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是怎样出版的

李 昕

《傅雷家书》1983年出版。这本书出版的原委是这样的:1979年中央给傅雷的右派问题平反,在上海召开傅雷的追悼会。老作家、老编辑、人民文学出版社当时的副总编楼适夷作为傅雷的老朋友,前去参加追悼会,在飞机上遇到傅聪(傅雷之子),和他聊天,傅聪说起他手里有这么一批书信,是他爸爸写给他的,写得非常好。楼适夷先生依稀想起来,1957年在傅雷先生被打成右派时他在傅雷家里住过一晚,看过一封傅雷写给儿子的信,他知道这些信的内容是傅雷对儿子谈艺术、谈人生,信的内容很有价值,但他并没有意识到这些东西可以出书。

1981年楼适夷和范用先生两个人一起坐飞机去上海,也是在飞机上聊天,他跟范用讲到有一批傅雷家书,却一下就引起范用的重视。范用先生的职业敏感就在这里,他敏感到这些内容就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回了北京之后,范用先生自己直接到北京七中找到傅雷的小儿子傅敏(时任七中教师),他说我知道有这么一些书信,傅聪已经转给你了。当时傅敏不知道哪儿来的这个小老头,但因为他对傅雷家书感兴趣,是从出版社来的,也就很配合。等范用先生走后,傅敏学校同事跟他说,这个老头不简单,是坐小汽车来的。傅敏一听吓了一跳,因为在当时坐小汽车证明是有一点身份和地位的,后来他才了解到这是三联书店的总经理。以后他就不敢让范用先生再去他家,都是他往三联跑。

范用先生(罗雪村画)

范用先生从一百多封信中选了99封,因为都是毛笔竖写,不便直接送去排版,于是范用先生跟责任编辑说,你手抄一遍吧。这样,全稿15万字,都是责编亲手抄的,从这里大家可以看到他们的工作激情。范用先生想,这本书要有人做序,应该是由傅雷先生的老朋友来做,于是选定了楼适夷先生,楼适夷立刻答应,不到一周序就写好了。有一天早上七点半范用还没上班,年过七旬的楼适夷老先生已经等在门口,他是来交序言的。一旦范用先生决定出书,楼适夷先生的激情也被调动起来了。

但是后来也发生意外。书编好了,谁也没想到工厂拒绝排版,因为傅雷先生虽然平反了,可傅聪还犯有叛国罪没有获得平反。傅聪原来被国家派到波兰学习音乐,1957年因为父亲被打成右派,他从波兰私自飞到英国,后来在英国定居,这事曾被定为叛国。工厂知道有这么一件事,认为这是有关叛国分子的书不能印。当时范用先生很无奈,多方想办法请新闻出版署的领导协调这件事。碰巧当时有一位中央音乐学院的教师,给中央领导同志写了一封信要求给傅聪平反,那位领导同志在信上作了批示,其中有"傅雷爱党爱国之心溢于言表"等批语。后来范用先生拿着这个批示找了印刷厂,印刷厂终于同意开印。

王世襄先生给老编辑张昌华的题词:“编者往往比作者更重要”,这句话完全可以用来说明《傅雷家书》的出版

这本书出版后接连印了7个版次,总印数超过了150万册,范用先生在北京、上海、香港三个地方举办了《傅雷家书》的手迹展览,当时香港报纸认为这是令人震撼的展览,说傅雷先生那样给孩子写信,用毛笔写成的蝇头小楷,一丝不苟,工工整整,这样教育自己的孩子,让人看了肃然起敬。范用先生后来讲,为什么要出《傅雷家书》?他说,“我就是要告诉天下人世上有这样做父亲的!”这一句话就反映出了范用的激情。后来傅雷的小儿子傅敏在回忆录中回忆范用先生,写了一篇文章,他说范用先生和楼(适夷)伯伯其实是同一类人,对于一本好书都是那么"急不可待"。就这"急不可待"四个字我觉得是激情的写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