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永武:从思维的系统性看人才开发

开启人才教育的新视野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 薛说人才

思维方式是人们进行思维活动所采取的样式,也是思维活动诸要素的组合和作用的方式。一个人的思维方式通常影响甚至决定该个体的思维取向、思维内容和思维结论,因此思维方式对于思维主体的思维成果和行为方式,都将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比如在极左路线时期,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思维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们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因而也必然影响社会实践的成败得失。从人才开发的视域来看,一个人的思维方式是优化组合,还是单一甚至是畸形,将会直接影响人才的开发。因此,研究人的思维方式及其对人才开发的重要影响,对思维方式进行优化设计,这是研究人才开发不可或缺的内容。

思维的系统性对于人才开发具有三个方面的启示:

一、人才的自我开发要求个人在思维的优化中实现思维的系统性

思维的系统性,反映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深度和广度。它要求人们在社会实践中能够从整体出发,注重全面性、结构层次性、相关性、动态平衡性、分析与综合的统一性。

具体来说,个人应该追求知、情、意的统一,智商和情商的统一,也就是说,应该力所能及地追求心意诸力的优化组合。这正如康德所强调的,创造心理是心意诸力合目的的自由活动,是心意诸力的和谐运动,而不是单一的心理因素构成的。对于创造心理的协调与平衡,法国启蒙运动领袖狄德罗曾经深刻探讨了艺术创作的心理机制,他认为艺术创作需要艺术家各种心理因素的平衡。首先,他主张用理性去追求真理,非常重视理性对于艺术创作的指导作用;其次,他非常重视想象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甚至把想象看作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标志;再次,狄德罗还高度重视情感,认为只有大的情感才能使灵魂达到伟大的成就。他在谈到画家的心理因素时“要求画家有丰富的想象,炽烈的激情,以及召唤幽灵,使它活跃起来,长大起来的本领;布局则无论在诗歌中或在绘画里,都有赖于判断和激情、热情和智慧、如醉如狂和沉着冷静等等恰到好处的配合,”(王雨等编译《狄德罗文集》,中国社会出版社,1997年版,第361页。)认为应该有这样一种平衡。事实上,从创造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抑或艺术创造,只有创造者达到了思维的优化,才能更好地拓展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才能产生极具价值的创造性成果。诚然,某些艺术怪杰和科学“痴人”也能够创造出重要成果,但是这些人不可避免地导致了两种结果:在创造方面缺乏持久性,在生活上缺乏幸福性,最终走向畸形的人生之路,如梵高、尼采等。

二、个人在学习和实践中要充分利用思维的系统性形成思维的整体合力

学会思维的系统性,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真谛,“因为人们可以从许多方面认知同一个事物”,(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第40页)能够自觉克服思维的遮蔽性。

荀子在《解蔽》篇中有一段非常深刻的分析:“墨子蔽于用而不知文,宋子蔽于欲而不知得,慎子蔽于法而不知贤,申子蔽于势而不知知,惠子蔽于辞而不知实,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故由用谓之道,尽利矣;由俗谓之道,尽嗛矣;由法谓之道,尽数矣;由势谓之道,尽便矣;由辞谓之道,尽论矣;由天谓之道,尽因矣。此数具者,皆道之一隅也。夫道者,体常而尽变,一隅不足以举之。曲知之人,观于道之一隅,而未之能识也。故以为足而饰之,内以自乱,外以惑人,上以蔽下,下以蔽上;此蔽塞之祸也。”荀子发现墨子、宋子、慎子、申子、惠子和庄子在认识事物方面都有“蔽”,就在于他们只是从“道之一隅”来看待事物,由于“道者,体常而尽变”,所以“一隅不足以举之。”荀子在批评了他们之后,还高度肯定了孔子的“仁知且不蔽”,这对于我们认识思维的系统性是很有意义的。

