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B超-PCNL

和悠悠人类历史长河相比,区区五十余年的PCNL发展史,不过是石火光中的一瞬而已。相比于残杀同类以建功立业的所谓“人物”,那些为拯救万千生灵而呕心沥血与死神抗争的人,才是我们人类的骄傲,才是真正值得铭记的英雄。十九世纪末,西方传统医学在生命科学体系完成基本构架之后,逐步摆脱了黑暗与蒙昧,开始了在现代医学轨迹上的漫漫征程,各个分科与专业在科学之火的指引下迅速攻城略地到处开花结果,号称“医学之花”的外科的发展尤为引人注目。

经皮肾镜取石术

公元1734年,名为拉菲(Lafite)的医生切开一名患有腰部包块伴有高热不退的患者肿物时,引流出大量的脓性液体,但脓性液体引流出后,患者体温仍不退,大约20天后,又有大量脓液聚积,拉菲(Lafite)医生再次将患者的脓性液体引流完后,探查了切口,在肾区发现了一枚结石,他扩大了原切口并切开肾,从肾内取出两枚结石,此后患者病愈。4年以后,拉菲医生又遇一例特殊病人,该病人在11年之前曾因腰部脓肿行脓肿切开并引流,但切开引流术后,伴有持续性尿瘘的存在。拉菲医生检查该病人后,认为这位患者伴有肾结石,拉菲医生将患者尿瘘的窦道切开,并从患者肾内取出了结石。据此,拉菲医生得出结论:在第一次手术干预时就应该尽可能取出结石,避免让患者接受更多的手术治疗。

早在公元10 世纪 , 阿拉伯已有经腰部戳孔取石的传说。1941年Rupel和Brown首次描述了经皮肾取石术,他们从以前肾造瘘术时形成的手术通道里取出了结石。1948年,Trattner在开放手术中用内腔镜对肾盂进行了检查。然而直到1955年,Goodwin才首次描述了通过放置经皮肾造瘘管排空一个严重积水的肾,开创了经皮肾造瘘技术的新纪元。由于他是在无放射技术引导下完成的这一操作,所以引流管是在不可视的情况下放置的。1973年之后,德、美、日等国不断生产和改进各种硬性和可曲性肾镜,促进了这一技术发展。

1965年Bartley的seldinger法X光透视定位PCN,1976年Pederson的超声引导下PCN。1976年Fernstrom和Johannson首次报道他们建立了经皮专一用于取石的方法,应用肾镜通过经皮穿刺扩张的肾造瘘通道用套石篮成功取出肾盂内结石。1981年,Wickbam和Kollett将该技术命名为“经皮肾镜取石术”。1981年Pfister等的Trocar- needle技术和Segal等的Catheter-needle技术,1983年Hunter, Lawson逆行径路穿刺方法及1983年Claymen的气囊一步扩张方法,使这项技术越来越准确和安全。经皮肾技术才日益受到重视并获得不断发展,成为新兴的腔内泌尿外科技术。80年代,Alken和Clayman等在此基础上成功施行肾镜下取石术,并将超声碎石术和液电碎石术在PCNL中成功应用,由于其微创的本质特点,逐渐受到全球泌尿外科医师和患者的欢迎。1997年Jackman等介绍了微创肾镜( F11)在儿童结石中的应用。微创肾镜为腔内碎石的广泛开展奠定了基础。

但经皮肾造瘘和经皮肾镜术本身有一定的侵入性,手术器械和操作过程较繁琐,需要扩张通道较大易损伤致肾出血,尤其是肾脏积水不明显者,往往需要二期手术取石,粗大的肾镜镜身无法抵达输尿管上段等,都影响了该项技术的临床推广应用。

中国式Mini-PCNL

21世纪是一条很有趣的分界线。1984-2000年,想要发展微创的医生面临的社会环境非常艰苦,无人知晓。因为每一位外科医生当时都以自己的“那把刀”为傲,手术自然是越大越好,越能证明自己技术精湛。在结石方面,李逊教授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早年继承了泌尿外科老一辈专家吴开俊教授的艰苦奋斗、大胆创新的精神,不断开拓进取,开创了MPCNL时代。作为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开拓者,培养一大批泌尿外科人才,推动了泌尿外科微创技术的发展。

吴开俊教授、李逊教授、曾国华教授,三代广医微创人以及他们的团队创建了独特的“中国式Mini-PCNL”。此后中国式Mini-PCNL推广开后,历时5年,曾国华教授及其团队发明了Super-Mini-PCNL。

先进的现代医疗设备为医学进步带来便利,然而PCNL穿刺方法却是值得商榷的问题。在过去,我们只能在x光下进行定位穿刺手术。x光对身体有害,研究者开始提倡使用对医生辐射更少的B超定位。

