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永武:战胜逆境的主体要素

开启人才教育的新视野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 薛说人才

要在逆境中成才,就不能屈服于逆境的压力,就不能沉溺于挫折体验中不能自拔,就不能听天由命任凭逆境主宰自己的命运。唯一的方法就是弘扬人类特有的主体精神,以优化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以聚焦形成的整体合力,全力以赴,集中精力战胜逆境。

一、以美好愿象为精神动力

近些年来,“愿景”是教育界和企业界比较流行的一个概念,而且这个概念已经收入了新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但笔者认为,与其使用“愿景”这个概念,不如把“愿景”改为“愿象”也许更为恰当。文学理论讲文学形象和文学意象,一般来说,“意象”的词义是中性的,不具备感情色彩,而“愿象”则已经具备了褒义的感情色彩。

对个人来说,愿象就是个人在脑海中所希望或者说是所向往的意象,即意中之象。个人愿象是发自个人内心的,是个人真正最关心的,也是最热切渴望追求的事情,它是一种期望的未来和理想的意象,也是一个特定目标实现后的人生图景。愿象作为主体一种自然的、发自内心的强大力量,对于人们战胜各种挫折,具有激发生命潜能的特殊精神能量。

由此可见,为了让个人的愿象真正成为战胜挫折的精神能量,就必须科学地制定个人愿象,把个人愿象与个人的生涯设计结合起来,与组织发展的共同愿象结合起来,这样,个人的工作才会具有兴趣性和挑战性,人生才会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和目标,理想的愿象才能成为促进人才开发的重要精神动力,增强人才开发的成就感。诚然,每个人的愿象是不同的,而且个人的愿象也总会随着主客观诸多因素的变化,自觉不自觉地发生变化,从而使愿象体现出模糊性、易变性的特点。但无论愿象如何模糊和富有变化性,一个人只要具有愿象,他就会带着特有的希望和动力,去积极地开拓人生,去发展自己和实现自己的理想人生。

因此,当一个人不断追求愿象时,就会精神奕奕,热情饱满,充满活力;当遭受挫折的时候,愿象就会以特有的精神力量,激励人们坚韧不拔的意志,激发生命的活力和冲撞力,去战胜挫折,突出逆境的重围。美国第42位总统克林顿是一个二战老兵的遗腹子,母亲是个护士,他在出生三个月前,父亲因车祸去世,母亲在他四岁以后经历了三次婚姻。克林顿目睹了酒鬼继父暴打生母的情景,但这个出身卑微、饱偿破碎家庭痛苦的美国男孩却最终成为美国总统。在克林顿在成长过程中,如果没有美好的愿象和坚韧的意志,就不可能走向成功。

对于一个组织来说,愿象就是组织成员所共同希望和追求的意象,一个组织的愿象只有具备了较大程度的共同性,才能够形成组织的凝聚力和发展力,因此我们也可以说,愿象实质上是一个组织凝聚力和发展力的核心和关键。把个人愿象与个人的生涯设计结合起来,与组织发展的共同愿象结合起来,这也是近几年西方一些开拓性的大企业公司在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中出现的新职能和新方法,目前,也已经被国内企业广泛重视和运用,受到了企业员工的普遍欢迎。(美)胡佛在2003年出版了一本书,名字就是《愿景》(中信出版社,2003出版),该书也可以翻译为《愿象》。如果从组织战胜逆境的角度来看,愿象概括了组织的发展目标、使命及核心价值,是组织文化中最核心的内容和灵魂。组织的愿象具有极其强大的凝聚力,它就像灯塔一样,始终为组织指明前进的方向,成为激发组织发展力的主要源泉。

一个组织如果建立了成员共同认可的愿象,就会形成强大的合力和聚焦力,战胜发展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从而不断地追求卓越,走向成功。当然,美好的愿象绝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因为神明所赋予人的一切美好的事物,没有一样是不需要辛苦努力可以获得的……如果你要土地给你带来丰盛的果实,你就必须耕耘这块土地”(色诺芬《回忆苏格拉底》,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49页)。