实际上,在思维的整体合力中,主体能够把自己的思维一方面聚焦成思想的穿透力,一方面产生改造社会的实践力。就思想的穿透力而言,一个人只有在思维层面上打通了各种思维的内在联系,注重从多侧面、多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努力把辐射思维和辐集思维结合起来,使各种思维融会贯通,就像一个人的血脉畅通一样,才能具有克服思维的遮蔽,形成生命的活力;否则,不但缺乏生命力,而且很容易导致“血栓”或者“脑溢血”。因此,思维的系统性对于从事创造性的劳动,还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它要求思维主体把握思维的网络性,又要考虑纵横交错、互相联结的立体结构;既要把握事物的本质及其特征,又要以发展变化的视角,预测事物发展变化的轨迹和趋向。就改造社会的实践力而言,一个人的思维如果缺乏系统性,而没有相应的优化组合,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过程中,也容易导致认识的片面性;而认识的片面性,也会导致行动的片面性,那么,很显然,改造社会的实践能力就不是完善和全面的,而是单一的或者是畸形的。我们1957年反右扩大化,1958年大跃进,1966~1976年的文革等等,这些运动都产生了严重的后果;而导致这些运动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都与我们缺乏思维的系统性有关。

实践证明,没有思维的系统性,我们的社会实践就必然会出现线性思维,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顾此失彼,甚至拆了东墙补西墙,形而上学如果畅通无阻,就必然阻碍人才开发的成功。

三、确立人才开发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

确立人才开发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注重人才的全方位、立体式开发,以形成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整体合力。

比如,在激励机制中,在20世纪80年代,以实惠为特征的物质激励曾经产生过积极的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和人们素质的提高,仅凭物质激励显然是不够的,还应该体现出激励的人文性,注重精神激励,在尊重知识和尊重人才的前提下,把人才开发的外部激励逐渐演进为人才自我的内部激励,即把人才开发看作是个人生命拓展的必由之路。此外,在人才开发过程中,切入美学的维度,也许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在人才开发的系统性方面,1995年10月的全国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工作会议,进一步确立了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这对于我国的人才开发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近十几年来,我国已经确立了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的人才战略,即家庭、学校的培养性开发、用人单位的使用性开发、国家的政策性开发和个人的自我开发。人才开发的系统性要求我们,应该注重人才开发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即在人才培养、人才发现、人才任用和人才测评等许多方面,注重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的观照和审视,避免思维的单一性,尽量聚焦个人、家庭、学校和全社会人才开发的整体合力。

就社会来说,应该优化人才开发的大环境,进一步弘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价值取向,继续完善和优化人才政策,加大人才开发的投入等;就家庭、学校和具体用人单位来说,要优化人才开发的具体生活环境、学习环境和工作环境,把人才开发视为家庭、学校和单位的头等大事来抓;就个人来说,应该创设人才开发的微观小环境,从自我做起,自我加压,自我激励,敢于承担起人才自我开发的重任。

在思维的系统性方面,柏拉图把有机整一的思想纳入了对国家管理的思考,他认为,国家本身是一个有机体:“当一个国家最最象一个人的时候,它是管理得最好的国家。”(柏拉图《理想国》,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197页。)因为人的生命个体本身具有系统性的特点,很显然,柏拉图能够把国家和个体生命联系起来,这恰恰说明了他的思维具有了系统性的特点,这也是他素朴的辩证思维在管理思想方面的表现。我们在进行思维的系统性训练时,有必要借鉴柏拉图这一点。

责任编辑:高雪

好 书 推 荐

简  介

薛永武《中西文论与美学研究》一书凝聚了作者二十多年的心血与智慧,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12月出版。

作者以视域融合与思域融通的方法,对中国文论、西方文论和美学进行了融通性的研究。第一部分包括中国文学理论研究的需要关注的重大问题、影响中国文学理论研究的主体性原因,比较全面系统研究了先秦音乐理论对《乐记》的影响、《庄子》《乐论》《吕氏春秋》与《乐记》的比较、《乐记》天人相谐的和合精神、《乐记》对乐的生命本体论阐释。第二部分研究了毕达哥拉斯、赫拉克利特、苏格拉底、德谟克利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贺拉斯、郎吉弩斯、狄德罗、康德和黑格尔的文艺思想。第三部分研究审美价值与主体性等重要的美学理论,对人才美学、审美与人才开发、审美经济和海洋美学等进行研究,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