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菜大师翟耀民

2004年,65岁的陕菜大师翟耀民,烹制金边白菜时,已经到了炉火纯青、随心所欲的地步。这道菜需要用到陕菜独有的烹饪绝技——花打四门。花打四门意为短时间内飞火快炒食材,前后左右火焰翻飞。翟耀民先将大白菜剥去老帮,洗净后控干水分,用刀拍松,再切成长条。干辣椒切开去籽后切段。他往炒锅里倒入食用油,用大火烧至七成热,投入干辣椒段炒出香味,放入姜米和白菜用旺火急速煸炒。接着,翟耀民烹入些许米醋,颠翻几下后加入酱油、精盐、白糖,继续大火炒至白菜边呈现出金黄色,最后用湿淀粉勾芡,淋入芝麻油,颠翻后装盘即成。此菜味道酸甜微辣,口感爽脆鲜香。
有人不明白花打四门的真正用意,翟耀民是这样解释的:“很多人光看着飞火好看,不知道为啥要这么做。现在炒肉丝、肉片一般都要用鸡蛋挂浆,这样出来的肉才嫩,然而在油和鸡蛋紧缺的年代,用蛋清挂浆有些过于奢侈。飞火炒菜,其实就是减少油的用量,省去鸡蛋挂浆的一种不得已方式。而这样将火引入瓢内,快速翻瓢,高油温迅速封住肉内水分,不仅滑嫩,保存住丰富的营养不流失,而且还有烤肉的特殊香气。这才是飞火炒菜的本意。”
17岁时,翟耀民来到西安,在一家饭馆找到了一份学徒的工作。他在厨房里什么都干,冬天一天能切完500斤白菜和40斤肉,左手拇指经常被刀切伤。有时,翟耀民会忙到午夜12点,干脆就把两把椅子拼起来睡觉,一床被子铺一半盖一半。几年后,和翟耀民一起来西安学厨的十来个人,就只剩下他一人。
1960年,翟耀民报名参加了烹饪培训班,毕业后被分配到西安的一家饭庄。一段时间后,师傅见翟耀民踏实肯干,就在把自己几招绝活传给了他。翟耀民说:“那会儿常常黑天半夜地学,一个人学三个人的活。师傅把我当儿一样,家务事都由我经管,当时我才49元工资。”
勤学苦练中,翟耀民创造了一只手就能挤出5个丸子的技术:将手心中的肉馅均匀分拨到五个手指,通过对力度的把控使得同时捏出的丸子能够同等大小。后来,他又创造出“切来回刀”技术,菜刀在他右手的娴熟操作中前推一片,后拉一片,完成一次切两片的效果,迅速地处理肉类菜肴。1988年,翟耀民被调到西安的另一家饭店担任主厨。
任职期间,翟耀民在传统陕菜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尤擅挖掘猴头菇的做法,经常做一道芙蓉猴头。他先将猴头菇摘蒂洗净后放入沸水中焯烫,捞出稍凉后切成薄片,装入蒸盆,加入鸡腿、猪肘子、鸡清汤,再上笼蒸数小时后取出,拣去肘子和鸡腿,撇净浮油。把熟鸡皮和熟火腿都切成象眼片。翟耀民把鸡蛋清放在碗中打散,加鸡清汤、精盐搅匀,上笼蒸10分钟后取出,用 勺子完成小块,放入汤碗中作为“芙蓉底”。他将蒸好猴头片放在芙蓉上,鸡皮片和火腿片摆在猴头片上。翟耀民往汤锅里倒入鸡清汤,加入蒸猴头的原汤汁,加精盐和绍酒,用中火烧沸,撇去浮沫,下入豌豆苗,浇入汤碗里即成,软绵鲜嫩,汤清味鲜。此外,翟耀民还擅长制作华岳明珠仙掌、明珠猴头、白扒云头等同类名菜,经他改良创新后都成为陕菜的重要标签。
翟耀民不仅精通陕菜,对其他各地名菜都有钻研,精通南北风味菜品超过千种。他认为,同一个菜,油爆菜,浆大芡厚,冬天可以,春秋就可以做油炒菜,清淡芡薄,而夏季还可以做滑炒菜,更加爽口。一个全家福,就有扒、烧、烩、清汤、酸辣等七八种做法,一菜一味,百菜百格。若是每次都一样,会让顾客吃烦的。1996年,翟耀民编写了陕菜菜谱,分为山珍海味类、猪肉及牛羊肉类、水产鱼虾类、鸡鸭禽蛋类、植物菜与甜菜类、小吃面点类六大部分,共计901道菜,其中有很多创新菜。2015年,《中国陕菜·翟耀民典藏陕菜》第一部正式出版发行。
晚年,翟耀民着重培养下一代陕菜厨师。他对自己的学生要求八个字:技艺要精,品格要高。翟耀民还说:“厨师就是服务人类肠胃的高级工程师,抱着这样的想法做菜,才能从技术层面升华到艺术层面。所以好的厨师可以称得上是艺术家,精致美味的菜肴也就算得上一件艺术品了。”
有人向翟耀民请教:正宗的陕菜是啥味,怎么才能做出来?翟耀民微笑着回答,就是本味。他说:“要做到原汁原味不流失是很难的。同样的一道菜,烹饪过程中往往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认真对待每一道工序,包括很多细节把控,这才是做好陕菜、发扬陕菜的根本。”
工作之余,翟耀民爱喝几口小酒,但从不贪杯:“学厨那会5分钱一两散酒,我每个月的工资就是在旧书摊买几本书,再灌上一壶酒,困了闲了抿上两口,那感觉美得很。”他还特意买了一套铜制的酒壶酒盅,在当时只花了10块零五毛钱。
除了小酌怡情,翟耀民还坚持每天凌晨3点起床,跑步两小时,经常从钟楼跑步到莲湖公园。听戏唱戏也是翟耀民的一大爱好,他有一台巴掌大小的唱戏机,总是随身携带着,爱听秦腔、京剧、越剧、豫剧、黄梅戏。他说:“听戏就跟做菜一样,要兼收并蓄,还要尊重地域特色。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戏曲文化和饮食文化里都带着地域性格,越研究越有意思。”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