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认为,婚前财产公证降低了有钱家庭的离婚成本,削弱了门当户对的匹配结果,从而不利于维持稳定的婚姻。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文末写留言发表您的看法。
本文选自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教授聂辉华新著《一切皆契约》。这本书将给你提供一种不同的角度看待世界,并让你感受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经济学魅力。很多人困惑于经济学如何使用。这本书是经济学与管理学的完美结合,真正做到“有趣、有理、有用”。这本书帮你树立更高的思维格局,从制度的角度看透问题的本质。
文 | 聂辉华
来源 | 《一切皆契约》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为了维持国家之间的和平,各国通常会缔结一些和平条约。这些条约,就是我们所讲的契约。从契约履行的角度来说,如果个人或企业违约了,当事人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但国家之间的契约,就没法用这个办法了。因为国家是最强大的武力机构,世界上还不存在一种超越国家的强制力量。即便是联合国,也没法强制某个国家执行某些契约。因此,国家之间的契约是典型的不完全契约,不仅很多条款无法向第三方证实,而且就算违约也难以强制执行。为了解决这种不完全契约的履约难题,当时的诸侯国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就是“质子外交”。缔结契约的国家,相互把国王的公子送到对方国家去做人质。所谓的“质子”,就是被质押到对方国家的王室公子。质子都被安排在一国都城内,圈禁起来。一旦一方违背和平条约,对方就会首先拿质子开刀。有人可能会想,一个国王往往有多个儿子,因此就算对方杀了一个质子,也不会动摇国本。但事情不是这么简单。首先,质子是王室中地位较高的公子,他代替国家到外国去经受磨炼,时刻有生命危险。这种独特的经历和功劳,有助于质子回国后担任国王。因此,质子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国王的潜在候选人。正是因为质子有这种独特的地位,哪个国家都不会轻易牺牲掉质子。所以,古人还是很有智慧的,他们懂得在不完全契约的条件下,通过提供抵押品(质子)来保证和平契约的履行。
电视剧《大秦帝国之纵横》剧照
我们在前文讲过,婚姻也是一种典型的不完全契约。因为双方在结婚前无法预料到结婚后的种种矛盾,婚姻生活中的很多冲突也无法向第三方证实,所以婚姻容易破裂,并导致大量离婚事件。那么,在维持婚姻关系方面,人们能否借鉴质子外交的思路,通过抵押品来减少不完全契约的后果呢?当然可以,事实上,中国传统的婚姻关系中,一直存在抵押品,就是彩礼。所谓彩礼,就是男女双方家庭在初步确定婚姻关系时,向对方赠送的聘金、聘礼和聘财。为什么彩礼本质上是一种抵押品呢?首先,彩礼是一种定金。这种定金是为了敦促男女双方实现婚约。如果一方在结婚前反悔了,按照习俗,彩礼一般不能收回。在有些地方,如果双方同意解除婚约,彩礼也要扣除一部分,作为“精神损失费”。因此,彩礼起到了押金的作用,有助于双方遵守契约精神。其次,彩礼的金额不低。作为一种抵押品,如果金额太低了,那就起不到对违约者惩罚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彩礼不仅仅是一种抵押品,它还是一种筛选机制。彩礼之所以有助于维持婚姻契约,是因为在信息不对称的前提下,它能发挥事前的筛选作用。从事前来看,彩礼能够减少婚姻机会主义者。所谓婚姻机会主义者,就是一方想通过结婚的方式,骗取对方的钱财和社会地位,然后再背叛对方。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社会,“凤凰男”欺骗富家女的真实故事比比皆是。比如,曾有新闻,一名男子通过花言巧语骗取了一名江苏女子的信任,结婚之后不断索取女方钱财。等钱财骗得差不多了,就设下陷阱,在泰国旅游期间企图将女子杀害,然后再骗取巨额保险。幸运的是,女子活下来了,并且警方已经逮捕了此人。俗话说,知人知面不知心。男女双方在结婚之前,彼此都有很多隐私,在个人品德、能力和财富等方面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古代男女双方甚至在婚前从未谋面,信息不对称程度更加严重。那么,如何将那些婚姻机会主义者排除在外呢?彩礼就是一种有效的筛选机制,它至少能起到两个作用。第一,表明当事人确实有结婚的意愿。因为如果没有结婚,彩礼就会被对方没收。第二,表明当事人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前面说过,彩礼和“份子钱”类似,其金额与经济水平是正相关的。如果一个家庭能够承担一定金额的彩礼,至少说明这个家庭经济实力还可以。虽然婚姻的幸福程度和经济水平并不是一一对应的,但是没有经济基础的婚姻是很难长久幸福的。套用一句俗话:金钱不一定能买到幸福,但没钱肯定没有幸福。在理想状态下,每个人都希望找到自己的真爱,然后白头偕老。但我们毕竟生活在一个不完美的真实世界里,这个世界充满了各种信息不对称。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必要的彩礼其实就是我们前面讲过的信号发射机制,它不能保证我们找到最合适的伴侣,但是至少能将那些婚姻机会主义者排除在外。在前面那个杀妻骗保案件中,如果那个富家女子知道对方负债累累,就会多一个心眼,就不会被对方的花言巧语或者献殷勤所“感动”,那么最后悲剧很可能就避免了。因此,通过彩礼来甄别对方的诚意和能力,固然不是完美的办法,但它是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次优选择。
