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方新解』《伤寒论》53条“荣卫和则愈”多版本分析
《伤寒论》53条曰:“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读至“荣气和者外不谐”时总觉不顺,“荣气和”是说荣气没有问题,“荣气和者”和“外不谐”之间有必然的联系吗?此条文到底是说“荣气”还是“卫气”,还是两者都出现了问题呢?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桂枝汤的使用,所以关系重大。带着这些疑问,笔者参看了该条文的其他版本。
《脉经·病可发汗证》曰:“病常自汗出,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而外不解,此卫不和也。荣行脉中,为阴主内;卫行脉外,为阳主外。复发其汗,卫和则愈,属桂枝汤证。”
《金匮玉函经·辨太阳病形证治上》曰:“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营气和,卫气不和故也。营行脉中,为阴主内;卫行脉外,为阳主外。复发其汗,卫和则愈,宜桂枝汤。”
《千金翼方·太阳病用桂枝汤法》曰:“病常自汗出,此为荣气和,卫气不和故也。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卫和则愈,宜桂枝汤。”
《太平圣惠方·辨太阳病形证》曰:“太阳病,自汗出,此为荣气和,卫气不和。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表和即愈,宜桂枝汤。”
其他四个版本和通行本的不同主要集中在两点:一是其他版本把“自汗出”的原因直接归结到了“卫气不和”,而不是象通行本中更多地强调了“荣气”和“卫气不共荣气谐和”;二是对于“复发其汗……宜桂枝汤”的原理其他版本明确指出是“卫和则愈”,而不是如通行本中的“荣卫和则愈”。
需要说明的是,分析多版本的不同不是为了文字上的推敲,而是为了探寻仲景的诊疗心法。文字上的比较和讨论是为了“名正而言顺”,让临床工作者更好地学习条文传达的仲景的理法。对于经过数千年传承到现在的仲景的文字,笔者向来主张“勿滞仲景纸上语”,要神悟“仲景言外之意”。但是不“滞仲景纸上语”,不是将条文按照己意,随意地修剪、挪移,那样很难保证修改后比之前更正确;很难在中医界取得共识;也很难形成研究《伤寒论》的合力。鉴于这些情况,《伤寒论》的多版本研究——在版本对比中找到尽可能符合仲景本意的文字表达,不失为一良法。
回到53条,经过多版本对勘,我们可以认为此条要表达的医理是:“常自汗出”的原因在“卫气不和”,治疗的重点在用桂枝汤使“卫和”。如果这种推理是正确的话,那么我们通常所说的桂枝汤“调和荣卫”的认识便有待商榷。
53条的“荣气和”,似乎应该与54条的“脏无他病”意义类似,是仲景在表述时提供的一个阴性前提,提示后人“荣气和”、“脏无他病”的时候出现“自汗出”,才可以考虑单用桂枝汤。此文仅为初探,不妥之处,敬请同道指正。
附:荣卫的问题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疑点、难点,笔者以下提供涉及到“荣”、“卫”的通行本398条《伤寒论》中的条文,与同道共同探讨:
50条:“脉浮紧者,法当身疼痛,宜以汗解之。假令尺中迟者,不可发汗。何以知然?以荣气不足,血少故也。”出现“荣”1次,无方,提示荣气没有不足才可汗。
53条:见本文。出现“荣”5次,出现“卫”3次,用桂枝汤。
54条:“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 出现“卫”1次,用桂枝汤。
95条:“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出现“荣”1次,出现“卫”1次,用桂枝汤。
另外,在《金匮要略》及“辨脉法”、“平脉法”、“伤寒例”中“荣”、“卫”出现次数较多,研究“荣”、“卫”问题时不可忽视。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