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新中国成立举国欢欣,刘伯承沉默不语,忧心忡忡地望着西南
前文刘伯承在1949年10月1号新中国成立时沉默不语,忧心忡忡地望向西南,今天来说说解放西南。
一、万事俱备,只欠西南
三大战役后,国民党的主力部队损失惨重。
1949年,南京解放前夕,南京国民政府妄图通过谈判的形式,以求获得喘息之机,重新排兵布阵,卷土再来。
1949年4月20日,南京国民政府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上签字,谈判破裂。
翌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联合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要求人民解放军“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随即,百万雄师立即横渡长江,一举占领南京总统府,国民党在大陆的政权摇摇欲坠。
截止到渡江战役为止,国民党仍旧有约150万的兵力,分别散布在西南、华南、台湾等地。而国民党当局也被迫将政府中枢迁往广州,并图谋以西南地区为再起之地,纠集胡宗南、白崇禧两个集团军力量,以重庆为核心据点,在四川以东、以北的地区严密设防,固守西南。
具体而言则是,白崇禧和余汉谋组合成的“湘粤联防”阻止解放军向两广地区进军,此防线实为蒋介石嫡系部队胡宗南作掩护;而胡宗南的军队则扼守天险秦岭、大巴山、武陵山,再结合当地流窜的土匪强盗,作为一道难啃的骨头横在解放军的面前。同时,白崇禧与胡宗南也遥相呼应,结合云贵当地的小军阀,准备负隅顽抗到底。
鉴于眼下复杂且严峻的形势,中共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先后于5月23日、9月21日作出指示:
“胡宗南全军正向四川撤退,并有向昆明撤退消息。蒋介石,何应钦及桂系正在做迁都重庆割据西南的梦。而欲消灭胡军及川康诸敌,非从南面进军,断其退路不可。”
“对白崇禧和西南各地均取大迂回动作,插至敌后,先完成包围,然后再回打之方针。”
这,就是著名的“大迂回、大包围”战略。
1949年8月19日,作为西南局的第一、第二书记的刘伯承、邓小平发布基本作战命令,规定:
“本野战军主力(除四兵团)之任务,在于攻略贵阳及川东南,以大迂回之动作,先进击宜宾、泸县、江津地带之敌,并控制上述地带以北地区,以使宋希濂、孙震及重庆等地之敌,完全孤立于川东地区,尔后即聚歼这些敌人,或运用政治方法解决之,以便协同川北我军逐次解决全川问题。”
简而言之,则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第三军团从浦口出发集结至邵阳、武阳、湘潭,解放之;第二阶段,第五军团攻取贵阳,第三军团则解放酉阳、彭水,黔江;第三阶段,第三军团直出泸县、江津,第五军团直取宜宾、纳溪,顺势迂回重庆,控制川东,完成南面兜击的任务。
面对浩浩荡荡的解放大军,1949年8月29日,蒋介石亲自飞抵重庆,在重庆林园召开军政会议,部署“西南防线”。蒋介石殊不知,会议上所部署的重要作战计划:
“西南长官公署的作战指导方针和作战计划;战斗序列,包括川康滇黔四省以及新设立的川鄂黔边区绥靖公署宋希濂部的兵力部署;川陕甘边区绥靖公署胡宗南部的兵力部署;机动兵力罗广文兵团在重庆地区的兵力部署;各集团的人员配备、军事素质、武器装备、战斗能力、指挥官特征;西南的重点防御地区和防守薄弱地区,并建议我军先占领贵阳,切断蒋军逃滇的退路,同时又向川东酉、秀、黔、彭地区进军,这一带是蒋军防守兵力薄弱的一个空隙。”
全被农工民主党秘密党员、时任国民党西南军政长官公署代理参谋长刘宗宽记录下来,并通过二野派来的情报人员房显志传递到了刘伯承的桌上。
看到此等绝密情报,刘伯承迅速作出反应,积极地调整原先的作战计划。随之诞生的,则是一个知己知彼的足以摧毁国民党固守西南美梦的强有力武器。
9月7日,刘伯承动身前往北平,准备参加开国大典。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此时的刘伯承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神色凝重地望向西南方。毕竟,那里的人民还没有得到解放。与此同时,第二野战军正在按原定计划向前线集结。
“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部队,已经取得了伟大的胜利。敌人的大部分已经被歼灭,全国的大部分国土已经解放。但是现在我们的战斗任务还没有最后完成。残余的敌人还在继续勾引外国侵略者,进行反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反革命活动。命令人民解放军迅速肃清国民党反动军队的残余,解放一切尚未解放的国土,肃清反革命和土匪,并对其捣乱行为予以镇压,保卫新生的人民共和国。”
一切,都蓄势待发。解放西南,就在眼前。
二.重庆,解放!