电影《理智与情感》剧照
有了彩礼这个信号之后,我们想象一下婚姻市场的博弈均衡。我们可以按收入将所有男女分为三档:最有钱的第一档,比较有钱的第二档,最穷的第三档。如果允许男女双方自愿选择,那么在相貌差不多的情况下,第一档的男女双方会相互匹配,然后第二档的男女双方也会相互匹配,最后只剩下第三档的男女双方匹配。对于第一档的女方来说,既然有跟自己相貌相当同时家庭经济实力差不多的男方,她为什么要选择嫁给第二档和第三档的男方呢?女方会这么想,男方也会这么想。于是,最终三个档次的家庭按照收入水平实现了完全匹配。博弈论可以证明,男女双方门当户对是一个稳定的均衡。在现实中,确实有一些富裕的女方家庭接纳了贫穷的男方家庭,或者反过来,但这毕竟是少数,而我们关注的是多数情况。门当户对的组合,不仅可以实现事前的筛选功能,还能减少事后的道德风险行为。原因在于声誉机制。所谓声誉机制,就是当事人利用名声、口碑、信誉等力量来维持契约的机制。在现实中,门当户对的家庭有相似的背景,更容易形成重合的社交圈子,从而借助外部力量维持婚姻。大家想想看,什么人更注重声誉呢?你会想到明星、官员以及社会精英。事实上,这些群体之间更容易形成门当户对的婚姻。比如,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著名的政治世家之间,经常会出现联姻。又比如,中国的娱乐圈也流行明星跟明星结婚。在这些行业,如果一方出轨或者犯错,很容易在圈子内传出坏名声,这对于事业发展以及再婚都是很高的成本。因此,婚姻双方可以借助声誉的力量,对一方出轨或者婚内违法行为形成一定的威慑。
电视剧《三十而已》剧照
按照前文的分析,既然彩礼既是一种有效的抵押品,又是一种信号发射机制,那么彩礼是不是越高越好呢,我们又该如何看待现实中的“天价”彩礼现象?说到“天价”彩礼,我老家江西就有一例。一个老家的朋友给我发了一张当地的彩礼单,全文如下:“某某先生与某某小姐乃是天生一对,经长期的自由恋爱,志同道合,愿结百年佳偶,永不变心。经双方面议如下:1、议酒席36桌;2、议见面礼2888元;3、议服装9888元;4、议黄金120克;5、议手机一部;6、议汽车一台;7、议住房一套;8、议家电齐全;9、议家具齐全;10、议礼金288888元。”在上面这张礼单中,直接的礼金就要28万多,加上汽车和住房,总价值80万以上,因为上面提到的住房有可能是指新房。如果现有住房也可以,那么至少要40万元。网上流传的全国彩礼最贵的福建省是30万,跟这个比是“小巫见大巫”了。在前文我们说,婚姻的幸福程度和经济水平不是一一对应的。因此,我绝对不赞成钱多就一定幸福的说法。事实上,经济学研究表明,收入水平和幸福程度不是成比例的,而是倒U型关系。也就是说,在收入水平较低的情况下,收入提高会带来幸福感的提高,但是当收入高到一定程度之后,收入高反而可能降低幸福感。在这个意义上,我认为彩礼应该有一个度,就是不能明显超过自身的经济水平。否则,婚后的生活就会面临严重的财务压力。原因是,不管女方收了男方多少彩礼,这些财务支出的相当一部分,恐怕还是要夫妻双方在婚后一起来承担。如果因为彩礼而陷入婚后财务困境,又何必当初呢?
电视剧《三十而已》剧照
但是,假如双方是完全自愿并且有能力承担的,那就另当别论。其实婚姻也是一个市场,婚姻的价格会受到男女双方供求关系的影响。如果一个地方男多女少,并且有钱的男方较多,那么彩礼自然会水涨船高。此时,高彩礼是一个均衡价格。但是,如果人们认识到女性的地位越来越高,或者女性在婚姻市场上越来越有话语权,那么当地人就会多生女儿,这样就会将彩礼价格逐步降下来,从而形成新的均衡。当然,有人可能不同意,认为过高的彩礼价格会给双方带来压力,并且导致相互攀比和恶性竞争。在有些地方,有关部门将彩礼的上限规定为2万元,超过2万元就可能罚款。我认为这种做法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效果未必好。第一,现金形式的彩礼价格只是彩礼真实价格的一种。在女方“供不应求”的地方,当然可以规定彩礼金额不能超过2万元,但女方家庭可以要求提供汽车和住房,以及以金银首饰等实物形式进行补偿。那这不是换汤不换药吗?经济学理论可以证明,实物比现金更容易导致效率扭曲,因为购买实物还有额外的成本。第二,人为压低彩礼价格,可能导致女方家庭利益受损。其实,从理论上讲,较高的彩礼价格有助于改变当地人“重男轻女”的不良传统。如果市场价格是有利的信号,人为干预可能适得其反。所以,婚姻是一种不完全契约,而彩礼作为一种抵押品有助于维持婚姻契约。彩礼的主要作用还有两个,一是在事前提供了一种信号发射机制,筛除掉一些婚姻机会主义者,二是彩礼有利于形成一种门当户对的匹配关系,并且借助声誉机制维持婚姻关系。彩礼的价格有其合理的成分,关键是适度引导,而不是强制压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