从一定视角来看,B超定位下的PCNL,应该更具有中国特色,也更具有其伟大性,其伟大并不在于一开始国外专家的反对,更在于中国人的聪明才智与灵巧性。

在行业内,李建兴的名字几乎与B超定位下的PCNL绑在了一起,也正是他,在骇人的“三鹿奶粉事件”中,从死神的手中成功拯救了百余位小天使。李建兴曾创下了职业生涯中手术量的记录——一天内28台手术,3分钟快速建立通道,平均每台手术20-30分钟,一次性清除患儿体内的结石,无一失手……成为了令同行推崇的标杆和经典,他也因此被业内尊称为“神之手”

李建兴的故乡是“三面荷花四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泉城济南。广袤富饶、人杰地灵的齐鲁大地赋予了他朴实率真、勤奋进取的优良品格;孔孟儒学、中庸之道的文化传承给予了他温雅谦恭、仁医博爱的处事哲学。1985年毕业于南京铁道医学院 ( 现为东南大学医学院 )。医学院毕业后,李建兴回到了故乡从医。泌尿性结石是泌尿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也是采取手术干预的重点病,如何在这块“大石头”上实现微创?李建兴先在结石定位上下起了功夫。传统的结石定位主要通过X射线实现,能否以无辐射且更加精确的B超代替,李建兴从头学起,白天和患者一起去超声科看技师操作,晚上回到科室,自己再学着重新操作一遍,判读报告。

1990年,李建兴所在的科室有一台随体外碎石机引进的小B超机,屏幕只有巴掌大小,因为固定架损坏,就把这台小小的B超机留在了科室。李建兴利用夜班时间从最初级的B超知识开始学习。当时李建兴对B超操作以及基础知识几乎是两眼一抹黑。李主任想到这样一个办法:领着患者做完B超检查后,拿着超声科出的报告重新给病人做一遍检查,用逆向推导的方式与检查报告和书本理论互相印证,给他的B超操作以及图像识别等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且,这些知识在十余年后开展经皮肾镜时提供了极大的帮助。经过反复的尝试,李建兴成功地将B超定位技术应用到了经皮肾镜手术中,在大量的实践后,他和他的团队率先提出了两步法建立标准通道,即先通过B超定位,进行经皮肾镜穿刺,再扩张通道,实现碎石取石术。两步法的微创与高效,逐渐成为了行业里的技术规范,使各类复杂上尿路结石的病人得到了创伤最小、成本最低、效果最佳的“微创治疗”。

B超定位下经皮肾镜技术的开展,让李建兴所在的医院迅速提升至省内的前沿,李建兴也凭借着扎实的临床知识和过硬的技术,而先后获评山东省岗位能手、铁道部外科技术人才等荣誉称号。2004年,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泌尿外科主任邢念增教授,从山东引进了李建兴医生,当时肾结石的治疗都是在X光引导下做经皮肾镜手术,引进李建兴医生后,他们探索尝试在超声引导下做经皮肾镜手术,并取得了成功,在国内和国际上被广泛接受和推广,如今李建兴教授担任着清华长庚医院泌尿外科主任,成为结石领域的知名专家。

在长期的临床实践当中,李建兴和他的团队建立了硬镜改良的课题。经过反复实践和研发,2014年3月26日,国内首个软硬质电子经皮肾镜问世,这项以李建兴的名字命名的“建兴镜”软管不仅能弯成细钩,还能在270度转弯半径内“左顾右盼”,在肾内无障碍碎石,同时进行活检、切除肿瘤等操作。“建兴镜”一举拿下了多项国内外发明专利,这一独立研发也成为了首次将电子镜应用到国内外科领域的国产产品,打破了目前医疗器械行业外科电子镜长期被外企垄断的格局。

最先进的医学技术、理念大都来自欧美国家,但中国的李建兴却是国际泌尿系结石微创治疗的引领者之一。正是这位儒雅的中国医生,让国际结石领域刮起“中国风”。上到国家领导人,下到普通百姓,从残奥会选手,到“三鹿奶粉事件”的“结石宝宝”,李建兴为多少患者解除了病痛,他自己都数不清了。

孙颖浩院士说过,从医要经历‘求进—求艺—悟道’三部曲。最开始是学技术,求进步;然后要把手术做得像优美的艺术;最后就是领悟医学之道,成为大医。“艺多不压身”,这是李建兴主任常常提到的一句话。正是因为有了这样刻苦学习的精神,李建兴主任在医学这条路上一步一个脚印走的异常坚实。现如今,李建兴主任不仅在国内泌尿界极具人气,并且远赴台湾、日本、新加坡以及欧美各国传道授业解惑,让世界了解中国泌尿外科飞速的发展和中国泌尿外科人的风采。

我就知道你“在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