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外无物与唯心主义

中国传统的思想基本上没有出现类似于西方的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以为外界事物是由我心的创造,只有佛教除外,因为佛教毕竟由它的印度来源。而王阳明讲过的无心外之物,心外无物等观点,在现代的社会中我们根据这些观点判断王阳明是唯心主义者,而且是主观唯心主义者,在传统的意识中唯心主义是错误的,不对的,因此王阳明经常被放入极端的、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者之流而遭到拒斥。

一个学生指向山中花问:“此花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有何相关?”王阳明答:“你没有来看此花时,此花与你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根据这段记录很多人认为王阳明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者,那么我认为这和唯心主义没有任何关系,因为,王阳明说的是此花与你心同归于“寂”,“寂”并不是不存在,也不是存在,如同薛定谔的猫,是未知,王阳明并没有说你没有来这山里的时候,山里花就没了,而是说你没来到这个山里的时候,你的心与这朵花同归于寂,“寂”绝不是没有的意思,“寂”是事物存在的一种状态,“寂”是关于事物的纯粹客观性的一种存在状态,而当你来看此花时,花与你的心产生了一个呼应的情境,用你的心去指向、观照此花,此花才作为一种有颜色的存在呈现出来,此花从“寂”到“显”瞬间完成,没前没后没中间,这种从“寂”到“显”瞬间完成是因为此花成为了心之主体的对象。

山中之花

王阳明揭示了事物的两种状态,一种是“寂”,一种是“显”,“寂”是关于事物的纯粹客观性的一种存在状态,是事物最原本的状态,但是,这两种状态不是固定不变的,“寂”和“显”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在某种关系情境中“寂”包含这向“显”转化的无限可能;此外,“寂”和“显”相对于不同对象可以同时存在的,也就是一个事物可以同时以“寂”的方式存在,也可以同时以“显”的方式存在,取决于构成的不同关系情境,比如:在没有认识某个人之前,这个人相对于我来说就是以“寂”的方式存在,但是,对于这个人的朋友来说,这个人是以“显”的方式存在的。

心外无物的物:事也,包括王阳明的格物致知的物也是解释为:事,而任何的事物都是介入了主体活动过程的,王阳明说本心原本是“寂”的,不动的,但是只要有事物进来,关系情境瞬间形成,心瞬间就会动起来了,这就是所谓的寂感神应,没前没后没中间,是瞬间同时显现的。

王阳明从未说过一个事物是否可以脱离人的主观意识而存在的问题,因此,心外无物并非唯心主义,更不是主观唯心主义。

心外无物是崇高的境界

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天下一切事物都在仁者的关怀之列,万事万物都被仁者容纳入他的主体世界里,万事万物都是仁者要关心的,关心关心,与我心相关才有意义,与我心不相关就没有意义了,圣人扩充他的四端之心(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扩充他的仁义之心,将万事万物都能融入我的主体世界,这时我的心就与天下一切事物相关,达到最后的圆融境界就是心外无物。

王阳明恰恰担心的是心外有物,心外有物就表示那个物跟你漠不关心,不关心自然不会解决问题,而心外无物是将物当成我自己主体心灵的一部分,我们每一个人,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我们主体世界的自我建构完全取决于我们主体本身的自我实践的方式,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按照心外无物的要求,尽量的扩充我们的良知,表达我们的良知,在生活实践中将各事各物都纳入到我们的主体世界中,同时,我们的主体世界正是在这种实践过程中不断的被建立起来的,并且被不断的扩张,我们的意义世界才会变得越来越宏大,我们的主体世界也变得越来越宏大,心外无物是一个最后的境界,我们将不断的导向这个境界,在导向这个境界的过程中我们不断的表达我们自己,不断的实践我们自己,扩展我们的精神境界,同时,随着我们的精神境界的扩展来开阔我们的生活世界,使我们生命存在的价值的域变得越来越宏大,最后是弥纶天地之道,上下与天地同流。

若有心外之物,便是良知有不到,若有心外之物,便是心有私欲,所以心外无物是生命的一种崇高境界,这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但是,途之人可以为禹,世人皆可为尧舜,我们可能做不到,但是可以心向往之,落实到实际行动中,不断的扩张自己的心,相信最后结果是:虽不中,亦不远矣。

(0)

相关推荐

  • 公基备考知识点之哲学之轻轻松松踏平唯心主义

    在常识或者公共基础知识的考试里哲学题是让考生比较头疼的题型之一,尤其两类唯心主义的区分,如何高端快速区分二者之间的区别,作对此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本文将一一道来. 哲学的最基本问题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

  • 揭秘心灵的奥秘,朱熹、王阳明成圣对我们的启示

    修行 从格竹说起 大明弘治五年(公元1492年),今年的大明似乎风平浪静,除了南方的土人发生了叛乱,对于我们这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土人叛乱并不是什么少见的事情,史官打着哈欠记载下了五年,广西土 ...

  • []《卷下•黄省曾录》岩中花树如何不在心外?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们今天读<传习录·下卷>,大家很熟悉的一段话,"先生游南镇".上一次我们读王阳明的"朱本思问"的那一段讲到草木瓦石的良知的问题, ...

  • 正蒙·太和

    正蒙&#183;太和

  • 王阳明说“心外无物”,是唯心主义吗?其实他既不唯物,也不唯心

    王阳明是我国明代的伟大哲学家,他创立了"阳明心学"流传千古,指导了后世很多人.王阳明曾提出了一个命题:心外无物.很多人据此认为,阳明心学是一种唯心主义思想. 把阳明心学当做是唯心主 ...

  • 心外无物

    先将心安定下来,当心能安定下来,我们便不会心虚,不心虚便不惊慌,不惊慌便能站得稳,能站得稳便不会失去重心,被单一的欲念和思想占据所有能量,例如不会只去关注爱情问题而忘记人生还有其他有意义的方面.我们将 ...

  • 佛说:心外无物,是舍是求,只于你一念间

    人来人往,多少舍得,命运坎坷,多少珍惜,人生懂得,是别离,是痛苦,还是唯一的卑微,遍地鳞伤的天长地久,人生无常,碎了心,断了情,绕一个无常,记一个错,最后无求. 世界如此大,人生如此一个无常,坎坷多少 ...

  • 35 2021,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在开始写本文之前,我习惯性的翻阅了一下我去年年底写的2019年的总结.我要把时光拉回到去年的最后一天,看看我当时写的是什么,想的是什么.我要做个对比,我想知道,在我思维的最深处,随着时间的流逝,哪一些 ...

  • 西方哲学: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究竟是什么意思?

    大家好,这里是小播读书,今天为大家介绍哲学家罗素的经典代表作<哲学问题>这本书.在西方哲学里面,有很多二元对立的思想,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就是两种典型的思想,这是关于本体论上的两种对立思想. ...

  • 《心外无物,模式即人》——打板低吸篇

    一.低吸的核心精神--观势已定,雪中送炭. 第一篇打板确认篇,说的是若看好一票将板未板,须戒急用忍,不板不上. 板上围堵的精神,是对预判做最大化确认,绝不半路低吸--放弃点火阶段跟进的.事后看来唾手可 ...

  • 《哲学问题》实现的世界真的存在吗?唯心主义的一个逻辑谬误

    《哲学问题》实现的世界真的存在吗?唯心主义的一个逻辑谬误

  • 怎样辩证的看待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作者:贺鸿铭 今天在读一本关于易经的书籍,其中提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至于是什么观点,我们慢慢讨论,我们先来讨论一下,这个世界的真相到底是物质从属于心灵,还是心灵从属于物质?今天这个话题只是讨论,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