二、以坚韧的意志为人格支撑

孟子曾经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在人才发展史上,一切成就大事业的人,没有凭侥幸就可以走向成功的,都免不了经历这样或者那样的磨炼。色诺芬称赞苏格拉底“不仅是一个最能严格控制他的激情和嗜欲的人,而且也是一个最能经得起冷、热和各种艰苦劳动的人”,(色诺芬《回忆苏格拉底》,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6~7页)可以说,苏格拉底能够被后人称为“为真理而献身的圣人”,这与他具有坚韧的意志是分不开的,而他声称自己“一直是在劝导青年要坚忍不拔”。(色诺芬《回忆苏格拉底》,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194页)因此,为了能够战胜挫折,我们还必须在遇到困难时,以坚韧意志为人格支撑。

人生的道路坎坎坷坷,挫折在所难免,我们每个人都可能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为了促进人才开发,我们就必须战胜挫折。战胜挫折需要信心,但更需要坚韧的意志。一个人如果有了坚韧的意志,就可以用平常的心态顽强地面对挫折。面对挫折,懦弱者畏缩不前,甚至临阵脱逃;勇敢者无所畏惧,把挫折置之度外,坚韧的执著前行。坚韧者深知,唯有坚韧的意志,才能微笑着面对挫折,谈笑风生,体会到战胜挫折的快乐,而战胜挫折就是检验坚韧意志的过程。如果挫折是一座高山,我们可以凭借坚韧的意志,把高山踩在脚下;如果挫折是波涛汹涌的大海,坚韧的意志可以激励我们乘风破浪,直达理想的彼岸。根据《武汉晚报》2006年10月18日的报道,吉林女孩逯家蕊是个袖珍才女,身高只有1.16米,由于坐着看不见,只好站着听课,最后顺利读完大学,并且获得了外语专业八级证书。可以设想,日复一日,要站着上学,这该需要多么坚韧的意志啊!

为了迎接挫折对人才开发的严峻挑战,我们还应该冷静和理智地分析产生挫折的各种原因。为此,我们可以借鉴海德和维纳的归因理论,对于挫折进行正确的归因。挫折的产生除了不可抗拒的外在原因以外,个人更多地应该总结自己的原因,敢于为自己的行为“埋单”。实践证明:只有正确地分析产生挫折的各种原因,正本清源,由因及果或者由果溯因,彻底厘清挫折的诸多原因,才有可能避免重蹈覆辙,最终走向新的成功。

三、以光明思维为未来导向

人才开发一方面是实现愿象的过程,一方面也是实现梦想的过程。为了更好地促进人才开发,实现自己的愿象和梦想,就必须拥有光明思维。光明思维也是一种彩虹思维:为了欣赏绚丽多姿的雨后彩虹之美,就不能怕暴风骤雨,即使再大的风雨,也阻止不了我们的脚步。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上,阳光与乌云并存,晴朗与阴沉携手,风雨迎接彩虹。也许,从乌云中解放出来的阳光会更加灿烂;也许,历经风雨之后的彩虹会更加绚烂多姿。

挫折并不意味着失败,更不等于失败。挫折是人生之路上的一块绊脚石,也许能够把你绊倒,也许螳臂当车,不自量力,难以撼动你那坚实的步履。然而,在社会生活中,有些人面对一点挫折,总是会满腹牢骚,怨天尤人,时间和生命就在整天的埋怨和牢骚中消耗殆尽了;而只有那些具有光明思维的人,才能够以积极的心态,昂扬的精神,微笑着面向未来。

光明思维是一种彩虹思维,更是一种人才开发的战略思维。一般来说,光明思维者大致包括三个层次:

第一,在遇到挫折时,不拘泥于挫折,而是能够看到世界存在光明和黑暗的两个方面,因此,对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公正客观的态度。