11月1日,解放川黔的战役正式打响。
此前的10月,第四野战军和第二野战军的第四军团在衡宝战役和广东战役中均取得了很大的胜利。白崇禧在两广地区的势力逐渐式微。
两广地区的战役极大地振奋了全军的士气,解放军迅速出击直导宋希濂精心构筑的“川鄂湘边防线”“乌江防线”。
11月中旬,看到国民党军队在前线败得一塌糊涂,蒋介石飞抵重庆亲自指挥,并派长子蒋经国前往前线“督励”宋希濂。而宋希濂也是抱着为“党国”尽忠的决心,将剩余的3万多人集结在白马山,企图依据白马山的险要地势,设下五道防线,阻挡解放军的大潮。
11月21日晚,战斗打响。猛烈的炮火倾泻在白马山的朝天望和风吹岭两地,国共双方激战正酣。一番激战过后,解放军终于找到了两个突破点,采用横断阻击的战术,将国民党拦腰斩断成三节,分节攻击,终将国民党守军全歼。
面对解放军强烈的攻势,前四道防线已基本被攻破。而宋希濂部署的第五道防线则如同纸糊,形同虚设。至此,白马山战役结束,宋希濂部被毙敌3000余人,获俘12000余人,钟彬被活捉。更具意义的,则是入川通道完全被打开,重庆的门户被攻破,解放重庆,指日可待。
面对如此糟糕的局势,1949年11月14日蒋介石再次飞往重庆,总率战局。这时的蒋介石已经如一头困兽,还在做最后的挣扎。在正面战场攻击解放军不成,那就在背后对共产党人下手。
在蒋介石的授意,毛人凤的许可下,特务徐远举就在蒋介石再次飞往重庆的这天,将江竹筠(江姐)等共产党人残忍杀害于歌乐山电台岚垭刑场,以示报复、泄恨。但国民党的这些行为已经改变不了局势,只会再加重自己身上的罪孽。
“二野三兵团速歼长江南岸之敌,相继占领重庆。二野三兵团决定:十一军、十二军从正面分路挺进,乘重庆外围仅有胡宗南第一军布防,迅速夺取之。”
11月29日,解放军先行团已经抵达长江南岸温泉关。
随行战士纷纷请命,他们希望要完完整整地解放重庆,不让重庆变成第二个彭水——彭水在国民党撤退时惨遭破坏,被国民党放火烧毁。但由于视线不清,加上渡江船只不足,仅有三条,部队迟迟停留在江对岸。
“无论如何,拼了!”一部分战士划着仅有的三条船,朝着江对岸较快驶来。但是很奇怪,无论是在江面上,还是进入城中,都没有受到国民党的阻击,只是偶尔传来一阵类似机枪扫射的声音。难道这是国民党诱敌深入的陷阱?
突然,十几条船从浓雾中显现出来,解放军正要举枪警戒,那边却有一个老人使劲呼喊:“别开枪!别开枪!我们是来帮助解放军渡江的!”当老人靠近后,问清原委才得知,国民党的主力部队全部逃跑了,但是城中仍留有特务,准备破坏城市!
事不宜迟,解放军的士兵马上渡江,进入城中时,通天的火光,刺耳的爆炸声无情地刺激着士兵们的神经——特务已经开始进行破坏行动了!愤怒的战士们迅速占领城市的制高点,浮图关,以示警戒;迅速进驻各大工厂,保护人民的财产不受特务破坏。幸运的是,重庆城被抢救下来了!
值得一提的是,国民党的长江舰队是横在解放军前进道路上的一块钢板,故解放军对该舰队采取行动时也是分外紧张的。解放军战士不断向舰内喊话,要他们放下武器。
这时,军舰笛声响起,解放军正纳罕之时,被告知,军舰鸣笛则是欢迎,并无敌意。就这样,解放军不费一枪一弹便缴获了国民党的军舰。
从军舰上的士兵口中得知,蒋介石已经仓皇逃亡成都,而留下他们则是要其凿沉军舰,然后再图谋返蓉。可是,作为水手的船都没了,那该怎么去成都?同时见到国民党已经大势已去,不得民心,索性将军舰交给解放军则是最好的选择。
1949年11月30日下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分别从重庆西、南、东三面入城,重庆,终于回到了人民的手中!
三.横扫残敌
12月8日,刘伯承、邓小平进驻重庆。进驻重庆后,刘伯承立即开展肃清残敌的部署。他们坚决不给敌人喘息的机会,即刻命令第五军团从乐山攻起,并和南下的第一野战军遥相呼应,直指地处四川盆地的成都。
除军事行动外,解放军也通过做政治工作推动解放事业的发展。在刘伯承、邓小平的引导下,12月9日,川、康、滇国民党高级军官卢汉、刘文辉、邓锡侯、潘文华等分别率部在昆明、雅安、彭县宣布起义。
12月11日,国民党第二十二集团军兼第七十二军军长、埋伏在国民党高层的共产党员郭汝瑰率部在宜宾起义。
在解放军强大的军事压力和宣讲政策下,西南地区大部分已被成功解放,国民党退守西康,再谋反攻的计划破产。
刘伯承时隔多年,终于回到了自己的故乡,终拯救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开国大典时刘伯承紧皱的双眉逐渐舒展开来,转而目光炯炯地投向了西南地区的建设新领域。
而蒋介石,终于12月13日从成都飞往台湾,最终病死孤岛,再未踏上过大陆故土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