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看台2467 | 吴小冰:东涌捷胜印象
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 蒋述卓 题
................................................................................
................................................................................
................................................................................
东涌捷胜印象
●吴小冰
生活,永远地走在我们前面。在资讯满天飞、“思想”到处有的今天,生活反而成了对作家的考验。浮光掠影的简单描摹,似是而非的浅层思考,使读者不解渴,让观者难满足。毕竟,饭要一口一口地吃,路要一步一步地走,要给人一滴水,自己至少得有一桶水呀!这,也许就是汕尾日报社启动“汕尾文化之旅”的缘由之一吧!
7月19日,再次启动的“汕尾文化之旅——城区行”不走老路,前次参观过的景点均不在此列,重点是东涌、捷胜两镇。珠海、汕头、潮州、揭阳的十几位作家也应邀参加。
这一天,天公分外作美,仿佛在成全着汕尾人的好客和诚意,虽是三伏天,但日光不太强烈,偶尔的些许小雨带来了丝丝凉意,大家在热情的当地“导游”引导下参观了东涌民俗文化馆和捷胜“得道庵”、“黎明洞”、古城墙、“凝波寺”、古戏台、“黄百万宗祠”、私塾、“内文阁”、沙角尾等。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们的家乡更可爱。生在汕尾,原以为对汕尾早已熟悉,其实不然,通过这一系列“汕尾文化之旅”,我才明白原来我不知道的还有很多、很多,我不禁为自己的无知和狭隘感到汗颜。可不是吗?“得道庵”的八景,我原来只知一二,现在才知道,除了“虹桥捷步”、“壁涧流泉”,还有“曲径通幽”、“莲池映月”、“石船泛陆”、“古壁苍松”、“仙井盘空”、“胜地灵岩”等。还有古城墙呢?还有古戏台呢?还有“内文阁”呢?还有……我到底知道了多少?我到底是不知道的远远多于知道的呀!
古城墙下依稀看到了当年的烽烟滚滚,古戏台上似乎仍在余音袅袅,“内文阁”里仿佛飘来书声琅琅……这次城区之行,我的收获满当当的,每一个点都让我眼前为之一亮,尤其令我叹为观止的是“东涌民俗文化馆”和捷胜的“黎明洞”。
位于品清湖畔的“东涌民俗文化馆”,规模宏大,气势恢弘,东厢悬挂着启功、曹宝麟等名家字画,西厢是40多组反映地方民俗风情的雕塑。但见这些人物,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仿佛就是我们身边的某一位大叔哪一位大婶。里面所呈现的情景,有些是我所熟悉的,有些是我所不熟悉的。我从熟悉中看到了亲切,从不熟悉中感到了惊奇,甚至是惊叹!汕尾人的勤劳、善良、热情跃然其上,这些,都是生活的再现啊!
“东涌民俗文化馆”承载的是沉甸甸的文化,而属捷胜八大景之一的“黎明洞”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只是,它更佳趣天成。
对于“黎明洞”,我早有所闻,可亲临其境,尚属首次,说来惭愧,真是迟到的拜谒。
“黎明洞”位于捷胜所城二公里许石厝村旁的小山岗上,主要由几块巨石相互叠砌,上方又有一块巨石由西南向东北倾斜覆盖而成的天然石洞。洞内陆平面呈不规则三角形,全洞面积约为300多平方米,洞内顶部距离地平面高约4米,洞室形体呈高低斜缓状。岩石顺其天然缺口,分为前后两个洞门。前门立有石门柱,刻有一副对联曰:“德仰泰山千古在,名留石洞万年芳”;横批为:“阃外光华”。这是清代咸丰年间捷胜文人刘向魁(刘锷的远房裔孙)与其子儒学训导刘学调游此洞时,为歌颂廖天佐、刘锷的民族气节而镌刻的,石门柱也为其当时所立。该洞门左侧约3米高的岩壁上又刻有米见方的“天然佳趣”四个大字。
从后门走出洞外,循小径转向南侧,可见一块扁平巨石中央刻有一方棋盘,棋盘四角米余处,各钻一圆孔,以备竖柱张悬帐篷之用,是廖天佐宴会宾朋、弈吟饮酌之处。棋盘西北侧4米高的石壁上,还刻有廖天佐有意留以后人揣度的缺字五律:“水尽山穷处,天空雪()时。桴因观海泛,酒()傲游赍。留石非供赏,临题若寄思。圣明余暇日,有截和毛诗。”
说到“黎明洞”就不能不提起廖天佐,我不知道是“黎明洞”成全了廖天佐,还是廖天佐成就了“黎明洞”,总之,自然与人文的融合全在于此了。
廖天佐何许人也?他号“一窑居士”,原籍陆丰甲子,少时随父经商于捷胜所城。由于天资聪颖,才华出众,十余岁便考中秀才,因未向考官行贿而屡试不第,激愤之余,摒绝尘想,决意功名,到海滨石厝洞隐居,并将洞命名为“黎明洞”。
廖天佐作为封建社会知识分子,虽说怀才不遇,未为时用而走上归隐之路,可他还是关注着国运民生,这种忧国忧民之情在其石刻缺字诗中已有充分体现,在其著作《迁图说》中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这种情怀,永远滋润着捷胜的寸草寸地。在捷胜人民心目中,他是永生的。与他同称为“黎明洞两名士”之一的还有南明总兵刘锷,他的事迹同样可歌可泣,只是,不愿仕清的他在“黎明洞”中住了二十多年而投奔台湾郑成功后则不知去向。
“黎明洞”里别有天。以洞奇、石美、士贞、文犀的“黎明洞”为捷胜地方风情和史志添上了绚丽的一笔,真是“石室韬光能养晦,洞天幽邃似初黎”呀!
东涌给我的感觉是青春的、激越的,而我眼中的捷胜则是深邃的、厚重的。东涌捷胜一日行,我看到了未曾看到的,也吃到了未曾吃过的“石尖粿”和肠粉,真是不虚此行呀!是呀!写作从生活开始。这是什么?这就是生活——它无法速成,无法跨越,更无法省略。
可能你会读:
................................................................................
................欢迎点击进入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