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月谪仙留妙韵

唐诗学习之十八

问月谪仙留妙韵

一个皎月朗朗的夜晚,李白悠闲地品着美酒,他这时思考的不是“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也不再埋怨“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这时他的思绪已经飞到了深邃的夜空,但他对已经吟颂了无数次的明月,还是捉摸不透,他要在渺茫的宇宙中寻找答案,他想知道,他日吟夜颂的这亘古如斯的明月,究竟是从何时就有的呢?

这种发问岂是等闲之人能够想得到的。在他之前,也只有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屈原在《问天》中有,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这里的“夜光”指的就是月亮,“死则又育”指月亮的缺和圆;“利”,借为“黧”,黑色,指月中黑影,“顾菟”指月中的白兔。意思就是说,月亮有着什么德行,竟能缺了又圆?月中黑点那是何物,是否兔子藏在腹中?

两位相距一千年的诗人似乎是心有灵犀。只不过,李白的境遇好,他在悠哉的饮酒中问月。屈原感叹月亮缺了又圆,李白感叹月亮夜间从海上升起,清晨在云间隐没,“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屈原猜想月亮上的黑点是不是传说中的玉兔,李白疑惑的是白兔只知道捣药,那美丽的嫦娥与谁为邻呢?“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李白看着天上的月亮像镜子一样明亮,发出清辉,照彻宫阙。他突然觉得月亮是沟通今人和古人的一条纽带,他现在看到的不是古代那时候的月亮,但现在的月亮曾经和现在一样也照耀过古人,“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人们一代代像流水一样传递着,但无论那一代人,看到的都是这一轮圆月,“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白兔捣药也好,嫦娥偷药也罢,那都不是事,李白想到了曹操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他希望这一天清光能够一直落在“与尔同销万古愁”的酒杯里。无独有偶,几百年后,有一位大诗人也发出了”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长叹!人们对蕴藏着无穷奥秘的大自然的向往和探索是无穷无尽的。

御街行·读李白《把酒问月》

金轮夜夜杯前影。几人问、来何境。潇湘飘袂仰天庭,愁却高寒宫冷。风声霜韵,谪仙收尽,华月千年咏。

流丹过阙山河映。古今事、谁堪竞。神舟偏越旧时痕,邀起嫦娥烹茗。无须挂念,人间天上,秋桂花同盛。

悠雲作于上阳古城

2021/08/23

相关链接:

寂寞圣贤《将进酒》

明月不归沉碧海

秋壮秋悲秋自然

闲人聊处暑

闲话中元节

秋行大禹公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