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解读】区域差异的产生机理

通过地理学经典的研究方法

区域对比和关联的考查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区域差异的产生机理

1

(2020·全国II)对我国甘肃某绿洲观测发现,在天气稳定的状态下,会季节性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图3呈现该绿洲和附近沙漠某时段内陆表温度的变化。据此完成6~8题。

6.图示观测时段内

A.正午绿洲和沙漠长波辐射差值最大

B. 傍晚绿洲降温速率大于沙漠

C.凌晨绿洲和沙漠降温速率接近

D.上午绿洲长波辐射强于沙漠

7.导致绿洲夜间地表温度仍低于沙漠的主要原因是绿洲

①白天温度低       ②蒸发(腾)多
③空气湿度大       ④大气逆辐射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这种现象最可能发生在
A.1~2月      B. 4~5月    C. 7~8月     D.10~11月
【材料来源】

大气科学潘林林等《绿洲夜间“冷岛效应” 的模拟研究》

【背景拓展】

冷岛效应

冷岛效应特指地球上干旱地区的绿洲、湖泊区域,夏季气温比附近沙漠、戈壁低(低3℃左右),湿度比周边大(几乎和沿海湿润地区差不多)的特殊气象效应。

它的形成是由于戈壁沙漠较绿洲的比热小,同时沙漠戈壁和绿洲、湖泊对于太阳辐射的反射率也不同,在阳光照射下地面增温比绿洲、湖泊快得多,戈壁沙漠上空被加热的暖空气,通过局地环流作用输送到绿洲上空,形成一个上热下冷的逆温层,上下层空气间的热交换难以进行,下层冷空气也得以保持稳定,于是形成了一个比较凉爽、湿润的小气候。这种特殊的气象效应,称为绿洲的“冷岛效应”。

从定义中可知,平时所说的“冷岛效应”基本指白天的“冷岛效应”。

本题除了白天的“冷岛效应”,夜晚同样也存在“冷岛效应”。夜间“冷岛效应” 的形成原因与白天完全不同,它是绿洲的夜间蒸发以及绿洲、沙漠之间的风速差异造成的。

夜间“冷岛效应”

实验表明风速加大后,有使近地面温度升高的趋势。近地面温度升高的原因在于,风速加大,湍流作用加强,这样在夜晚导致上层空气向下层传热加强, 导致近地面温度变高。由于绿洲风速小于沙漠戈壁,使其近地面通过湍流混合得到的感热通量小于沙漠戈壁,有使绿洲近地面温度降低的作用。所以这一试验说明,风速较小是造成绿洲夜间温度较低的原因之一。

绿洲夜间蒸发较强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绿洲向戈壁沙漠输送水汽,造成较大的水汽损失;二是绿洲内的农田经常性灌溉,导致土壤水份含量较高,甚至达到饱和状态。灌溉会引起地表温度的下降。所以夜间蒸发造成的能量损失是绿洲夜间“冷岛效应” 的另一原因。

冷岛效应的作用

白天的“冷岛效应” 有抑制绿洲上水份的蒸发与蒸散的作用,在酷热的沙漠中形成凉温的小气候有利于生物生长;而夜间的“冷岛效应” 则对植物的呼吸有抑制作用,减小夜间的消耗,有利于庄稼的高产。

【试题解析】

物体温度越高,波长越短,辐射的能量越强。故温差越大,波长辐射差值越大,读图可知,最大温差出现在15时左右(北京时间),不是当地的正午,而是午后2点左右,排除A。速率看折线的斜率,斜率越大速率越大,具体见下图;凌晨两条折线的斜率差不多平行,C正确。辐射强度取决于气温高低,见下图。正常情况下,沙漠比热容小,夜晚降温快,绿洲比热容小,降温慢,气温高,不符合题目设问;结合所给选项,空气湿度大,大气逆辐射强,气温高也不符合题意,故排除③④。①可以从图中直接读出,白天气温低,热量基础不好;绿洲蒸发蒸腾作用会吸热,进一步造成热量损失。

参考答案:6.C 7.A  8.C

【出题意图】

围绕学生熟悉的绿洲冷岛效应展开,突出夜间冷岛这一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温度、热量、辐射、蒸发之间的关系及能量在区域系统中的迁移和转化,深化对地理联系的认知。

2

(2020·全国II)如图4所示,乌拉尔山脉绵延于西西伯利亚平原与东欧平原之间。西西伯利亚平原的大部分比东欧平原降水少。乌拉尔山脉两侧自北向南都依次分布着苔原、森林、森林草原和草原等自然带,但在同一自然带内乌拉尔山脉两侧的景观、物种组成等存在差异。据此完成9~11题。

9.西西伯利亚平原的大部分比东欧平原降水少,是由于其

①距水汽源地远     ②受北冰洋沿岸洋流影响小
③地势南高北低     ④水汽受乌拉尔山脉的阻挡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推断乌拉尔山脉东西两侧的景观、物种组成差异最小的自然带是

