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群钻?原来它这么牛!

使用钻头为各种材料打孔,是一种常见的加工方式,也是一些行业工作者必须要具备的操作技能。

钻头是如今用得最广泛的切削工具之一,也为现代工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人类使用和认识钻头的历史也是非常遥远了,在远古时期人类钻木取火,就可以被看作是一种对钻头的使用。

到了现代随着材料和制作工艺的发展,17世纪中期英国人发明了麻花钻,后来,钻头的种类也是越来越多,现在全世界每年消耗的各种钻头,都是以亿支作为计算单位的。

在目前很多机械加工中使用的切削工具,包括钻头都是由西方国家发明的,但是中国也曾经发明过非常了不起的钻头,那就是倪志福钻头。
倪志福钻头
倪志福钻头是由,原北京永定机械厂青年钳工倪志福在1953年发明的,当时很多人都将这种钻头叫倪志福钻头,最后为了体现这是由群众共同智慧的成果,由倪志福建议将其改名为群钻。
群钻是由麻花钻改进而来的,通过在麻花钻头部切削部分增加两条对称的月牙槽,将普通麻花钻的一尖三刃变成三尖七刃,以达到更好的切削效果。
这种群钻被研发出来后,迅速引起了整个机械加工行业的轰动,经过长期的测试和专家的论证,证明了群钻的确有着非常优异的性能,并迅速在全国范围内开始推广和使用。
当群钻在国外出现后,也迅速受到很多人的关注,都为这种钻头的优良性能感到惊叹;并先后获得了联合国知识产权证书和国家发明专利等奖项。
群钻也从最开始研发出53型的基础上,经过了不断优化和发展,又发展出了多个不同型号的群钻,如56型,58型,64型以及67型,最后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群钻系列。
群钻的特点
群钻是发明者在实践中研发出来的,在使用中不断的发现其诸多的优点,后来经过研究分析也印证了这些优点。
通常麻花钻的角度为118℃,并且头部都是直线刃口,群钻就打破了这一传统,将刃口改成了由多个月牙槽组成的内凹圆弧刃。
由于钻头两条对称的横刃变窄了,在钻头角度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了多个尖角和切削边,这让钻头的稳定性提高了,径向跳动变小了,从而提高了钻孔精度和钻孔表面质量。
普通麻花钻在钻孔切削时,会排出两条较宽的切削屑,这样既不利于快速排屑,也不利于钻头的冷却;而群钻由于又多个月牙槽,更利用断屑和排屑,这能提高钻孔的效率。
通过将修磨后的麻花钻(群钻)与未修磨的麻花钻,进行切削实验后发现,群钻的磨损程度明显小于麻花钻,这也让钻头的耐用度明显提高,经过测算群钻的耐用度可以提高2~3倍。
群钻还可以根据不同的切削条件和要求,修磨出不同类型的群钻,以提高钻孔的效率和质量。
群钻的修磨
一些常规钻头由于受到结构和量产工艺的限制,其性能多少都有一些缺陷,通过对其进行修磨就能得到改善,从而提高钻头的性能和使用范围,群钻就是这样,经过修磨后让麻花钻性能提高的。
在修磨的过程中都是在砂轮机上完成的,从市场上购买完整的118°麻花钻,首先要将麻花钻的尖头磨平,再磨其横刃,外直刃,最后磨出月牙形的弧刃,以及内直刃和分屑槽,整个群钻就算修磨成功了。
群钻修磨完成后,会进行钻孔测试以检验修磨后钻头的好坏,还会针对不同的加工材料进行再次的刃磨;整个修磨过程中需要每一道工序都掌握好角度,还要随时加水冷却。
在群钻发明出来的当时,凡从事机械加工的工种中,高级技工都需要掌握群钻的修磨技术,这也算是特定条件下,具有中国机械加工特色的一项技能吧。
随着群钻的推广,也随之培养了一大批掌握群钻刃磨技术的技工,他们为解决钻孔难题,提高钻孔质量与效率,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做出了巨大贡献。
群钻诞生至今已经67周年了,今天,随着技术,材料以及工艺的快速发展,出现了很多新型和专业的钻头,但群钻仍在一些钻床、车床等机械设备上使用,为社会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在中国机械加工领域,群钻代表着一种精神,倪志福作为一线工人与广大劳动者一起,通过不断的创新和探索,发明出了为社会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的群钻。
群钻是工人阶级与科研人员的一次重大创新,也是同心同德、勤劳朴实、精意进取的‘群钻’精神”,激励了一代代技术工人在勇于攀登、自主创新的道路上坚定前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