第二,在遇到挫折时,不仅能够看到世界上有光明和黑暗,而且还能以发展的眼光,看到黑暗面向光明面转化的趋向。

第三,在遇到挫折时,不仅能够直接能看到黑暗中蕴涵着光明,而且还能够积极促进黑暗向光明的转化。

光明思维是辩证思维的特殊体现,它对于我们战胜挫折,促进人才开发,具有特别重要的启示意义。柏拉图说得好:“既然是跌到水里了,那就不管是在小池里还是在大海里,我们义无反顾,只好游泳了。”(柏拉图《理想国》,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183页。)这实际上也是一种非常典型的光明思维。邓小平曾经“三落三起”,如果没有光明思维,就不可能闯过那么多的难关。许多历经沧桑、饱受苦难而又大器晚成者,如果没有光明思维,就不可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所以有个说法,把每一个人都视为天使,你就生活在天堂里;把每一个人都视为魔鬼,你就生活在地狱里。人才开发史证明,光明思维是所有成功者走向成功的重要秘诀之一。一个人的成功与快乐离不开光明思维,我们的精神天空是阳光灿烂还是阴云密布,往往取决于我们的思维方式,所以成功者始终用最积极的思考、最乐观的精神,积极地面对现实,敢于接受各种挫折的挑战。

根据新浪网2007年2月14日载北京晨报的文章《死刑犯在狱中15年完成百项发明获减刑》,1991年曾因盗窃和受贿被判死缓的原国企厂长惠继凌,在15年的服刑改造生涯中,完成108项技术发明,完成技术革新31项,14项获得国家专利证书,被监狱干警称为“大墙内的发明家”。经过多次减刑,他将在2008年刑满释放。中央电视台10频道5月21日《家庭》栏目介绍了《铁手奇人》孙吉发的故事:孙吉发27岁时不小心被炸药炸去了双手,历经二十多年的实验,自己制造出了一幅铁手,不仅能够从事体力劳动,而且还能修理电器,灵巧自如。毫无疑问,是一种理想和信念所特有的光明思维,激励着他克服种种困难,最终走向了成功。历史告诉我们,光明思维让我们学会坚强,激励我们正视自己所面对的困难;光明思维让我们学会勇敢,鞭策我们笑谈坎坷曲折;光明思维让我们增强自信,促使我们驱散心灵的阴霾。让我们一起来学会光明思维,自觉迎接一切挫折和挑战,让光明思维成为促进我们人才开发的强大精神动力。

四、具有复合型的能力结构

一个人要战胜挫折,就必须具有抵抗挫折的能力,也就是抗压力。个人的抗压力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凭借个人优化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个人只有具备了“山型人才”的复合能力,才能具有厚重的抗压力。

就我国精神健康现状而言,大凡精神不健康者,原因固然很多,但其中与他们没有“山型人才”的复合能力结构不无关系。他们在挫折面前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了苦闷、彷徨、忧郁、悲观、愤怒、嫉妒等不良情绪,这些情绪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于是,挫折成为他们人生道路上一道不可逾越的障碍。在这方面,即使一些高级知识分子,包括教授和专家学者,虽然在某一方面有比较深的造诣,但由于学术研究过分的专业化,客观上导致了他们思维视野的相对封闭性和遮蔽性,他们很可能除了自己所研究的领域以外,对其他领域和普通的社会生活知识也缺乏必要的了解,这也就是为什么哲学教授竟然迷信某些旁门左道的原因了。究其实质,一个人如果没有“山型人才”的复合能力结构,就不具备战胜挫折的抗压能力;一个人如果具备了“山型人才”的复合能力结构,有什么样的挫折能够压垮一座“山”呢?

