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围棋中的棋理
【斗地主】
34567
这样的顺子,很少有人会把它拆成5张单牌,依次打出。【五子棋】
五子棋也是一个非常普及的游戏,对局双方轮流落子,形成“五连”即可获胜。对局者通常会寻找“有更多连接”的选点,而不会选择已经被堵死的位置。比如上图,B点是一个比A点更好的选择。
任何一个复杂的博弈游戏,人们都会基于规则,总结出一定的规律,围棋也不例外。在围棋中,我们把规律叫做棋理。棋理的正确性和普适性,决定了你能不能下出最善的一手。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围棋的棋理。
围棋的棋理
围棋的棋理可以分成三层,如下图的倒三角形所示。
我们逐步拆解这三层分别表示什么含义。
第一层 规则
首先,棋理一定是源于规则的,换句话说,规则是最根本的棋理。围棋的规则很少,最本质的规则可以总结为三句话:
棋子落于棋盘的交叉点处,黑方先行落子,之后双方交替落子。
任何一颗棋子周围的交叉点全部被对方占据,则该棋子“死亡”,必须从棋盘上取走。
棋子存活多的一方获胜。
这三条是围棋的元规则。当然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补充规则,我们也必须了解。例如为了平衡先手优势,而产生的贴目规则。以及为了防止全局同型再现,而出现的打劫规则。
关于规则的解读,本文不再赘述,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的《零基础入门系列》,那是一个从元规则出发,一步步拆解围棋的新手教程,非常适合零基础的成年人入门。
第二层 基础理论
第二层,则是对规则的衍生。任何一本围棋规则,都不会把两眼活棋写在里面,因为它不属于规则,它是由规则推导而成的。
(先收公气,错误,白棋被杀)
(先收外气,正确,白棋形成先手双活)
第三层 格言和棋谚
即便掌握了规则和基础理论,我们还是没办法开始对局,因为在前两层,根本找不到第一手棋应该下哪儿。当然你可以随便落子,但这非但会让你输棋,还会失去兴趣。
我们还需要更高层的抽象理论,指导我们做出选择。这个时候就不得不提到围棋的格言,也叫做棋谚。
相信不少爱好者都听过“金角银边草肚皮”这句话。
这句话是在说,开局阶段应该先在角部落子,然后是边,然后才是中央,因为角的价值最大,边的价值次之,中央的价值最低。
“好厉害的一句话,一言道破开局的顺序和棋盘上的价值规划”。
但这句话,真的正确吗?
先来看一下,主流观点是怎么解释这句话的。
设想一下,如果完全基于规则训练的人工智能,第一手棋落在天元。人们会如何理解它。人们多半会重新梳理自己的理论,从中央辐射面广的角度出发,发展出一套“金腹银边草角落”的理论吧。也会在这个基础上,研究中腹定式,形成一整套全新的理论。
黑棋断吃白棋一子,将自身走厚,然后双方再抢占大场。这在人类的棋理中是合理的一手,但阿老师给出了截然不同的走法。
黑棋强行逃跑3路的那颗子,并且以爬二路的“丑陋姿势”做活。按照传统理论,这简直不是围棋。但事后仔细品读,这里的爬二路确实有几分道理。
1) 首先,黑棋得到了13顶和白棋14虎补的交换,强化了自身。
2) 其次,黑棋得到了一定的目数,爬二路得到4目,白角缩水,又得到5目左右。
3) 最后,白棋的外势被黑棋限制,发挥不出太大作用,甚至还有成为被攻击对象的风险。
由此可见,爬二路也不一定是一步坏棋,要根据周围的形势判定。如果死记硬背围棋格言,就会陷入教条主义的陷阱中。
不过,即使很多人知道不要死记硬背,在对局中,还会很诚实的走出教条的围棋呢。
如果你只学习了围棋格言本身,而不去思考其背后的逻辑时,就很难去推翻它。推翻一件事情,首先要理解它。
让我们重新审视一下,“七子沿边活也输”这句话为什么产生。
再回过来看一下朴廷桓和AlphaGO的那盘棋,虽然黑棋也爬了二路,但黑棋得到的不仅仅是爬二路本身的几目棋,还有其他的附带价值,而白棋的外势也较难发挥作用。
从这个深度去思考,就可以发现格言的局限性,从而更准确的做出判断。
围棋格言为了便于记忆,往往会提炼的短小精湛。但这也意味着丢失了大量的信息。如果我们只记忆字面意思,面对复杂场景就难以找出最善一手。
任何理论的发展都离不开创新。在AI时代之前,职业棋手几乎是独一无二的创新者。我们在观看比赛的时候,经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这步棋如果是学棋的孩子下出来的,一定会被老师打手心,但XXX棋手在比赛中走出了这手棋”。
星位挂角,黑棋尖顶的下法曾经被认为俗手,理由是白棋立二拆三很舒服。但李昌镐九段在比赛中就走出了这样的下法。不管这一招是否真的正确,但敢于创新,是值得每一个围棋爱好者尊敬的。
罗洗河和崔哲瀚的三劫循环名局中,也出现了布局阶段的创新。
白1跳出是罗洗河的创新,按照定式白棋都是要A位托的,但罗洗河觉得白1就是可行。
虽然这手棋,最终没有被主流棋理认可。但如果没有把创新落实在行动中,大概也很难弈出放弃三劫循环的传世名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