出现疑点的地方都排除后,才能作出肯定结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