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 NO.158 李亨的用人标准有多独特?
NO.158
按理说,这是唐军发动大规模反攻的大好时机。
然而唐朝却一直毫无动静。
这当然是有原因的。
因为这段时间唐朝的内部也并不安定。
江南、河东(治所今山西太原)、绛州(今山西新绛)、翼城(今山西翼城)等地先后发生了多次叛乱或兵变,虽然先后被平定,但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
而更令李亨头疼的,还是朝廷内部。
可能是从小到大见过了太多的背叛,李亨对朝中的文武百官都不大信任,只想把权力全部集中到自己的手中来,但他此时已经年近半百——对古人来说这个年龄已经不小了,而且他的身体状况似乎也一直不太好,大病不少,小病不断,很难独自承担繁重的政务,不得不找人来帮助自己。
用谁呢?
李亨的用人原则跟之前唐朝的所有皇帝都不一样。
有些皇帝用人主要看有没有才能,有些皇帝用人主要看有没有德行,有些皇帝用人主要看有没有背景,而李亨的标准就非常独特了——他主要看的是有没有男人那东西。
也就是说,他最信任的全是身边的宦官。
这也导致了朝廷中宦官势力的急剧膨胀。
李亨最倚重的,是曾在自己上位过程中立下大功的李辅国。
李辅国当时的官衔非常多,比如郕国公、开府仪同三司、太子詹事、殿中监、少府监、闲廐、五坊、宫苑、营田、栽接总监使、陇右群牧、京畿铸钱、长春宫使……
总之,如果开会时听到开始念他的头衔,你完全可以定定心心地去一趟厕所再抽完三根烟再打一局王者,回来保证他的头衔还没念完。
不过,尽管身兼几十大要职于一身,但李辅国本人最看重的,却是一个看起来似乎并不显眼的职务——元帅府行军司马。
这个官衔是李亨的首创。
他继位后,鉴于国家正处于平叛的非常时期,为方便军政事务的施行,便设立了天下兵马元帅一职,置元帅府于禁中,任命李辅国为元帅府行军司马,掌握四方奏事,军号符印,也就是说李亨所颁的诏命,全都要经过他签名画押后才施行;文武百官以及全国各地所上的奏折也都要通过他的中转挑选后才汇报给皇帝。
李辅国也由此权倾天下。
他每天都坐在位于银台门(大明宫的宫门之一)内的官署中发号施令,堂而皇之地裁决天下大事。朝中的大小事务大多由他处理,处理完才告知皇帝李亨。
除了政务,禁军也处在李辅国的掌控之中。
可以这么说,李辅国虽然不是皇帝,但皇帝的权力大多通过他来行使;李辅国虽然不是宰相,但所有宰相对朝政的的影响力加起来也没有他大!
面对权势熏天的李辅国,朝野上下都争相拍马。
就连出身于名门陇西李氏的宰相李揆见了李辅国也十分恭敬,甚至还不要脸地称李辅国为五父——李辅国在家中排行第五。
然而凡事总有例外。
正如不是所有的河都流入大海一样,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谄媚李辅国。
太上皇李隆基身边的高力士就是一个。
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时期,高力士是宦官总管,当时李辅国还是一个小太监,他出身低,长得丑,地位卑,品德差,因此很不受高力士的待见,现在李辅国时来运转飞黄腾达了,但高力士对他却依然还是一副冷冰冰的样子。
这让李辅国心中非常不舒服,一心想着要报复。
可高力士是李隆基的亲信,而李隆基又是太上皇——当今皇帝的父亲,要打击高力士谈何容易?
容易。
因为李辅国知道,尽管李隆基早已退位,但多疑的皇帝对父亲依然十分猜忌,只要利用好这一点,这事就肯定能成!
也正是出于这样的打算,他一直在暗中监视着李隆基及其左右的一切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