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变革的十个要点(3)
郑金洲
七、教学策略综合化
课堂教学改革要点之七,是教学中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要求出发,从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出发,选择多种不同的教学策略,并且将这些策略灵活运用于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达到知识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等方面的目标要求,呈现出符合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形态。课堂教学可供选择的策略很多,提问、讨论、讲述、角色扮演等都属此列。每种教学策略都有其适用的特定要求,有其自身的优势,也有其自身的缺陷。可以说,没有哪种教学策略是可以通用于所有课堂,应用于所有班级,适用于所有教师的。教学目标调整了,教学内容变化了,师生关系的状态改变了,就需要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策略是为目标、内容服务的,一味地追求策略的“花哨”,一味地追求策略的样式,其实是一种舍本求末的行为。这个道理本来是极为普通的,但在今天的课堂教学改革中却确实存在着类似的问题。
我曾经听过一堂课,内容是初中语文《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开始,教师就是让学生观看电视连续剧《水浒传》的片头曲,伴随着刘欢高亢明亮的“大河向东流”,一百零八将的形象在屏幕上粉墨登场。看毕,教师提问:“咱们班上哪些同学最具有表演才能”,同学共举荐了6位同学。这6位同学分别被分成了三个小组,每个小组由两位同学组成,分别扮演鲁提辖和镇关西。在进行初步排练后,三个小组分别亮相,分别进行课本剧表演。观看的同学兴趣盎然,笑得前仰后合,课堂气氛异常火爆。25分钟过后,表演完毕。这样的课,我们看到了教师教学策略上的设计与运用,但问题是这样的策略到底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完成怎样的教学任务,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标。诸如此类的问题,使得我们在评价这堂课时,都会对策略的运用提出批评性分析。新课程立足改变原有的课堂教学知识传授状态,要变知识灌输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但对此问题的认识,不能离开课程结构、内容的调整,不能孤立地就策略谈策略、就方法谈方法。策略只有和内容结合才有意义,方法只有和目标相联才有价值。在理解和认识新课程所讲的各种策略与方法时,也要把其他相关的要求整合起来进行分析和判断,否则就会在认识和行为上出现一系列偏差。教学论著作林林总总,谈到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也是公婆各说,但其中总能发现这样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强调一堂课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大概没有哪一堂课是可以完全应用一种教学策略的。当今的课堂还存在一种倾向,那就是教师过多倚重于某种教学策略,因为他对这种策略的运用已相当娴熟,明了这种策略运用规范可能达到的目标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等,比如,有的老师总是从头讲到尾,觉得讲述这种策略最得心应手;有的老师总愿意组织课堂讨论,觉得这才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手段;凡此种种,都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加以转变,要善于从多种策略人手组织课堂,从策略综合运用的角度调控课堂。
八、教学资源优化
课堂教学改革的要点之八,是课堂教学资源的优化,表现为教师逐渐树立起资源的意识和观念,不再将自己当作唯一的教学资源,而是将课堂教学方方面面的潜在资源提升到显在的层面上,围绕教学要求加以挖掘、利用、整合,从而使教学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与新课程的要求。
“挖掘资源,盘活存量”,这本是经济领域中常用的一句话。这句话,对课堂教学改革来说,同样适用。我们说,课堂要成为师生互动的园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乐园、师生共同成长的阵地,要达到这些要求,教师就不应将自己当作唯一的教学资源,而是要充分注意到与课堂教学相关联的一切事物都有可能成为教学的优质资源,关键是要把这些资源挖掘出来,整合起来,为当下的教学服务。
学生是重要的资源。不要仅仅因为他们是“学生”,教师就想当然地以为,他们只能处在“学”的位置,只能坐等教师将相关知识传授给他们。其实他们完全充当“教”的角色,体现自身“教”的价值。当学生文化日趋明显,文化反哺以及教育反哺成为常态的时候,“生不必不如师”已成为共知的事实,在这种情况下,转变单一的“学”的角色,让学生也担当起“教”的职责,就成为教师利用来自于学生资源的重要方面。,其他学科相关知识是重要的资源。理解本学科知识,除了把握本学科内部各知识要素之间的关系,还应充分关注其他学科知识的进度及相关知识点,因为这些知识对于认识本学科知识以及形成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性认识至关重要。所以,教师除了关注本学科之外,也要有一双发现资源的眼睛,去观察、思考其他学科可否为本学科教学提供支撑,可以在哪些方面以何种方式实现学科间的联系。
网络是重要的资源。现在的学生生活在三个世界,而不是以往的两个世界。一个世界是书本世界,以语言符号为载体;一个世界是生活世界,以真实存在为特征;还有一个是网络世界,以虚拟现实为表现形态。三个世界都蕴含着无尽的教育资源,需要教师挖掘利用。尤其是网络,现在已成为学生获取外部世界信息的重要途径,教师也理应将其纳入教学的视野内,将这些“体制外”的信息加工整合进教学“体制内”来,否则,学生不仅掌握知识缺少了许多途径,认识世界存在了一定的欠缺,而且会进一步加深对三个世界割裂的认识,久而久之甚至有可能形成认知上的分裂。
社区、学校是重要的资源。社区是学生离开学校后主要生活的场所,学校是学生日常生活的所在。这两个公共生活机构中,有着一系列教育教学的资源,教师可以与学生一道对这些资源加以分析、利用。事实也证明,当这些资源引入课堂,成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的时候,学生的学习热情、探讨态度、钻研精神等都会产生积极的变化。
