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一厘钱!十九局中哪种最少?

订阅号:古钱币快讯

如果觉得文章不错,请在文末点个【好看】

微信公众号系统已经改版, 好多藏友说和我失联了。如果大家还想第一时间看到古钱币快讯文章,请置顶“古钱币快讯”。  操作步骤:点击文章右上角三个圆点,点击查询公众号,再点击右上方的三个圆点,然后点击“设为星标”即可。

遇见你真好,古钱币快讯希望能一直陪伴着

顺治年间为了稳定经济前后进行了五次改制,最终取得成功;确立了清代的货币体系。随着五次改制同时产生了五种形式的顺治通宝闻名于世,史称'顺治五式'。

一、顺治一式又名顺治仿古式(仿明钱式)
顺治五式中最早出现的一类。始铸于顺治元年(1644年),清军占据北京之后,建立了清王朝,同时在货币发行上大量采用了明代遗留的旧机构、工匠和钱币制作工艺。因此这一时期铸造的“顺治通宝”钱很大成度上保留了明朝铸币的风格,面文“顺治通宝”,版式可细分为:记值类、光背类 背符号类。采用这种形式,主要是适应关内群众的需要,也便于新旧钱之间的兑换。光背版别极多,其中不乏稀少品种。
二、顺治二式又名顺治单字记局式
是继顺治一式后的第二类顺治钱形式,始铸于顺治二年停于顺治九年(1645―1653年),其形式类似于唐代的会昌开元:钱背由一个单一汉字(有穿上、穿右及穿左三类)记载其铸钱局。据记载顺治时期全国先后有二十三个钱局开铸单字记局钱,但从现存顺治钱实物来看仅发现了工、户、蓟、宣、云、延、原、同、阳、河、临、东、浙、宁、昌、福、荆、襄和新共十九局。钱重一钱二分。
顺治八年钱重改为一钱二分五厘。清朝初期制钱重量不断变化,顺治通宝钱汉字钱的大小轻重差异较大。有的钱局开铸时间短,开铸不久即停铸,所以有的记局记地钱数量很少,其中“延”存世较少。右延、上新极少见。
三、顺治三式又名顺治“一厘”式
是继顺治一式、二式之后铸造的第三类顺治钱形式。顺治十年(1653年)七月各省、镇钱局停铸单字记局钱,开铸顺治背一厘钱,每文重一钱二分五厘,较背单字钱制作精好,背文由穿右一本省记局汉字与穿左“一厘”组成。由于“一厘”二字取折银一厘之意(一千厘准银一两),可直接与官银兑换,故称其为计银一厘式。
史料记载顺治一厘式共有十九局开铸,分别有:户一厘、工一厘、蓟一厘、宣一厘、云一厘(密云局)、东一厘、临一厘、原一厘、阳一厘、陕一厘、同一厘、河一厘、浙一厘、宁一厘、昌一厘、江一厘、福一厘、云一厘(云南省局)、荆一厘。其中同一厘最少见。
户一厘存世量较大,其面文单一,且广泛被其它钱局所采用,因此被称为“户部标准版”。工一厘也被称为“工部标准版”,但存世量并不多。宣一厘、蓟一厘存世量不大,面文都是用的户部标准面文。临一厘是山东临清局的,保留顺治“上临”特征,存世量比较大。江一厘是南昌局铸造,存世量小,由于暂时未发现背江单字局,虽然文献记载南昌局为顺治四年设立,但目前认为直到顺治十年开始铸造钱币。顺治宁一厘很普遍,由江宁府局铸造,宁局特有面文,东一厘也借用。
说到东一厘,不得不说他独特的一面。它的背面不光有右东左一厘外,还有一种上东下一厘,堪称一厘钱中的奇品,价格极其惊人。河一厘存世量大,采用的是户部标准面文,只不过是阔缘。原一厘存世量不大,为山西太原府局铸,面文为原局特有面文。陕一厘存世量大,面文类似于户部标准版。昌一厘是武昌府局,独有面文,存世量较小。
阳一厘和同一厘的铸造量都不大,渊源颇深可以合起来说,顺治十年至顺治十三年,该钱局叫做阳和镇局,铸造的阳一厘;顺治十三年后,该局移镇叫做大同钱局,面文采用的是户部标准面文。浙一厘采用独有的面文,存世量不大。福一厘在顺治十三年便停铸了,存世量少,而且由于福字比较吉利,收藏、消耗较多。
最后说一下雲一厘和云一厘,本系列综述中曾有泉友追着跟我说雲一厘还是很多的,这点是我疏忽,应该讲清楚是简体云一厘,是直隶密云局所铸,史有记载,但没找到实物;繁体雲一厘是云南省局铸造,数量较多,并不稀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