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晚10:10
作者:田清义
2010年10月初,我们孝义中学第三届同学在母校聚会,在兴奋、激动、和谐、甜蜜的气氛中,我看到有幸参加聚会的老师们,更加怀念较早地离我们而去的一位语文老师。1954 年,我考入孝义中学初十二班,接触的第一位老师就是班主任、语文老师侯兆康。侯老师身材高大,仪表堂堂,初接近觉得有几分严肃,相处一段时间才知道他对学生可是满腔热忱。他的语文课功底深厚,字正腔圆、韵味十足的课文朗读,很快把你的注意力带进了课文意境。讲课时深入浅出,对课文内容讲解透彻,分析精辟;遣词用字的讲述言简意赅;例句通俗易懂,让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是作文教学,更有他的独到之处。侯老师对我倾注的心血,我整整享用了一生。
首先,是对作文的批阅十分认真,行批、眉批、总批一丝不苟。作文讲评,优劣分明,恰到好处。有一次,在一篇自命题的作文中,我回忆解放战争时期,勾子军偷袭我们村的情景,意欲说明鸡叫时分,敌人虽然悄悄进村,但惊得全村的狗叫了起来,狗叫声又惊醒了熟睡的村民,让敌人扑了个空。但在文中却写成了“敌人进村时,鸡狗也都咬叫了”。讲评课上,侯老师以我的这例病句为重点,当众要我把病句口头改正过来,并要求重新改写这段作文。这次对我的批评真乃一字千钧,刻骨铭心。从此,作文时总要逐字逐句推敲后才定稿抄写。后来每篇文章至少修改三次才定稿,成了我的写作习惯,一直坚持到现在。
更让人不能忘怀的是,侯老师的课外作文辅导,在我的语文老师中他是唯一的。不知有多少次,星期日下午学生到校后的晚自习前,侯老师总是早早地来到教室,教桌上放着几摞他自费买来的课外文学类书籍,借给同学们阅读。说是借给,其实他就没打算收回。可有一条,凡看书的同学,必须写出读书笔记,他是要认真检查和批阅的。不知有多少回,下晚自习的铃声响了,同年级其他班的同学都准备就寝熄灯,我们班的教室里,同学们还在鸦雀无声地听侯老师绘声绘色地朗读优秀文学作品。我记忆最深的是,作家峻青著的战斗小说《黎明的河边》 和沈默君写的电影文学剧本《渡江侦察记》,极大地培养了我对文学创作的兴趣。侯老师还要求全班同学必须写日记,根据同学们写作能力的强弱,进行分类指导。要求有的一天写一篇,有的两天写一篇,有的三天写一篇,有的一周写一篇,侯老师安排我一天写一篇。我写的日记,除日常生活学习记事外,各种文学体裁都有,诸如诗歌、快板、相声、童话、寓言、小品文等。
一天午饭后,我正在教室里读侯老师借给我的《三千里江山》,侯老师要去了我的日记本,并作了重点批阅。相声《插翅难飞》 是反映农村民兵捉美蒋特务的故事。文中将“化装”一词误写为“化妆”,侯老师当面给我讲解两个词的不同含义,从此,我养成了关键字词产生疑问时,必查词典的习惯。诗歌《有这样一个女生》,写的是上世纪50年代,有的女同学因家里穷上不起学,就托媒婆找婆家订亲,让“男人”供她念书,待到学校毕业后,却调转屁股与那“男人”退婚。侯老师的批语是:这是一首讽刺诗,切中时弊,写得不错,但诗歌题目应十分含蓄,并将原题目改为《她····》。全文修改后,除贴堂外,还刊登在学校黑板报上,这算我发表最早的作品。当时对我鼓舞极大,萌生了当作家的念头。这些都成为我提高写作能力的阶梯,对我一生喜爱并坚持业余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95年8月20日,孝中初12班同学聚会时,我又见到了侯老师。四十年沧桑岁月,侯老师老多了,但精神矍铄,风采依旧,他与我们合影留念,全班同学敬赠他一块匾额,上书四个金色大字:鸿鹄良师。
田清义,1939 年9月生,孝义市下堡镇角盘村人。孝义中学初 12 班学生。曾任教师、村党支部书记、下堡文化站站长等职。喜欢业余文学创作,作品有《角盘村志》 《孙氏族谱》,小说《杏花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