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头痛 烦躁焦虑症状态经络阻痹筋结点分布及用药规律探究

目的:本研究旨在寻找偏头痛烦躁焦虑状态患者的经络阻痹筋结点在躯体中的高频分布以及该类患者的临床用药规律,以期为该类疾病的全方位整体医疗提供新的方法与思路并更好的指导我们今后遣药组方。方法:本研究以《中医烦躁焦虑状态量表》为工具,经过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出偏头痛烦躁焦虑状态患者,运用经络诊察法找出筋结点,并运用spss Moderler1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归纳出其在人体9部147个分区中的高频分布部位及分区。再将上述患者的处方加以收集,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通过该平台“数据录入-数据管理-数据查询-数据分析-网络可视化展示”操作后,进行用药规律的分析。结果:筋结点分布规律:1.偏头痛烦躁焦虑患者的筋结点主要分布在头部,其余根据频数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颈部、上肢部、面部、下肢部、胸部、背部、腹部、会阴部。2.筋结点出现频数位于前19位的区域分别是:左侧颞区,右侧颞区,顶区,右侧斜方肌区,项区,右侧眶区,左臂前区,左框下区,额区,左乳突区,右耳区,右腮腺咬肌区,右眶下区,左耳区,左颧区,左侧斜方肌区,左眶区,左侧前臂前区,右乳突区。3.筋结点的分布规律主要建立在头部与颈部、头部与面部、颈部与面部、上肢部与胸部、下肢部与胸部、背部与腰部、胸部与颈部之间、下肢部与背部,即以上两两组合出现的频数较高。用药规律:1.单味药物频数统计:常用药物中以天麻出现频数最高,其余排列前14位药物由多到少依次为:天麻、黄芩、钩藤、川芎、防风、朱砂、川牛膝、栀子、茯神、白芍、柴胡、半夏、茯苓、香附、当归。2.四气频数统计:凉性药物频数最高,寒性药物居第二,其余依次为:平性、温性、热性。3.五味频数统计:苦味药物所占频数最多,其余依次是辛味、甘味、酸味、咸味、涩味。4.归经规律:十二经络中,高频药物主入肝经,其余频数按照由高到低依次排列为:脾经、胆经、心经、胃经、肾经、三焦经、心包经、膀胱经、大肠经、肺经、小肠经。

5.组方规则:得出的36条规则中,包含10味中药:栀子、黄芩、天麻、朱砂、防风、钩藤、川牛膝、茯神、川芎、白芍。常用药物组合中,“天麻,茯神”、“黄芩,钩藤,天麻”频数最高。6.新药物配伍分析:通过聚类分析得出常用药物两两之间的关联度,提取组合后得到

16个核心组合,再通过熵层次聚类分析得出新方:(1)羌活、薄荷、刺蒺藜、白芷、细辛(2)天麻、荆芥、茯神、钩藤(3)黄芩、栀子、紫苏叶、桑寄生、石决明(4)桃仁、麦冬、鸡血藤、北沙参、五加皮(5)川牛膝、木香、钩藤、杜仲(6)半夏、首乌藤、杜仲、姜黄、厚朴(7)防风、柴胡、延胡索、牡丹皮(8)菊花、羚羊角、泽泻、地龙、卷柏。

结论:

1.筋结点多集中于头部如左侧颞区、右侧颞区、顶区、额区、双侧乳突区、双耳区;面部如双侧眶区、左眶下区、右腮腺咬肌区;上肢部如左侧斜方肌区、左臂前区,左侧前臂前区;颈部:项区。以上分区或靠近病位,或肌肉筋膜密布,考虑与肌肉筋膜长期处于紧张状态,经脉中气血运行受阻,经络阻痹有关。

2.少阳经位于半表半里,主转机枢利,且双侧颞部主要为足少阳经循行之处,故而筋结点的分布主要集中于足少阳胆经;并与手少阳三焦经关系密切。由于循行部位靠近病位,故与足太阳膀胱经、足厥阴肝经和手厥阴心包经亦息息相关。

3.常用药物主入肝经、脾经、胆经,多凉性药物,性味多苦。功用多集中于疏肝解郁、清热平肝、通络止痛,在减轻头痛的基础上,缓解烦躁焦虑情绪。4.根据用药核心组合,提取新药物配伍8组,主要以平肝潜阳、清热安神、活血行气为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