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悦己,心生欢喜

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有空间就有物质,那些物质的选择,便是一个人心性的体现。或是朴雅,淡雅,优雅;或是清丽,艳丽,明丽;所有器物的选择与搭配,都是一个人心性的呈现。它跟一个人的修养与审美有关,格物悦己,心生欢喜,它是一种生活态度。
闲读明代许獬《古砚说》一篇,泠泠然,如清流过溪。“吾之所谓好古者,学其道,为其文,思其人而不得见,徘徊上下,庶几得其手泽之所存而以玩焉,则恍然如见其人也,是以好之而不厌。故夫古之为好者,非以其物,以其人也。”
器物本身并没有价值,但是当人赋予它生命的意义以后,它们便有了审美价值,器物也随人的思想高度而不列尘俗,书房也因此意趣无穷。很多人沉迷于物的价值,却没有升华到精神层面。格物致知,关照物的品格于自身,写意无穷;怡情于物,吸收物的姿态于自我,流情无尽。格物能生发诗心,诗也强化了物的美感。物和物之间也不是简单的连在一起,而是一种心性的体现。
不管是以物观物,以物观人,还是以物观天地,对于我们普通人的生活来说,先悦己而才能悦人,取悦我们骨子里的文化,格物悦己,是一种生活态度,它让看似普通的生活,变得明媚如许,因为生活的背后,是格物致知的文化依托,生活有底色,才会有喜悦。
生命情趣干枯之人,带着功利的眼光,便觉此为无用之事;生命情趣丰富之人,带着诗意的境界,深感此为人生一乐。以清心雅物为友,是对生命的彻悟和留恋,格物乃人生的大智慧。在格物的路上,便恢复了人性的天真,情趣也变得审美化和艺术化。
庄子说:“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我们生活中不断地与物发生关系。无论是山泉清溪,有人行旅;无论是草木花卉,有人清供。茶是喝的,书是看的,诗是诵的,画是游的,器是造的,物是观的,所有的这些,构成了中国人的审美和哲学,也正是所有的这些,不断的丰富着我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
“有所钟者,必有所似。”,我们爱什么样的东西就会变成什么样的人,“择其所爱,爱其所择。前四个字是前半生,后四个字,便是余下的岁月了。”
先人谓:『琴令人寂,杖令人轻,麈令人雅,竹令人冷,石令人隽……』清闲娱目之外,书房里一派诗意气韵,令人身心皆闲。『从心所欲不逾矩』,格物便是做人,心无拘役,但又不逾越规矩。在一定的法度之内明心见性,合乎规矩而垂范后世,这便是格物致知的最高境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