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故事18:弟弟才是他一生中最好的朋友
苏轼的一生中,曾有过许多朋友,他们就像登上苏轼号列车的乘客,或长或短的陪伴着他走过一段又一段的旅程,看过一程又一程的风景。
而在这趟列车上,有一个乘客却陪伴了苏轼整整一生,这就是他的弟弟苏辙。
从小,他们一起长大,一起读书,苏轼视弟弟如知音,而在苏辙心里,苏轼不只是哥哥,更是榜样和师长。
苏轼赴任凤翔府签判,是两兄弟第一次长久的分离,但他们一直保持着书信的联系。那时候的邮件并不快,一封信可能要走半个月以上。然而,就在写信、收信、回信的过程里,他们完成了心灵的长相厮守。
如果把苏轼和苏辙之间写过的书信诗文集结成一本书,那本书估计得好几百页。在这本书里,国事、家事、心事,高兴、迷茫、痛苦,写满了每一个角落。
让我们来看一段公元1062年关于苏轼的记录:
正月十日,次韵弟辙除夕见寄。
正月底,次韵弟辙所赋岐下廨亭诸诗。
三月,以隋仁寿宫中怪石植之喜雨亭,弟辙有诗。
六月,与张琥登真兴寺阁远眺怀古,弟辙应请有赋。
九月九日,独游普门寺僧阁,作诗怀弟辙。
九月二十日,微雪,怀弟辙,有诗。
初冬,病中闻弟辙得告不赴商州推官以侍奉父洵居京师,作诗。
岁晚,怀蜀之风俗,作馈岁、别岁、守岁诗寄弟辙。
(节选自孔凡礼撰《苏轼年谱》)
当然,这只是一部分的记录,毕竟年代久远,不可能记录下每一天的活动。
从这些记录里,我们能感受到一颗感性,甚至有些婆婆妈妈的心,生活中的一点点小事就能引发无尽的怀想。
是的,这是所有大艺术家的通病,都有一颗极度敏感、细腻的心,会为一朵花欢呼雀跃,会为一场雨黯然神伤,会为一个人魂牵梦萦。
许多年后的一个中秋节,苏轼又想起了弟弟,进而发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感慨,遂成千古绝唱。这不是突发奇想,而是思念一点一滴在内心累积、酝酿的结果。
除了和弟弟诗文唱和不断,苏轼在凤翔任上,和同僚也是以文相交,特别是那些县令,每次来到府里议事,一定要找苏轼来切磋一番,然后是书信往来,互相赠诗。
这就是苏轼为官、为政的方式,他通过自己的才华打通上下,构建了一套别有情趣的社交网络。
于是乎,宋太守又给他安排了一桩公事,兼凤翔府学教授,才尽其用嘛。
他的好友陕西转运副使陆诜专门到凤翔来看望他,还向朝廷举荐苏轼,认为他应该去台阁清要任职,当个大学士什么的才合适呀。
有才华的人,终究不愁没饭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