资源无处不在,关键是要发现资源,并且进而优化资源。一堂课不是把所有资源都吸收利用,也不是所有的课都必须利用相关资源,这就需要教师从教学的实际出发,从教学的预定目标出发,从学生接受知识的水平出发,从自己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和风格出发,将这些资源巧妙地加以利用和整合,使资源水乳交融地与教学过程结为一个整体。
九、教学对象个别化
课堂教学改革要点之九,是教学对象个别化,主要表现为教师从关注学生个别差异以满足学生不同需求的立场出发,在课堂教学中将每个学生当作具有独特生命价值的个体来看待,区分学生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获得发展。
个性、差异性、多样性是与创造性和创新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没有个性,漠视差异,忽略多样,也就没有了创新。从这个意义上说,关注学生个别差异,实施个别化教学是关系到创新人才培训乃至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大事。“孔子施教,各因其材”,两千多年前,孔子能做到的事情,在今天成了教育界的一大难题,这似乎多少有点不可思议。其实,仔细分析当今教育面临的场景,回顾教育的发展历程,出现这样的问题也就不难理解了。孔子所处时代,能够接受教育的人是少数中的少数,实施的教学方式是师徒制,也就是一对一进行教学。颜回什么特点,子路什么表现,宰予在做什么,孔子了然于胸,他可以在自己的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授受与开导。而历经工业革命以后,教育中最大的变化就是兴建了工厂式的学校,改变了原有的一对一式的教学,班级上课制这一类似工业流水线的方式在教育中应用开来。当教师一对一改为一对多的时候,要想统筹兼顾不同学生的情况,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去进行教学,就成了一个突出的矛盾和难题。
教学改变“近代化的工厂运作模式”,变革“工业流水线”的运作规程,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是教育实现自身价值的需要。不少教师总是感觉在班级上课制尤其是大班额教学的情况下,无法做到针对教学对象的个别化进行教学,在我看来,并非完全不能为,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不想为。当我们在课堂上围绕某一难题,给学生探讨不同答案留有空间,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思考说出不同解决问题方法的时候;当我们在课堂上留意学生的不同表现,对这些表现进行原因探寻并给出不同的教学安排的时候;当我们允许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坦陈己见,具有不同的表现形态的时候;实际上我们就是在实施着个别化的教学。班级上课制并不是与个别化教学完全对立的,在统一中体现个性,在个性中关注统一性,恰恰考验的是教师的智慧与本领。从今天来看,我们在教学个别化上经验还不够丰富,办法还不太多。分层教学等在这方面积累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但总体上能够在面上推广并且为大家共享的智慧还有待强化。在教学设计时,头脑中装的不是全班模糊了的学生形象,不是把学生看作抽象的群体;在教学实施时,有意识地去分析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而且将这些情况作为后续教学的基础;在教学反思时,捕捉自己对待不同学生的成功做法与需要引起注意的教训,探讨区别对待学生的不同途径;我们就会越来越接近对学生的个别化施教。
十、教学评价多样化
课堂教学改革要点之十,是教学评价多样化,表现为课堂教学中教师越来越注重运用评价这一杠杆,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激励学生学习行为,通过多样化评价手段、标准等的应用,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真正在课堂教学中有所获、有所得。
评价在教学活动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它发挥着激励、规范、引导等一系列作用。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评价手段运用得当,可以使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一步步走向优异和卓越;反之,评价手段运用不当,则会压制学生学习热情,降低学生学习动机,弱化学生学习兴趣,最后使得学生有可能逐渐拒斥课堂参与。
教学评价多样化,有着形形色色的表现形式。
评价主体多样化。教师不应仅仅把自己当作唯一的评价主体,其实,学生也是重要的评价主体。在今天,文化反哺日趋常态,学生占有的文化信息日益丰富,他们也完全可以承担起评判其他同学甚至评判教师的职责。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学生对教师的评价,都会成为重要的评价方式,成为重要的教育资源。
评价形态多样化。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广大教师越来越注重用积极的外在表现出来的方式评价学生。有时,在一堂课上,教师会接二连三地称赞学生“好”、“很好”、“真不错”。这样的称赞多了,也就无法起到激励学生的作用。在某些情况下,将评价形态由显在状态转化为隐性状态,反而倒能起到较好的效果。比如,对学生精彩的回答予以重复和强调,对某个表现出色的学生的一个微笑等等。
评价标准多样化。在课堂上,教师多了几把评价的尺子,眼中也就多了几个好学生。关注学生个别差异,是当今对教师教学的基本要求。这一点也应体现在评价标准上。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针对达到要求的情况,予以不同的评价标准,对学生的学习来说至关重要。
评价内容多样化。课堂上的评价不应仅限于学生完成教学任务、学习教学内容的情况,学生之间的互相帮助,学生大胆的质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等,都应该成为评价的内容。教师在教学设计以及教学反思中,都应将这些内容作为自己思考的对象。
多样化的评价,促成多样化的课堂。将评价置于多样化的背景下有意识地加以设计和考量,是当今教师在课堂教学改革中需要强化的一个方面。
以上关于课堂教学改革要点的论述,是以“化”为表达形式的。这里的“化”更多是指变化,是一种动态的生成过程,而不是“彻头彻尾之谓也”的“化”。并且,也不是要求所有课堂都要体现这十种变化,而是当变则变,灵活运用的。