为了更好地促进人才开发,我们必须增强战胜挫折的能力。因此,我们只有具备了宽广的思维视野和渊博的知识,具备了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在广采博取中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具备“山型人才”的复合能力,才能够真正增强抗压的能力,才能够真正战胜各种挫折。

责任编辑:高雪

好 书 推 荐

简  介

薛永武《中西文论与美学研究》一书凝聚了作者二十多年的心血与智慧,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12月出版。

作者以视域融合与思域融通的方法,对中国文论、西方文论和美学进行了融通性的研究。第一部分包括中国文学理论研究的需要关注的重大问题、影响中国文学理论研究的主体性原因,比较全面系统研究了先秦音乐理论对《乐记》的影响、《庄子》《乐论》《吕氏春秋》与《乐记》的比较、《乐记》天人相谐的和合精神、《乐记》对乐的生命本体论阐释。第二部分研究了毕达哥拉斯、赫拉克利特、苏格拉底、德谟克利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贺拉斯、郎吉弩斯、狄德罗、康德和黑格尔的文艺思想。第三部分研究审美价值与主体性等重要的美学理论,对人才美学、审美与人才开发、审美经济和海洋美学等进行研究,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

(0)

相关推荐

  • 艰苦磨炼意志,逆境造就人才,

    世界上没有比人生更艰难的艺术,因为其他的艺术或学问,到处都有老师.因此,我们要在人生的逆境中学会坚强,拼搏,向上的精神,不要向困难低头.

  • 【字词】词语分类一形容不畏艰难的成语

    形容不畏艰难的成语 1.[钢筋铁骨]筋骨象钢铁打铸的一般.形容身体健壮有力或意志坚强不屈. 2.[刚毅木讷]刚:坚强;毅:果决;木:质朴;讷:说话迟钝,此处指言语谨慎.孔子称颂人的四种品质. 3.[刚 ...

  • 薛永武:教师是高校人才培养中的主体

    开启人才教育的新视野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 薛说人才 高校培养性开发在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中具有重要地位和意义,所以,研究高校培养性开发的艺术,探讨高校教育的发展规律,弘扬教师的主导精神是很有必要的. ...

  • 薛永武:论学术大师成长的主观要素

    开启人才教育的新视野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 薛说人才 学术发展史表明:学术大师的成长除了社会因素和其它外在条件以外,还需要优良的主观因素,拙诗曰:探索真理超世俗,潜心治学漫漫路.持之以恒戒浮躁,随心所 ...

  • 薛永武:生涯设计应该考虑的几个要素

    开启人才教育的新视野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 薛说人才 欣 赏 在具体的生涯设计过程中,设计者还必须根据个人的特点,考虑三个问题:第一,希望自己将来做什么?第二,根据自己的主客观条件,自己应该做什么?第 ...

  • 薛永武:通过审美丰富主体心灵的途径

    开启人才教育的新视野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 薛说人才 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文明伊始,人类从动物中分化出来的外在标志主要不是劳动,而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心灵的拓展和丰富,这是人对动物最具超越性的重要主观标志.文 ...

  • 薛永武:对逆境成才的反思

    开启人才教育的新视野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 薛说人才 从人才开发的角度来看,和谐顺境是有利于促进人才开发的,而逆境则不利于人才开发.如前所述,既然社会发展史上不可能有那么多的和谐顺境,那么我们就只能想 ...

  • 薛永武:准逆境与人才开发(上)

    开启人才教育的新视野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 薛说人才 在影响人才开发的诸多因素中,和谐的顺境是最有利于人才开发的,但和谐的顺境又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在顺境中,大部分环境是准顺境,而不可能都是和谐的顺境: ...

  • 薛永武:准逆境与人才开发(下)

    开启人才教育的新视野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 薛说人才 三.帕金森定律对人才开发的束缚 在我国人事制度改革过程中,干部队伍的精兵简政是提高工作效率和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举措,然而,由于我国的干部制度还不够 ...

  • 薛永武:人类主体性是促进人才开发的重要主体因素

    人才教育的新视野 人是社会的主体,也是科学最重要的研究对象.从宏观的角度来看,人类在与自然和社会的关系中,只有充分体现出人类的主体性,才能够以主人公的视域和地位积极建构人类与自然和社会的关系:从微观的 ...

  • 薛永武:人才开发需要人类三大主体的有机统一

    人才教育的新视野 古往今来,人类都要面对自然界,都要面对人类自身建立相应的社会结构,要认识和处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人类与社会的关系.在这两大关系中,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类的主体性越来越高,越来越具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