A.苔原带    B.森林带

C.森林草原带    D.草原带

11.西西伯利亚平原年降水量南北差异较小,但南部较干,主要原因是南部

A.沼泽分布少          B.太阳辐射强

C.河流向北流          D.远离北冰洋

【试题解析】

9.考查空间相对位置。从60°N(大尺度)可知,受西风带影响,风源地为大西洋。西西伯利亚平原距离大西洋远,且位于乌拉尔山的背风坡,雨影效应明显,故降水少。

拓展影响降水因素思维导图

10.在本区域南部属于中纬度地区,水分对植物的分布起到主要作用,自然带分布呈经度地带性,故东西两侧景观、物种组成差异最大(当然高大的乌拉尔山也起到了阻隔的作用)。北部苔原带呈纬度地带性分布,热量是其主要影响因素,故东西差异不大(且受北冰洋影响大)。

11.气候较干的原因:①降水少②蒸发旺盛。题干点明“西西伯利亚平原年降水量南北差异较小”,故影响干燥的主要原因是蒸发,影响蒸发的主要因素是温带,南部纬度较低,太阳辐射较强,故南部蒸发更强,气候更干,B正确。

参考答案:D A  B

【出题意图】

呈现西西伯利亚平原与东欧平原2个典型区域的区位,通过降水量差异比较考查大气环流和气候类型等主干内容,通过景观、物种组成差异比较考查物质、能量迁移等主干内容,通过区域内部比较考查水文、水循环等主干内容,以此引导中学地理教学加深对地域分异规律的认识。

END

下载电子版请扫描二维码加入知识星球

服务微信号请加:l591921299

海宁中学地理组【知识星球】

(0)

相关推荐

  • 【每日一题 】“冷岛效应”

    夏季绿洲.湖泊的最高气温比其毗邻的沙漠戈壁低30  ℃左右,水分的蒸发量要少一半,几乎和沿海湿润地区差不多.其原因是沙漠戈壁和绿洲.湖泊对于太阳辐射的反射率不同,在白天阳光辐射下,沙漠戈壁干燥地面强烈 ...

  • 西西伯利亚平原与东欧平原纬度相当,为什么气候差别如此大?

    平原地形是五种基本地形之一,是指海拔在200米以下,地形平坦的广阔区域,在世界陆地面积中平原地形约占四分之一.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三大平原分别是亚马孙平原.东欧平原和西西伯利亚平原,其中亚马孙平原位于南美 ...

  • 【地理小专题】07 俄罗斯

    专题7:俄罗斯  一组俄罗斯的题,像是点穴,点中了我们的盲点.于是想把俄罗斯的相关知识点和基本的区域特征分析梳理一下. 1 知识梳理 地理位置 敲重点:俄罗斯位于30°E-180°,50°N - 80 ...

  • 高考地理 |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每年都考,必考题型!)

    地理生物轻松学公众号ID:dilishengwu520知识点1.区域农业发展条件评价一个区域的农业发展方向.发展重点和发展状况受发展条件的影响,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应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1) ...

  • 2020山东“新高考”解读:20%考生“滑档”,96个志愿不需要填满

    导读:12月16日,山东省招考委发布了<山东省2020年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夏季考试和录取工作实施方案>,方案非常详细,官话套话专业话很多,一般家长看得云里雾里.本文独家解读,指的是对2020 ...

  • 中考地理中国的区域差异备考宝典

    "中国地理"作为陕西中考地理的四大主题之一,历来便是考生复习的重点.其中,"中国的区域差异"作为高频考点,经常出现在考题中,注重考查考生的识图读图能力以及灵活运 ...

  • 2021高考热点区域——南阳盆地

    爱地理走天涯 南阳盆地,也叫南襄盆地(南阳襄樊盆地).在中国的地理版图上,这是一块极为特殊的地方.那南阳盆地到底有什么奇特的地方呢? 南阳盆地位于秦岭.大巴山以东,桐柏山.大别山以西,其北是秦岭山脉的 ...

  • 18张图解读中西差异,也太形象了吧

    近日 小编在俄网上看到了这样的一篇文章 ☞揭秘:中国人和西方人到底有哪些差异 人们常说 中国人和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不同 这是毫无疑问的 然而, 它们到底是如何不同呢? 一位德籍华人设计师 准确地捕捉到了 ...

  • 学霸必会: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差异

    学霸必会: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差异

  • 高考热点——区域脱贫脱困

    区域脱贫攻坚 2020年11月23日下午,贵州省宣布紫云县.纳雍县.威宁县.赫章县.沿河县.榕江县.从江县.晴隆县.望谟县等9个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至此,我国832个国家级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 党的十八 ...

  • 北京2021高考解读:批次线预测、提前批有变化

    各个省份的招生计划陆续公布了,我先对北京的招生计划做个解读. 北京的报考分几个批次,第一批次是提前批A段,第二批次是提前批B段,第三是本科正常批,后面还有专科提前批和专科正常批. 提前批A段 提前批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